大明门改名这件事,还是李自成实在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两个中华门,一个在南京,一个在北京,而且这两个名字都是在民国时期改的,这两个中华门各有各的特色,而北京中华门改名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民国时期的北京中华门在明朝和清朝的名字都不同,明朝时候叫大明门,而清朝时候叫大清门。中华门修建于明朝永乐时期,这个门是皇城的正南门,所以在明朝享有国门的地位,被称为大明门,大学士解缙题门联“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可见大明门在明朝皇城的地位。而到了清朝,同样是正南门,叫大明门已经不合适,所以改名大清门,也是清朝的国门。大清门在皇城与市井的分界线,所以有很高的规格制度,《大清会典》曾记载:“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栏,左右狮各一,下马石碑各一”。到达下马石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大清门也不是一般人能走的,只得遇太上皇、皇太后、皇帝、皇后才能开启,其他人均走侧门。
大清门匾是石头作的,青金石琢制成字,镶嵌在石中。中华民国成立以后,袁世凯觉得叫大清门不合适了,所以打算改名叫中华门,牌匾的石头材料非常好,于是袁世凯就派人把这个牌匾摘下来,背面刻上中华门就好了,可是当工匠将石匾拆下后,发现背面竟是“大明门”三字。原来清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想到了这个办法,于是只好重新赶制了一块木匾,由京兆尹王冶秋题写“中华门”匾额,挂于檐下。
改名这个事情,其实还是李自成实在,李自成曾经短暂的在北京城待过,他攻下北京城的时候,觉得叫大明门不合适,所以打算改成大顺们,李自成是让人去刻牌匾了,结果牌匾还没刻完,李自成就失败了,灰溜溜的逃出了北京城,相比民国和清朝,短暂的大顺政权确实要实在的多。
南京的中华门现在依然保存完好,修建的时间要比北京中华门还要早,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年~1375年)在南唐都城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门旧址拓建而成,始称聚宝门,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性的建筑。是南京城南交通的咽喉所在。
中华门瓮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式内瓮城城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式城门,是现代研究古代防御重要的建筑,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民政府改称聚宝门为中华门,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