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后生及他的《挖眼睛》

王轶智

二后生死了。昨天是三十号,抖音中突然推送了不少二后生的信息,有他的唱段,有他生活的片断,有追思的段子。原来是他死了,应该死在二十九号。

二后生是二人台草根艺人,代表作就是《挖眼睛》,被称为二人台"门楼派"创始人。二人台是晋冀蒙部分地区流传的区域剧种。我天生五音不全,是个"剧盲",又没有耐心,对节奏缓慢的戏剧从来没有兴趣。二后生因《挖眼睛》大红大紫,群众趋之若鹜的时候,也曾来过本地演出,我没有去看。据说戏蓬里听戏的人都得站着,人太多,多到坐不下去。

《挖眼睛》是二后生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这件事曾经轰动一时。年青二人台艺人二后生喜欢上了有夫之妇三女子。三女子的丈夫发现后,迫使三女子将二后生诱骗到家中。三女子丈夫和两名本家兄弟挖掉了二后生的一双眼晴, 三女子的丈夫自首后被判刑六年。后来,三女子改嫁。二后生成了盲人,继续以二人台演出为生。

真正了解《挖眼睛》和二后生是个偶然。一段时间,郝杰导演的《光棍儿》很流行,在网上看了,尽管私下里认为较为粗糙,但生活气息太浓了,十分喜欢。后来《美姐》拍出来,又迫不及待地看了。《美姐》比起《光棍儿》,艺术水平提高了,但人为的痕迹也多了。但相较其它农村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更贴近生活,真实性不容置疑,还是十分喜欢。很长时间就在网上刻意搜寻纪实性的影片,其中就有徐童的"游民三部曲",《麦收》、《算命》和《唐老头》。《唐老头》中的女配角唐秀英(后来改名叫唐小雁)的经历,和二后生一样也很传奇。她因生活困难而流落风尘,因机缘巧合结识徐童而出人头地,跃升文艺圈。对徐童和唐小雁的持续关注,电影《挖眼睛》( 郝杰导演,唐小雁任制片人)就没有错过。二后生的经历,在《挖眼晴》这部影片交待得很详细,二后生的二人台《挖眼睛》也被完整记录下来。这时候,应该已经是二人台《挖眼晴》大火之后十年了,录像带录音带都已经由火变衰,二后生的戏班子好像也不再主打《挖眼睛》了。

但我仍然很震惊。对于一般人来说,记忆最深刻的是痛苦本身,而对于造成痛苦的事情却选择性忘却。比如丢失一件珍贵的东西, 往往沉溺于丢失后的痛苦中无法自拔,而对于如何丢失的,却不愿回想不能回想。但《挖眼晴》不同,二后生回忆到了每一个细节,残忍到像说别人的事,像一个旁观者,但说得残酷而不血腥。这样的叙事角度、叙事本领,是相当高超的,怪不得有人喜欢。让人不得不承认,二后生是个高人。

人类天生好奇,乐于窥视别人的生活。艺术(包括文学)之所以出现并存在,可能就有这样的原因。《挖眼睛》,正是抓住了人的窥视欲。我不知道专业人士怎样评价二后生。二后生后来组建了自己的戏班,到处演出,再后来快手抖音等平台出现开始直播,像《挖眼睛》这样红的剧目再没有出现。在网络上听过他的一些其它唱段,作为草根艺人,低俗的内容不少,甚至涉黄的片断也很多。就表演能力来说,觉得他嗓音一般,唱词啰嗦,除了竹板(四块瓦)打得好外,没见过他显露过其它道具本领。由于身体原因,戏曲讲究的身段,二后生好像也从没展示过。或许是经历过大难吧,我最佩服他的,是始终能够表现生活真实的一面。二后生后来与"肉圪墩"结了婚,生了儿女。家庭生活中有磕碰再所难免,残疾人应该更多吧。二后生在舞台上能把这些料作包袱抖开了说,这是豁达,也是不少人喜欢他之原因吧。人们欣赏艺术(包括文学),多数是在寻找自我,以艺术对象来比照自身,意图体验不同的经历、情感,重经幸福或困苦,获得满足或者释放。二后生的演出,给了喜欢他的人这样的机会。

"江湖频唱门楼调,世间再无二后生"。到底什么是"门楼调".我不懂。传不传得下去,我不知道。但《挖眼睛》,别人既使唱,也不会是二后生的味了,这是一定的。

王轶智:全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百花园》、《微型小说选刊》、《天池小小说》等杂志,金雀坊、闲泉文学、东方文韵等平台发表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