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阳:绘事散忆与感悟

作者丨徐晨阳

中国艺术研究院专职油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本科毕业,1994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赴日留学,先后在上越教育大学、筑波大学、东京艺术大学等日本三所国立大学学习及从事研究,获艺术学硕士和教育学硕士学位。2006年回国定居于北京。2009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留院工作至今。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二十六次。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艺术机构及私人广泛收藏。

从何时开始喜欢画画已经记不清了,可以说,儿时最多的记忆就是自己一个人坐着小凳,趴在一张高一些的方凳上画画。

屋外街道上孩子们玩耍的嬉笑声在耳中渐渐远去,完全沉入到自己的天地。

绘画于我,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

我出生于江苏无锡,这是一个与绘画艺术有着很深渊源的地方,历史上出现过东晋的顾恺之、元代的倪瓒等艺术巨匠,近代又出现了两位影响中国美术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徐悲鸿和吴冠中。

我的父母早年毕业于傅抱石、陈之佛、秦宣夫、吕斯百等众多大家的南京师范学院美术专业。之后一直从事美术工作,自幼的耳染目渲,可说是父母对我的重要影响。

由于当时父母工作繁忙,我儿时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无锡,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

童年最愉快的事情就是画画。那时普通人家的经济都不富裕,但外公却从不会在我的画具上节省。

我经常一画就是两三个钟头,天天如此,纸和笔的消耗很快,外公总是源源不断地供给,一用完了马上就会买来新的。那时画画于我是一种游戏,完全在一个幻想的个人世界里驰骋想象。

徐晨阳工作室照

画画又是一种挑战,是实现不能实现之事。

从幼儿园开始,当老师问起长大了想做什么的时候,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就是“做画家。”

当画家是我从小的理想,从未想过长大后要做其他的工作。也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求艺之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碍,都能不改初衷,直至今天。

江南自古以来是中国文化积淀极为深厚的地区,有着滋养艺术的土壤和诗性的空气。

七十年代的时候,无锡市区的每家都有一个有线广播,那种方的木制盒子,挂在墙上,底下有一根长长的开关线,一拉广播就响了。

有很长一段时期,每天晚上广播的结束音乐都是二胡独奏的《二泉映月》,悠远而苍凉,让人静静地沉入其中。当时我大概是八、九岁,常常会一个人在后屋,默默听完曲子后再去楼上睡觉。

几十年过去了,曲子还会时时萦绕于耳边,不仅是儿时江南静夜的回忆,还有不远处大运河上船只行驶中橹槁划动河水的声音,甚至当时灶坊间里电灯泡暖暖的光线、空气里炉灶散发的特有味道,都会在脑海里清晰浮现。

而江南建筑白墙黑瓦极富装饰性的构成,弄堂两侧石灰墙丰富的灰色调子和巨大的阴影,给我带来了最初的形式与美感的印记。

这一切,我想都会沉潜到自己后来的创作中去,曲折地体现出来。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入骨的。

中学毕业,为了学画,我考入了南京晓庄师范美术班。三年的时间,每天从早到晚除了画画、读一些诗词古文之外,还是画画,打下了较扎实的绘画基础。

1987年辞职报考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我的专业成绩和文化课成绩都名列第一,却因原单位的阻挠被取消了入学资格。

第二年我再次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当时南艺的不少老师都对我有印象,知道是那个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考第一却没来报到的学生。

当时南艺有一种自由的气氛,对学生的创作也比较鼓励,但是教学重点还是放在写生上。

在校期间,我尽量挤出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创作上。即便出勤率不高,我仍然凭借成绩连续四年拿到学校的奖学金,并以全校本科毕业生中第一的成绩毕业,同时获得1992年度刘海粟奖学金,是当年度全校学生中获得此奖的唯一本科生。

1994年,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赴日留学。对于去日本留学,可说是艺术偏好加机缘巧合的结果。

实际上我对美国的艺术不是特别的喜欢,在我的感觉里面,一直觉得欧洲的艺术要更好一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偏见。

为什么选择日本?我觉得它是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地带,它的传统和中国有很多衔接的地方,又早于中国几十年接受西方的艺术,中间基本上没有中断过,这样就会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生态来。

