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谱之 || 纠结曹操
曹操很纠结。
纠结于自己的身世,纠结于汉室的存亡,纠结于关羽的来去,纠结于将帅的生死,纠结于权利的传承。
纠结者,性多猜忌。而曹操身处非常之世,必得有非常之术,而终为非常之人。收张绣、擒吕布、攻袁术、灭袁绍、降刘表、破马超,“运筹演谋,鞭挞宇内”,一生可谓丰功伟绩。但只因为曹丕铺平代汉之路而遭后世谩骂,落得个大白脸奸臣的名声。
一
先说身世。曹阿瞒的身世很不好,虽然挂着官二代的牌子,但属于根不正苗不红那一类。《三国志》一边说他的祖上是西汉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勋曹参,一边又说“莫能审其出生本末”,但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什么是宦官?就是练葵花宝典出身,和赵高、魏忠贤一路货色的。还有一说曹操本姓夏侯——身世含含糊糊,不清不楚,就是放到现代文明社会里都不太文明,何况是在经学盛行的东汉。
所以,做为“宦三代”的曹操儿时内心是纠结的,以至后来曹氏登顶就大翻史册,乱认祖宗,居然出现多个祖源,结果反而是授之以柄,徒惹人笑。
于是,天生聪敏的曹操化纠结为力量,少时就顶着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帽子,把纨绔子弟四个字演绎得是无可挑剔。世人多对他嗤之以鼻,但也有几个真正的相面大师对他是推崇备至,最出名的当数那句“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黄巾军没给曹操做奸贼的机会。
依靠击破黄巾军的战绩,曹操做到了济南相。凭借治理济南的政绩,做到了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这一路曹操不但没跑官要官,还坚决打击权贵,惩治贪污腐败。在政治极其黑暗的汉末可谓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虽然并不耀眼,却为汉末摇摇欲坠的星空带来一丝微光。
实践证明,曹操实在是个文能兴邦、武能定国的好同志。
二
青年曹操最大的梦想是为国讨贼,封侯拜将,满足于死后墓碑上能大书特书“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几个大字。
可以说,青年曹操是一心要匡扶汉室的。从他多次上书直谏灵帝,为被宦官陷害的窦武等人鸣冤;再到其治下“政教大行,一郡清平”;而后欲刺董卓、陈留起兵,都可鉴曹操为国护盘的赤子之心。
乃至于奉迎天子时的荀彧、许田围猎时的刘备,当时都认为曹操是忠于汉室的。那句酒后吐真言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恰好说明了此时曹操的梦想已从征西大将军升格到周公的境界。周公是谁?那可是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的大圣人。
但人是会变的,特别是在权利的腐蚀之下。
随着北方的统一,曹操的野心也开始膨胀。这时的他,已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代表了整个家族、整个曹魏集团的利益。矗立于权利巅峰,此时的曹操是孤独的,内心是崩溃的——剁手还是不剁?初心不改还是忘却梦想?这一却已不容他选择,他能做的就是再次升格梦想,从周公变成了周文王。
三
曹操爱关羽,爱得情不自禁,唯盼一生长相厮守。
那是英雄相惜、酒逢知己的情境。可惜关羽已是名花有主,虽然对曹操的厚爱很是感动,但是忠臣不事二主,何况备哥哥也是个英雄人物。于是,每次两人对话,听到的都是叹息声。两眼相望,恨不相逢未嫁时。
曹操有挖墙脚的嗜好。徐晃、张辽、张郃、荀彧、郭嘉、贾诩等等,都是半路投奔曹操的。于是,曹操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给的东西都给了,可云长还是要走——曹公再好,也只是个好备胎。而曹操有曹操的骄傲,让他像玄德兄一般和关羽共卧一床,对不起,老夫真的做不到。
直到华容道时,那一缕情丝方才割断。多年后,当爱已成往事,老迈的曹操凝望案几上关羽的首级时,不知可曾记得当初的那份纠结?
四
曹操一生征战沙场,麾下谋臣良将无数。岁岁忙征伐,自然会死人。但有几个人的生死,是曹操每每想起都会痛心疾首的。
宛城之战,典韦和曹昂为了保护曹操战死了。事情的起因就因为曹阿瞒多喝了几杯酒,酒后乱性,把本来已经投降的张绣的叔母啪啪啪了。
士可杀不可辱,张绣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曹昂的死导致其养母丁夫人也因此而离家出走,和曹操恩断义绝。
曹操临死时曾叹息道:我一生做事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假如死后有知的话,曹昂如果问我他的母亲在哪,我将怎么回答啊!——如果说典韦的死带给曹操无尽的遗憾,那么曹昂的死就成了曹操一生的愧疚。
郭嘉是曹操最亲密的战友,史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几乎可以媲美桃园三兄弟了。曹操甚至都盘算着将身后事托付给郭嘉。可惜天妒英才,郭闺蜜的英年早逝,成就了司马氏的暗军突起。
但谋臣之死最令曹操纠结的,却是那个有“王佐之才”,被曹操视为“吾之子房(张良)”的荀彧。在曹操心底深处,早就将荀彧视为最敬重的老师、最亲爱的兄长、最信任的挚友。每次出师征伐都毫无顾忌地将后方托付给荀彧,让其居中调度。每逢大事难决,都会和荀彧走私一番寻求最佳答案。两人把二人转唱得是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将整个中原都转入了囊中。可以说,曹魏集团的第一功臣非荀彧莫属。
可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面对初心不在的曹操,坚持理想的荀彧陷入了绝望。故国空余恨,谋臣泪无痕,孤独的荀彧除了唱唱反调,泼泼冷水,唯有冷眼相待——只恨当初太傻太天真,原以为委身曹操必能实现兴复汉室的夙愿,谁知到头来却成了汉室掘墓人的首席帮凶。
少时拥有同一个梦,至如今形同陌路。面对曹操对汉室的步步进逼,心灰意冷的荀彧选择了杀身成仁,将无尽的哀伤封存。留给曹操的,只是一抹惆怅。
五
曹昂的死,让曹操在权利传承的问题上极其纠结。如果聪敏仁爱的天才少年曹冲不过早夭折,那也不会有曹丕什么事。
可他最喜欢的两个儿子都死了。当风霜在岁月的催促下染白曹操的头发时,立储之事就越发迫在眉睫。而最符合王储条件的,就只有长子曹丕和次子曹植二人。
表面上看,曹丕文武双全、秉节持重,属于务实型的;曹植则有点偏科,喜欢舞文弄墨,浮华不实,属于务虚型。一番明争暗斗,曹丕KO曹植,如愿以偿地登上了老爹的宝座。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曹丕有个好团队,本身又是个好影帝。而曹植身边就围着一堆废材,自己又不接地气。当纠结的曹操把征求意见表发到老谋深算的贾诩手上时,贾诩轻描淡写的一句“思刘表袁绍父子耳”就把曹植封杀在王储的大门外。
六
纠结最大的后遗症就是头痛,所以曹操的头风病也越来越严重。面对外科大夫华佗先生惊世骇俗的破颅之言,纠结的曹操最终选择投出了不信任票。不知这一票是对是错,但曹操终于可以魂归故里,不用再纠结七步诗关于豆箕豆汁的论述,也不用再纠结三马卧槽究竟是哪三匹马。
当然,代汉成功的曹丕也不曾忘记老爹的舔犊之情、起名之恩,大大方方地也给老爹起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号——魏武帝。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