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相见,我们只谈欢喜 | 曾静萍、雪小禅艺术对谈

这一次相见 我们只谈欢喜

嘉 宾

曾静萍 雪小禅

时 间

2018年6月28日

地 点

泉州伯勒小镇

国家一级演员,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福建省首位文华表演奖、梅花奖、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佼佼者一位,泉州的一张文化名片。

畅销书作家,知名文化学者,生活美学家,中国慢生活美学代言人。曾获第六届老舍散文奖、首届孙犁文学奖等多个奖项。担任中央11、中央10、山西卫视、黑龙江卫视、陕西卫视等多档文化节目电视评委和主持人。

关于戏曲 关于人生

一次难能可贵的艺术对谈

° 你说的我懂,你不说的我也懂

雪小禅:我的女神不多,曾老师是一个。五六年前,泉州师院的傅老师请我讲座,傅老师至今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痛快的答应他,其实是为了曾老师来的,这是我的一个小小的秘密。

我喜欢戏曲,又好像是作家里稍微懂一点点戏曲的。所以做过《伶人王中王》、《擂响中华》、中央11套的戏曲节目评委。

有一年秋天。中央音乐学院对各个戏种做了个调研,中国戏曲研究所的所长傅谨老师对我说:“你喜欢看戏,那你来看戏吧”。

那天的戏剧没有给我带来太大的惊喜,这时曾老师出来了,至今或者来生,我都忘不了那一刹那。曾老师穿着红衣服,特别俏,特别妩媚,特别妖。我那时没看过梨园戏,对梨园戏一无所知,但曾老师的眼神、发饰至今都难忘。她饰演十六七岁的女孩子时的娇媚,一下子袭击了我。

我大惊:“这是什么戏?”

我觉得我看过的戏很多,结果发现我对梨园戏一无所知。

傅老师说,这叫梨园戏,只在泉州有。这个角色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叫曾静萍。

我一听,马上就要去泉州。能用戏曲抓住我的人不多,我心心念念想看她的戏,想见到这个人。又过了两个月,刚好傅老师请我来讲座,我怀着自己的鬼心思,就来到了泉州。

到了泉州,商议想请曾老师当嘉宾,傅老师就把曾老师的电话给我了。曾老师在电话里的声音,像个小女生一样:“呀,没有问题,行,我去”。她至今都是这样一种没有年龄,一种小女生的感觉。

和朋友老曹在国家大戏院看演出,老曹是张火丁的戏迷,但是当看到曾老师戏的时候,在台下喊“曾静萍我爱你”!后来又把曾老师又邀请到廊坊,演了一场。

我想我跟曾老师这样来来回回的缘分,非常非常的深,就像我跟泉州的缘分。我来到泉州,这是第六次了。没有一个城市能让我写两篇文章。一个《泉州记》,一个《亲爱的泉州》。每次来泉州,都像久别的恋人,那种情绪不是到每座城市走有的,微妙的成分相当的迷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泉州知。

曾静萍:本来我想开头就侃几句,就像泉州人话仙一样,被她这么一说呀,我的心啊。突然间,此时此刻,我有一种感觉,一个演员,让一个不是泉州人能够看懂梨园戏,这是一种最大的安慰和鼓励。我觉得演梨园戏这几十年里,这一瞬间蛮值得。

这个“值”可能会化作以后很多的“继续”,或者延伸出很多的想法。演员生涯里有很多起落跌宕,有时候会生出继续或者放弃的矛盾念头。今天我听到了这席话,心里特别特别的感激。

雪小禅:在中国,我最喜欢的三个戏曲女演员。裴艳玲,张火丁,曾静萍。裴艳玲我在文章中形容像一棵老松,张火丁像一棵寒梅,曾老师像一朵淡淡的百合花。这三个人对艺术的贡献是不自知的。曾老师身上的气息是格外迷人的。她对戏曲的热爱,是发自骨子里的,有温度的、热度的,是你能感觉到的。

雪小禅:一个人被同行认可是一种非常高的认可。因为艺术,我接触的的戏曲演员非常多。所有的女演员男演员。在台上,你的作品,才是标准。很多骨灰级的戏迷千里万里来听曾老师的戏。有一个大连的戏迷,只要是曾老师的戏就买机票,跟着四处看戏。还有个女孩子叫静静,江苏人,十年前的6月20号,看到曾老师的戏,来到了梨园剧团。她在这里待了整整十年,我热泪盈眶,我觉得为爱艺术,为爱一个人奔波千里,在她的城市里留下,这就不仅仅是艺术的魅力,更是曾老师个人的魅力。

曾静萍:她来到泉州的十年里,成为了一个梨园戏的编剧,得到了全省戏剧的两个一等奖。说30%的闽南话,听70%的闽南话。

我在泉州土生土长,这里的地域文化时刻在熏陶着我。身上慢慢地就渗透了一种泉州的东西,再加上我对泉州根深蒂固的认识和热爱,滋生出来一种特质,这种特质全部烙印在了舞台上。