同时我对日本的艺术,也有一定兴趣,比如浮世绘。我想看看日本这样一个东西交汇地方产生的艺术是怎样的。

就像是一颗东方的种子,施了西方的肥以后,长出什么样的果实来。又正好能拿到奖学金。能够不考虑生计地画画,对任何一个画画的人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由于拿了文部省奖学金,我没有像当时很多其他留学日本的人那样,必须经历上语言学校的过程,而是直接进入大学的大学院,也就是研究生院学习。但是语言的障碍毕竟还是存在的。

开始的时候,与日本的老师以及同学们的交流完全无法进行,只能由台湾留学生作翻译。但绘画很多时候是无需语言的。当时中日之间的收入差是很大的,辛苦一些的话,打一年的工差不多就可以在国内大中城市买一套住房了。

因此,所在大学里的中国留学生基本上都会去打工,即使是有奖学金的。但是我却从早到晚都是在画室里埋头作画。

在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驻丹麦刘碧伟大使  刘东文化参赞  嘉士伯基金会主席弗莱明 贝森巴赫教授讨论获奖作品

我的专注很快就得到了周围老师与同学的认可。

当时系里有一个叫福冈奉彦的教授,是日本独立美术协会的一位很有名的画家。但是他的脾气很不好,对学生非常凶,甚至对其他教师也常会冷言相讥。

我曾经亲眼看到他把一个日本女同学骂哭,背地里有的学生们会称他为'鬼教授’。但这个教授对我却很好,周围的学生,包括老师都觉得奇怪。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个教授是个非常勤奋的画家,在我去之前,美术系大楼里每天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必定是他。但我去了以后最后离开的人就是我了。

我的画室在一楼,就对着停车场,教授离开时总会看到我画室灯还亮着。后来成习惯了,他每晚回家之前都会从外面拉开窗户,对我说:还没有走啊,早点休息,不要冻感冒了云云。甚至有时候他会跑进来亲自帮我添加取暖炉里的煤油。

这一情景如果被其他日本学生看到,肯定会非常吃惊,因为在日本的大学里,教授的架子是很大的。

留学期间我一方面着重研究西方及日本各流派的油画艺术表现,力图对当时世界绘画艺术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风格。

我当时很明确地有一个想法,必须要有一个我自己的语言,这个语言应该具备几个方面,首先要体现东方的情感和审美。为什么?因为一个东方的画家只要是沉浸在自己的本真里,他的作品必然是东方式的。

其次,绘画材料无论是油性的还是水性的,但是绘画的方式应该具有某种东方性。我需要的是一个转换。它既不是西方的油画,也不是单纯的水墨画,它就是我自己的一个绘画,一个东方式的绘画。

自1994年至2000年的尝试了多种绘画材料。除油画之外,先后画过坦培拉、弗莱斯戈湿壁画、岩彩画、铜版画、水印套色木刻、水墨画等。

经过种种的尝试,于2000年摸索出一种我称之为“堆积法”的绘画表现方式,与传统的油画表现技法拉开了距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最初用这种方式来绘画,跟我自己的喜好是有关系的。

我虽然画油画,但是一直不太喜欢油画颜料粘稠的感觉,我喜欢干燥的画面,干燥的状态是我比较舒服的状态。

我希望的画面是那种凝重的、一层一层慢慢沉淀积累的、无限丰富而又单纯的感觉。不是一层精致的薄膜,一层表面的色彩。就像那种岩壁画的感觉,它可能是斑驳而陈旧的,但是它是深入的、有力量的。

2004年,在日本获得第三十三届“绘画的现在─精锐选拔展”唯一金奖,成为日本第一个获得此类全国性专业绘画大奖赛金奖的外国人。

自1998年至2007年,先后在日本各地的美术馆及艺术机构举办个人画展十八次。

2006年回国,定居于北京。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博士课程。期间,我的绘画创作进一步展开。而博士课题的研究与论文写作,也让我得以将旅日十二年的研究和心得加以梳理总结,完成了博士论文《“意”与“物”—日本当代具象绘画研究》。

