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珊瑚村
大山深处的珊瑚村
几年前,我们厚仁中学80(1)班的同学来到了九峰山下的葛洪山庄,在那里玩了一个上午后,有同学提出,到塔石乡珊瑚村去看看那里的原始森林。
我们10多位同学在范伟林的带队之下,一路颠簸,山道弯弯,虽然路况比较好,但由于都是山路,弯弯曲曲,也显得十分难开。
一路上,风景特好。田野青青丘长坎高还叠层层,畈里人锄牛耕;炊烟袅袅旧屋新楼相挨,村里宁谧祥和,好一派大自然的无暇风光。越往山里开,越是见到山峦叠嶂,树木葱茏,满山满野都是树,可谓是林海的世界。山中鸟歌虫语,泉水潺潺跌潭飞瀑再汇成溪,水中走蟹游鱼,真使人心旷神怡。
在未到珊瑚村前的村口,就能远远看见一些高大挺拔的古松,它们傲然挺立的“身形”,像是张开双臂,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这里成了村里一道独特的景观。这里的一片古松林。和常见的松树不一样,这里的松树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它的枝干坚劲挺秀,和黄山迎客松有几分相似,当地人就称之为黄山松。
到了珊瑚村,就下起小雨来了,淅淅沥沥的雨,更给位于高山的珊瑚村增添了美景。
珊瑚村坐落于海拔800多米的深山之中,是婺城区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这里四面环山,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开阔。村内古民居较多,黑瓦白墙马头墙,呈现出古朴的徽派建筑风格。红豆杉、黄山松、香枫树,古杉树等古树名木参天,遍及全村。村庄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纳凉避暑观看雪景的绝佳之地。
穿过古松林,眼前豁然开朗。只见梯田层层叠叠地铺排在山坡上,田里种了玉米、番薯等作物。梯田之上,是一幢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民居。这些年代久远、历经风雨的泥胚房,白墙黛瓦,有的还有马头墙。每幢民居都显得小巧秀丽,简洁不失典雅,整体建筑风貌和谐统一,渗透着浓浓的徽派建筑风格,至今保存完好。村里也修起了文化礼堂,停车场,一种崭新的文化气息迎面扑来。
珊瑚村倚靠着后面的山势,房屋层层叠叠,如同山村里的“布达拉宫”,煞是好看。村子中间有一条山溪穿村而过,小雨的雨水形成了涓涓细流,在溪中流淌。溪水绕过鹅卵石,溅起的小水花,发出“哗哗……”的响声,如同唱着欢乐的歌。
我们冒着小雨来到了村后的古树林群。这里成片都是古老的红豆杉群。村后的古树以香枫见长。我们撑着雨伞,细数了一下,超过百年树龄的就有十多株,其中还有红豆杉、木荷等古树。在古树林群下,珊瑚村经过改造,这里成了一处供村民乘凉休憩的公园,如果不下雨的话,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珊瑚村游玩,那便是一年中最美的去处。
我们一行自村口来到村后,有一个感觉,就是清新、美。但总觉得古树林怎么去与海中瑰宝珊瑚相连贯呢?
我们试图找到答案,回到村口的村办公大楼,找到了村里一位女同志。她给我们讲解了珊瑚村的来历。
珊瑚村人口不多,是个只有40多户、150多人的小山村,绝大多数村民都姓廖,据说他们的祖先是清朝雍正年间从福建上杭古田(即著名的古田会议所在地)迁移至此的。廖氏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迄今已历十七代。据《珊瑚廖氏宗谱》记载,廖氏先祖廖文仕,自清康熙年间从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古田来浙江寄居江山县,后到汤邑岱上入赘,于雍正十年(1732年)转迁三湖定居。因村地处群山环抱的小盆地内,形似一个湖泊,有山有水,故称为“山湖”,后谐称“三湖”,而后又衍化为“珊瑚”。
祖先廖文仕于清康熙甲戌年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雍正元年(1723年),当时文仕公正当年少,家中弟兄众多,欲图异地发展。有宗亲海迁期间去浙江江山、兰溪谋生,业绩甚佳,置有房屋田地并定居浙江,成为族内楷模,故文仕欲到浙江立业。南行至浙地汤邑(汤溪)山区谋求立业。几经周折,在塔石乡岱上仓门里一财主家打长工并入赘,然好景不长,财主以众凌寡,极尽欺侮之能事。雍正四年(1727年),一日财主六十大寿,大摆筵席,独对文仕公以奴相待,文仕公心存委屈,隐忍不言,知夫莫如妻,聪慧的妻子看在眼里。问:“气否?”文仕公叹道:“气,然又能奈何?倘若你能与吾同心便能一解其忧!”妻子已解其义,对丈夫说:“我与你生死相依,一切听随与你。”文仕公终于说出了自己在心底蕴藏许久的计划:“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五更时分,夫妻俩跪地对天发誓:离此地,力争以一席之地解寄人篱下之痛楚,挑行李的箩线折断之处便是安身之所。于是夫妻俩不畏艰险,挑着行李去开辟幸福生活新天地。一日,行至一处山间美地,这时,箩线突然断开。忆起昔日的誓言,已然应验。夫妻俩遂放下行李决定在此安家。环顾四周,三个湖型山坳环绕着中间的小盆地。这里天碧蓝,云洁白,林木森森,满目苍翠。几股清泉从山谷间蜿蜒流淌,水声潺潺。更重要的是,这里地势开阔平坦,有利于开垦劳作,此乃天随人愿也,夫妻俩欣喜万分。于是,廖氏先祖就在这里安营扎寨、繁衍生息,并以三个湖型山坳的形状寓意取名为三湖村。
在村中,对珊瑚村的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村中原先有三口湖,所以村名又叫三湖。或许是后来村中又出了一名文化人,认为山湖或三湖的村名太实,遂将村名雅化为珊瑚。至于是何人,为何偏偏选中“珊瑚”二字,就史无记载了。
在珊瑚村,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村民能讲多种方言,出外时会讲汤溪话、普通话,而在村里,通用闽西客家话。
珊瑚村拥有茶园百余亩,耕地120多亩,出产的珊瑚云雾茶品质好,在市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以前村民都种水稻,如今转而种植苗木和番薯等经济效益好的作物。番薯干加工产业已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个位于婺城区大山深处的珊瑚村,围绕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大文章,让游客呼吸“森林氧吧”的清新空气,享受市区难得的惬意清凉,品味山间乐趣,终将成为人们向往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