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4章》孔子怎样阐释礼之本?
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4章》孔子怎样阐释礼之本?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鲁国人,事迹不详。“易”,指治办周到。
这段话的意思是,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说:"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呀!对于一般的礼,与其过于奢侈,宁可比较节俭;对于丧礼,与其治办周备,宁可哀伤多些。"
礼,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其具体规定是形式,其所体现的内心情感是内容。礼之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容。鲁国人林放问孔子,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你这个问题太大了,并从具体的礼仪入手做出回答。他认为,就一般礼仪而言,与其奢华而铺张,宁可朴素而俭约;就丧礼而言,与其治办周备,宁可哀痛多些。这一回答的深层含义是告诉人们,礼的本原是人心之仁,礼仪是仁的外在表达。
孔子向来是从人自身的情感和行为上去探究礼的根源的。他认为,祭祀的根本是发自内心的敬畏神灵之情(祭神如神在),如果仅仅是为了献上玉帛,那就是舍本求末,就不能称为“礼”;奏乐的根本是发自内心的和气愉悦之情,如果仅仅是为了敲响钟鼓,那就是舍内求外,就不能称为“乐”。针对当时人们的普遍认识,孔子强调,如果没有人心之仁,没有“敬”这种真挚的感情,礼乐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形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礼仪之邦的传统,应当特别重视孔子提倡的为礼要敬、为礼要俭的精神。那种办事不从简,不节约,一味图形式、图排场、图奢华、图热闹的做法;那种父母生前不尽孝,死后大操大办,不惜重金建豪华墓地的做法,都是违背礼的精神的,是应当予以摒弃的。无论是一个家庭、一个企业,还是一个社会,都要永远保持一种真诚的、实在的、俭朴的作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传家宝。
附:
【原文】
3·4 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
【注释】
①林放:鲁国人,事迹不详。②易:治办周到。
【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说:"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呀!对于一般的礼,与其过于奢侈,宁可比较节俭;对于丧礼,与其治办周备,宁可哀伤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