° 真正的高级一定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雪小禅:我每次来泉州都仿佛来到了南宋。我喜欢福建人,福建有一种诚恳、热诚,古风的感觉在。这种诚恳是:你会觉得福建人怎么这么好?一个地方好,你才会一次又一次的来。我爱这个城市,第一次来泉州,被它震撼到,这么古朴的小城,有几千座寺庙,这里的风物,闽南的红砖还有闽南歌。我在家里拖地浇花经常听闽南歌,一句也听不懂,但就爱放着。

我喜欢曾老师,不仅仅是因为她唱得好,关键是她格调高,腔调高,韵味在。真正的好戏都是收着唱的,内敛着,含着唱的,是自己欣赏着自己唱的,而不是我要唱给你听,是我唱给我自己听,自己被打动了,再打动你。曾老师的高级是,她有一种孤芳自赏的美。真正有力量的东西是含蓄的,是柔美的,是不动声色的,是拿捏分寸的。

曾静萍:97年我们第一次去台湾演出,台湾的观众是最静的,静到一个发夹掉在地上都能听得到。现在我们大陆渐渐的好很多了,梨园戏剧场也慢慢培育了一大批观众,但是我们这个音控还是有待于很大的提高(台湾的音控水准很高)。好的音响在剧场里面是似听非听到你的声音。通过它微弱的声音,听到你肢体发出来的综合性的东西去理解。不是你想抛出去就想马上听到,现在很多音响师都不懂音响与戏之间的关系。

雪小禅:“不懂”是什么,不懂是体现文化的高级和差异。我跟裴先生去台湾、香港演出。他们的观众懂戏,敬业,也有研究。裴先生在国内的演出,知己很少,甚至满座的时候都不多。但是到了香港和台湾,一票难求。他们的格调很高级,这种高级绝对不会是咋咋呼呼。好的文字也不是用过多形容词,先声夺人。真正高级的东西一定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每次看曾老师的戏,像一万只小虫子在挠着你的心。特别痒,但还很舒服。有时在想什么样的人能把戏格调演那么高级?高级太难了。你反过来看曾老师在台下,她就像一个小女生,很纯真,很可爱,内心没有城府,而这些特质都一一呈现在她的眼神里。我可以坦然的说,曾老师是我所有见过女演员中眼神最干净的一位。这其中差别就是艺术,艺术特别需要张力,很多演员一上台就没味儿,我觉得曾老师一上台就是一个疯子,基本处于半疯状态。

° 好的艺术是往回收的

雪小禅:曾老师从来不参加对话访谈,这几乎是她第一次,因为她是很谨慎的。好的艺术家都是往回收的,都是内敛的。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舞台上,只有把艺术留下才是真的留下。裴艳玲先生曾经说过:我75岁了,还在台上演,我失去了很多,但是我发现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不会抛弃我,不会离开我,这个东西就是艺术。

我和曾老师,她唱戏,我写作,我看见戏剧基层的演员,温饱都还是问题却还在唱。戏曲是一个边缘化的东西,巅峰是三四十年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产物。戏曲的魅力,特别是梨园戏的魅力非常大。

曾静萍:大家应该走进剧场,起码我可以感染你们,我是蛮有自信的。

雪小禅:其实曾老师不自知,你把梨园戏演绎的,带给梨园戏一种格外的光芒。有的戏曲演员满脸玻尿酸,除了眼神儿会动,整个脸是僵的,这对于艺术、对戏剧是极大的伤害。

曾静萍:演员是靠肌肉来传递喜怒哀乐。你打了玻尿酸,肌肉是不听你的。

泉州师院傅老师:雪老师是外地人,却是把泉州写得最好的人。雪老师说她来泉州是六次。我想不止,她第一次来泉州,就喜欢上了泉州。她说,我可能哪一生哪一世是泉州人。其实,中华民族真正的血脉其实就是在我们泉州,有的作家来泉州场面宏大,她来到泉州会非常深入到生活里面,到民间,到市集。去东街吃肉粽,吃姜母鸭,吃面线糊。

曾老师说接下去有一场戏放到五店市去,真的很高兴。身边有一帮朋友,听到有曾老师的戏就急急忙忙的去买票,等去的时候发现没有了。曾老师的票在梨园剧场是一票难求,每次都是提前半个小时到,结果却都排满了人。我每次都认真观察了一下,老人家占一部分但并不太多,年轻人和一些外地的年轻人占到三分之一,我们为泉州有这么一位艺术家而由衷的感到骄傲。