2009年博士毕业留院工作后,进入了我绘画创作的一个多产期。先后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新绎空间、香港天趣当代艺术馆、中国美术馆等处举办个人画展。出版发行个人画集八册。

纵观这些年来我的绘画创作,一直着重于画面的精神性和个人的独特表现这两个方面。

中国美术馆个展与博士课程导师杨飞云先生探讨作品

自古就有画如其人之说,作品正是作者精神世界的体现。

以我画人物为例,画面里的人物实际上都体现着我在精神上的某种诉求。

我在注重造型表现之外,还会着重表现形体背后所蕴含的意味。就像我们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张画里的形象美不美其实并不是关键,达芬奇画这张画,并不只是为了画一个美女。他是想通过这么一个脸,来表达他的思想,他对人文主义的理解,对人性的看法。

在东方的艺术里面,观音这个形象,是美的还是不美的,很微妙,但是无疑有一种令人震撼的东西。她的那种表情似笑非笑,很安详,很从容。

让你无法揣摩她在想什么,让你感到神秘和敬畏,不由地去想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同时,又能体现出人性的力量:安详、宽和、内敛、优雅,甚至是超越人性的,这样的一种脸是我想画的。也是我想通过脸这样一个图像传达的意味。

在个人艺术表现方面,与周围保持距离,是我的创作的原点。

与现实保持距离,与潮流保持距离,同时,我的绘画语言也在和其它即成的绘画语言保持距离,艺术必须是独特的。当然可以用别人的绘画语言去表述。但是如果能够有自己的表述方式,那是不是更好?

用自己的表述方式表达自己,这个表达是离自己的意图最近的。我当时尝试这样一个技法就是这样,首先我是用的油画颜料,我希望跟西方的传统技法拉开距离,我要跟它不一样。

我在日本十几年,一直在研究日本的具象绘画。日本和中国一样有很多画写实的画家。有些画家的绘画可能很像伦勃朗的画,很像洛佩斯的画,画的也很好,但是却无法超越伦勃朗、洛佩斯。

中国美术馆个展与同事琵琶演奏家吴玉霞,画家徐累讨论作品

我希望确立自己的一种方式,不想用别人的方式表达。我是否可以另起炉灶呢?

虽然很难,开始也可能不成熟,但是我觉得是有意义的。

我想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情感,这是我二十年来一直用这种方式去创作的原因。

我不要那些即成技法的传承,我需要的传承只是说在我精神上与中国的唐宋有一个联系,这就可以了。

绘画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行为。古人以画来悟道,就是通过形与色来体会那种哲学意味上的本质。我的画亦是一种体悟,从我平日的所思所感之中,从种种体验和经历之中。

它构建于具象形态的基础之上,而常常在有意无意中游离于本原,趋于一种意象的形态。画中之象既是实在之象,又是意中之象。

我无意在画中追问哲学的命题,却会有思考和指向。在我的画里,对形而上的思考是交融于绘画这一行为之中的。

对于我来说,绘画只是思考而非答案、只在探索而未结果、只有接近而无到达。

徐晨阳作于2020年初秋。

徐晨阳获奖经历:

2017年第六届J.C.雅格布森肖像展二等奖,丹麦;

2015年首届肖像进行时——中国当代城市生活展,卓越贡献奖,中国;

2004年“第三十三届绘画的现在——精锐选拔展”金奖,日本;

2000年获年度朝日啤酒艺术文化财团艺术助成金,日本;

1997年第三届千石公募展优秀奖,日本;

1994-1998年日本文部省奖学金,日本;

1991年度刘海粟奖学金,中国。

徐晨阳出版个人画集:

《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家画集——徐晨阳》

《内观与外化——徐晨阳作品集》

《态度》

《心象的肌理——徐晨阳作品集》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艺术家系列作品集——徐晨阳画集》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徐晨阳》。

《圆·规——徐晨阳油画》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作品集—— 记忆·流星·徐晨阳》

