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汤【第666期】

上期原医案

张某,女,28岁,1967年8月3日初诊。

由于心情不佳,疲劳受凉,出现感冒发热,服A.P.C(阿司匹林)后,热退而胸闷、汗出、恶风、身微痛,口中和,不思饮,舌苔薄白,脉沉细、左寸浮。

处方:桂枝10g,生姜10g,大枣4枚,甘草6g。

晚服1煎,眠中微汗出,诸症已。

按语

脉左寸浮,舌苔薄白,恶风、汗出、身微痛,太阳中风。脉沉细,左寸浮,胸闷,桂枝去芍药证。口中和,不思饮,里无热。此为太阳中风表未解,为桂枝去芍药汤方证。

相关经典条文学习

《伤寒论》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过时了吗

    有的人会认为<伤寒论>是两千年前的医书,已经过时,很多人还认为,<伤寒论>中的药方很少能直接用在病人身上,他们认为很少有疾病适合用<伤寒论>之方.桂枝汤被称为群方之 ...

  • 落枕效验方——桂枝加葛根汤

    落枕效验方 --桂枝加葛根汤 出处 桂枝加葛根汤出自<伤寒论>,其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组成]葛根 四两,桂枝 二两,芍药 ...

  • 慢慢修炼伤寒论

    昨天不谦真人的一个学生问曰: 病人是女性,三十一岁,月经量少一年多,病人怕冷,手足冰凉,偶尔晚上有汗,右侧颈部不适,偶有头晕,偶有烦躁,偶尔反酸,眠差梦多,二便正常,脉沉.用葛根加半夏汤吗? 不谦真人 ...

  • 经方: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症,热多寒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原文]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四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 ...

  • 桂枝去芍药汤‖热退而胸闷、汗出、恶风【第751期】

    上期原医案 张某,女,28岁,1967年8月3日初诊. 由于心情不佳,疲劳受凉,出现感冒发热,服A.P.C(阿司匹林)后,热退而胸闷.汗出.恶风.身微痛,口中和,不思饮,舌苔薄白,脉沉细.左寸浮. 处 ...

  • 伤寒论演义:13桂枝去芍药汤

    大家晚上好,咱们接着来讲伤寒经方故事. 上次我们讲到仲景先生用桂枝加附子汤,把经期受寒的小女孩的病给治好了,把她的感冒给治好了. 这个小女孩呢,农村的孩子么都很淳朴,都是知恩图报的孩子.这孩子对仲景先 ...

  • 耕铭医轩|桂、甘、姜、枣拨千斤——还原仲景思维下的桂枝去芍药汤

    原创 张耕铭 耕铭医轩 3月20日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

  • 桂、甘、姜、枣拨千斤——还原仲景思维下的桂枝去芍药汤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 ...

  • 茶话《伤寒论》讲义,第12讲:桂枝汤证5(桂枝去芍药汤),“去芍药”的真相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陈胜昔,网名Water,今天带给大家"茶话<伤寒论>"第12讲.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用<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注>来解释汉字的 ...

  • 经方心裁(97)桂枝去芍药汤:妊娠恶阻

     桂枝去芍药汤 [原文]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伤寒论>(21) [组成与用法]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汤去芍药方,解肌散邪又温阳: 胸阳不足证宜用,胸闷胸满气短良. 组成: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解肌散邪,温通阳气. 主治:太阳中风兼胸阳不足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未解,又觉胸中窒闷, ...

  • 经方:桂枝去芍药汤(桂枝汤症,有胸满)

    桂枝去芍药汤 [原文]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作者]张仲景[出自]<伤 ...

  • 桂枝去芍药汤证方证标准√

    ​桂枝去芍药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脉促,胸满 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寒,或者恶风,自汗,小便清 舌苔脉象:苔白薄   [条文荟萃]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