° 让戏曲回归本身

观众A:我是一个女文青,也是两位女神的粉丝。今晚感觉是女神之间暗恋表白,前半场表白,曾老师特别的沉静,有一段时间您一直低着头感觉一直在情绪里,甚至能够感觉到情感的流动,在心中酝酿,那一刻仿佛我们都不存在。深深的感觉到艺术是相通的,时间在你们对话的中流淌。我特别感动的是艺术家不疯魔不成佛,在艺术的世界里感动了自己,才能感染观众,“真正的艺术真的不是取悦和迎合”这句话我特别认同,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真正懂戏的人,热爱艺术的人,会被您这样的艺术感动,不远千里万里的吸引而来,艺术是人与人灵魂上的一种相通,不管是作家还是戏曲家。

雪小禅:曾老师有一场很闷的戏,三个小时,她演坏女人,基本不唱都是动作戏。看完之后我可爱曾老师了。能把一个坏女人演得这么可爱这么妩媚,特别想娶她的感觉。真正高级的艺术,是复杂的说不清的,但是反映到了身上又是勾引人的,很多人唱了一辈子的戏都还没有摸到那个门。高的艺术好的艺术都是一样的,都有一种清澈,有一种孤独,还有一种很复杂的饱满,这个复杂是艺术需要的,有一点淡淡的邪恶感是自己知道的,绝不是简单的。

观众B:其实也是一直喜欢曾老师,一开始对梨园戏没有太多的了解。我是学艺术的,我看戏首先看舞美,看衣服的刺绣,然后看人的身段,最后看唱腔,这两年舞美越来越漂亮,前两天看霸王别姬,那个舞美太漂亮了,因为曾老师的原因,我们在泉州看到了很多见不到的东西。外面那些砖雕是我做的,我四十几岁了,就希望我做的东西可以传达给大家,特别理解曾老师的这种感受,懂与不懂的人看到您的东西都觉得美,能代表普罗大众的一些审美,喜欢您,她的那个档次就上去了,这个是流失不了的,另外的一些群体也能带起来,我来泉州18年,看着一步一步变得越来越好,非常感谢曾老师。

观众C:曾老师我从小就认识你,小时候不喜欢听戏,但因为我外婆很喜欢听戏,就陪着她反复看,您准备未来一年以这种更近距离、贴近的方式来传递戏曲,以前觉得是神坛上面的,突然可以那么的接近。我外婆身体不好,她在家唯一的消遣就是看戏,我就陪着她看《陈三五娘》这段爱情故事,非常感谢带给我们这么多的美好记忆。

曾静萍:如果近距离的戏曲表演做得好,我们继续往前走,如果有个瞬间是你们最喜欢的,我可以反复来几次,这种表演形式在舞台的静框是找不到的,这是最有力的传播方式。比如这段演完了你们喜欢哪个地方,或者演到这里可以停一下,这段可以再来两次,因为我们就在你身边,让你得到心灵的满足,这种满足就是你的记忆,这个剧种就赢了。

雪小禅:我认为这种做法在戏曲里非常前卫,让戏曲回归到最初,回归到本身,回归到观众心里面紧紧的挨着那一部分。

曾静萍:你会听到我的哭戏,听到我的情感,这些都会在你面前一一呈现,只要是真诚的我相信就会被感动。相当于观众一直在看特写镜头,有一种强烈的融入感,跟你一起在体验,这种方式不用字幕的,适当不用字幕会让人们能够打开脑袋里的另一种开关,会有参与感。

雪小禅:您在做一件天大的事情,您自己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对于戏曲界的影响,一定会炸的。

曾静萍:而且省钱,我们把这些东西用在服饰上,头花上,把这些做到精致,让人看到特别珍贵,它是一个艺术品,能够让大家细细品的。

雪小禅:这种戏一定要来,让喜欢戏剧的更喜欢,不喜欢戏剧的会仿佛突然之间,觉得戏曲已经等着你800年了。

曾静萍《过桥入窑》

走近人群 零距离演出

红衣为曾静萍老师,蹲在地上看戏黄衣为雪小禅老师

雪小禅:花痴一样看了曾老师《过桥入窑》,请给我花痴的看戏姿势点赞,对于喜欢的人和事物,我情愿一生仰望。泉州因为有曾静萍,格外迷人。这种零距离演出的艺术形式,她是第二次演出,仿佛能听得到她呼吸,凛凛的,像蛇吐芯,她柔弱无骨,却又劲头十足。迷人啊,曾老师!

一本書是一顆隕星 | 小禪閑讀荐書

我能遇见你已经是很不可思议了

煮雪烹茶问世味,听松闻鹤且停停

惜 君 如 常 老 白 茶

荒山野茶

三年老白茶

一款小禅的茶

常喝茶的人

都有一身素清清的茶气

预定老白茶请联系蜻蜓队长

第三百七十六期

主编 ✎ 作家李菁

编辑 ✎ 老去的枝

商务合作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