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24章》仪封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评价说明什么?
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24章》仪封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评价说明什么?
3·24 仪封人请见(音xiàn),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音xiàn)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音sàng)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音duó)。"
仪封人:仪,地名。封人,镇守边疆的官。请见:见,读四声,与出现的“现”通用,意为请求接见。见之:意为使孔子接见了他。丧:读四声,此处指失掉官位。木铎:指以木为舌的铜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摇木铎来召集百姓,或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此处以木铎比喻宣扬教化的人。
这段话的意思是,仪邑的边防官请求孔子接见他,说,"凡有君子来到这里,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行学生告请孔子接见了他。出来后说:"你们几位,何必为失掉官位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老夫子为宣扬教化的人传道于天下。"
本章所记仪地边防官对孔子的评价,至少说明了这样几点:第一,孔子在当时已是闻名天下,具有道德学问而受人仰慕的君子。第二,此人求见孔子之时,正是孔子失掉官位,被迫离开鲁国,率弟子周游列国之时。第三,此人对当时天下无道的局面颇为不满,寄希望于孔子传扬儒家道统,以挽救危局。他的话,表达了身处乱世的人们真诚而善良的愿望。
当然,这只是当时人们对孔子的一种评价。在《宪问篇》第33、39章和《微子篇》第6、7等章,还记载了隐者们对孔子的另一种评价。如,认为孔子之所以如此栖栖遑遑,奔忙不定,“是为了显弄善辩之才”;孔子不识时务,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孔子一行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爱劳动,只想做官。如此等等。面对当时礼坏乐崩的社会危局,他们不理解、也不赞称孔子奔走呼号,宣传自己治世之道的做法,且有讥讽之意。这些隐士是道家的前身,影响所及,形成了道家主张出世的文化传统。孔子对隐者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格是尊重的,而对他们消极避世的态度并不赞同。他所表达的“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心迹,所展现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形成了儒家主张入世的文化传统。
附:
【原文】
3·24 仪封人①请见②,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③。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④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⑤。"
【注释】
①仪封人:仪,地名。封人,镇守边疆的官。②请见:见,读四声,与出现的“现”通用,意为请求接见。③见之:意为使孔子接见了他。④丧(音sàng):此处指失掉官位。⑤木铎(音duó多):以木为舌的铜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摇木铎来召集百姓,或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此处以木铎比喻宣扬教化的人。
【译文】
仪邑的边防官请求孔子接见他,说,"凡有君子来到这里,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行学生告请孔子接见了他。出来后说:"你们几位,何必为失掉官位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老夫子为宣扬教化的人传道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