《徐晨阳画集》

作者:徐晨阳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8月

画册简介
精选徐晨阳2008年至2016年期间创作的油画作品90余幅,包含《木星》系列,《记忆流星》系列,《遥远的海》系列,《非时》系列,《春水》系列,《姿态》系列等重要作品。另有艺术批评家何桂彦的评论文章,徐晨阳个人的创作回顾,徐晨阳与何桂彦的对话录,理论家彭峰评论文章,心象的肌理——徐晨阳作品展第二场研讨会座谈记录等文字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时代感,可作为美术创作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0)

相关推荐

  • 80岁老汉不惧世俗眼光,他将人体油画画到了另一个高度

    前言:关于人体油画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吧,人体油画是一个非常神圣的,但是有些人在看人体油画时,往往会带有有色眼镜认为人体油画,比较低俗,但其实人体油画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非常高雅的学问,但如今的社 ...

  • 读画年历(2018—2020)

    读画也是读心,这里的画,不只包括绘画艺术,还有摄影图像. 2018 中国的运河:苏州.杭州.绍兴.上海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 论艺术 美术史十议 刘凤兰风景水彩写生与创作 外国名家精读:克劳德·莫奈 ...

  •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徐扬,工绘事,擅长人物、界画、花鸟草虫

    徐扬:字云亭,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工绘事,擅长人物.界画.花鸟草虫.画梅既苍劲又秀雅.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南巡至苏州,进画,得以供奉内廷.受艾启蒙.贺清泰影响,写实功力益深.他于乾隆二十四年 ...

  • 5月7日|散忆翁美玲:1985年她26,如今她62了。。。

    基本上,对于我这样的七零末的一代,可能第一个女明星偶像就是翁美玲了吧. 毕竟当时冯宝宝的武则天,年龄尚小:米雪的赵雅芝也好,上海滩的冯程程也罢,还有侠女十三妹的黄杏秀也好,都感觉是过于女神了,难以太接 ...

  • 历代画论(连载70)清:《绘事发微》(清)唐岱 撰

    作品图片均为(清)唐岱山水画作 ◆唐岱 [清](一六七三至?)字毓东,号静岩,又号知生,一号默庄,满洲正白旗人.官内务府总管,以画只候内廷,康熙赐"画状元",并尝题其千山落照图,有 ...

  • 学人回忆 || 散忆葛浩文的一次讲座

    听葛浩文的一次讲座 1983年在当时工作的哈师大呼兰分院有生以来第一次聆听纯粹美国人讲普通话,他喜欢说七上八下这个成语.如,当时心情七上八下的. 成就来自于对中国文化的强烈爱好 文革刚结束,中美刚刚建 ...

  • 缅怀 | 散忆舒乙先生:大文豪的创意基因和理工男的动手能力

    鸟枪换炮,忙得不亦乐乎 1999年底,由于中国现代文学馆业务副馆长和现代文学研究界的权威专家吴福辉老师的力荐,我从北京理工大学调入文学馆,并有幸成为时任常务副馆长舒乙先生的助手,协助舒.吴两位当家的度 ...

  • 【鄂的事】忆起茶事一串串

    忆起茶事一串串 1 想根是我老家最小的弟弟,以前主要在东部沿海打工:为了多陪家人,近几年才开始转回到内地,在宜昌一带谋生活.弟妹娘家就在宜昌市夷陵区,小两口便在宜昌市区做点小本买卖,志在立足市区,给孩 ...

  • 清明散忆

    清明散忆 清明,一个美丽的节气,一个思念的日子.既有诗意的存在,又有痛苦的过往.往事如尘,一切都在杏花微雨中,纷纷扬扬.小时候,不懂清明的伤,也不理清明的美.唯一愿意做的,就是在浩荡的春风中,自由自在 ...

  • 历代画论(连载67)清:《绘事发微》(清)唐岱 撰

    作品图片均为(清)唐岱山水画作 ◆唐岱 [清](一六七三至?)字毓东,号静岩,又号知生,一号默庄,满洲正白旗人.官内务府总管,以画只候内廷,康熙赐"画状元",并尝题其千山落照图,有 ...

  • 清代画家徐扬绘《端阳故事图册》

    画家 "画" 端午 清代画家徐扬绘<端阳故事图册>,绢本设色,共八开,每开纵20.7X横18.21厘米.分别描绘了端午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集中表现了各地的风俗习惯.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