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在火车上碰到两位中医在讨论脂肪...
25年前,在火车上碰到两位中医在讨论脂肪瘤,一句“脂肪瘤与肝相关”直接成为我离开医院的导火索。
25年前,我还在医院当值,但过得是真憋屈,我心疼患者,开药总是开最便宜的,把几味药的作用发展到最大化,但是医院不行,医院药养活好多人,不开药不用机器,就没钱。
这种情况下,我待的很不自在,正好当时有个外派学习的机会,虽说是外派学习,其实就是让你去偏远地区义诊,没什么油水可捞,但我很喜欢,报了名。
去的时候做的火车,火车上鱼龙混杂,非常巧的我对面坐了两个赤脚郎中,两人讨论的热火朝天,我仔细一听,说的是痰核,用词很专业,其实就是脂肪瘤。
别的具体的我印象不深,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其中一个先生说“脂肪瘤发于表,但其实根源在肝”,我一想这不扯呢嘛,脂肪瘤能和肝扯上什么关系,我顿时没了听下去的心思。
后来学习结束回去之后,好巧不巧,来了一位脂肪瘤患者,我是中医啊,在我之前的接触里,脂肪瘤是痰核,这是中医记载的,不必说。但是我又想到那两位中医说的,脂肪瘤与肝相关。
我这人一根筋,就想把这个弄懂,当时同事急着下班,对那位患者说明天再来,患者有些不乐意,但是还是走了,我回去翻了一晚上的手札,医书。我发现原来浅薄的是我自己。
第二天,患者来了,我开始了解情况,发现该患者两侧上肢有很多黄豆大小的疙瘩,细细数了一下差不多十三个。
这些疙瘩不红不肿、不痛不痒,也不发硬。甚至这些小疙瘩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多,体积在慢慢变大。
患者坐着,表现得十分疲倦,连说话都悄声悄语,没有力气。据说由于家庭原因,常年郁郁寡欢。舌诊发现患者舌质胖淡,舌苔薄黄而腻,脉象沉弦而滑。
我正要开方,同事过来把我叫住,对患者说,这需要手术,不然消不掉,患者以为自己很严重,我当时心里也很不是滋味,道德的谴责与生活的压力。
结果院长又给我叫去骂了一顿,我觉得当医生,唯一该做的就是为患者考虑,但我在医院没感觉到,我考虑了一晚上,决定不在医院留了。
脱白大褂的同时,我感觉压在我身上的东西不见了,我过去问那位患者愿不愿意试试中医的治法,不用做手术,患者犹豫了一会,和我走了,说先吃中药,没办法在去切除。
我开了方子给他:柴胡、陈皮、半夏、茯苓、青皮、栀子、白芥子、橘络、甘草。
一段时间后,她来复诊。左侧上肢的疙瘩开始减小。尤其是一些体积不大的疙瘩,已经不见了。
右侧上肢的疙瘩也开始减小、柔软。我让她继续服用,后来患者双臂的疙瘩已经完全消失了。与此同时,患者的心境大为改善。
从患者的叙述以及基本情况中可以知道,她长期情绪不佳,这种情况会导致肝郁。肝主情志,情志不遂,则气滞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化。津液不化,则聚生痰浊。
这些痰浊就是所谓的脂肪瘤,同时,肝郁克脾土,令脾运化不及。运化失常,也会让津液聚而成痰。患者舌质淡胖,苔腻脉滑,这都是痰湿内积的表现。
这就是那位郎中说的脂肪瘤与肝相关,惭愧的是当时我还不屑一顾,不然探讨一番,或许又是另一种光景。
痰浊可以发作于全身,对于这位患者来说,自然就是发作于上肢,形成了所谓的脂肪瘤,在中医中称为痰核。
说回方子,半夏燥湿化痰,陈皮行气除湿,茯苓健脾利湿,甘草和中而调和诸药。
在这个基础上,用柴胡、青皮进一步疏理肝气,用栀子清热,以防肝郁痰阻而化热。再用白芥子、橘络豁痰散结,全方可谓标本兼治。
中医治病就是这个样子,言至于此,相比之下,中医的温和,还想更有用一些。手术、切除从来不是最佳治疗手段,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在我这个中医眼里,这是下下策。
我临走前把患者叫走,其实我也知道这违背职业操守,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我学医是为了患者,能把病治好,我就觉得很多事情都不重要,我这人比较轴,我觉得不违背我本心就好了,我只想患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