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连载(267)《乡党篇》第27章,“山梁雌雉,时哉时哉。”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贡共(n)之,三嗅而作。

【原文朗读】

【注释】
:既指人的神色,又指四周的环境态势。
:举起翅膀,随时准备飞走。
:上偏旁是“隹”,鸟禽。下偏旁是“木”,鸟禽落在树木上栖息叫做“集”。
雌雉:母野鸡。
:时务,时局。
共(ɡǒnɡ):拱手行礼,共同,邀请。
三嗅:嗅,嗅觉。山鸡反复观察打量思量。
:振翅而飞。
【白话翻译】 
孔子师徒在山谷中行走,几只野鸡受到惊吓,神色大变,惊骇地飞起,在空中飞翔盘旋一阵后又聚落在一处。孔子看到后感叹地说:“山梁上的母野鸡,竟也懂得识时务呀,竟也懂得识时务呀!”子贡听了,便向野鸡拱手施礼,野鸡再三打量思量之后,还是振翅飞走了。
【解读】  
本章是《乡党篇第十》的最后一章,画龙点睛般点出了本篇的中心思想。本篇主要描述与时俱进与时偕行的思想,人要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前面的所有章节都在阐述这个道理。
到了最后一章,用野山鸡的“识时务”作比喻,告诉我们,连野山鸡都懂得这个道理,何况是人呀!
1、我们先看一看本章描绘了一幅什么场景。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情景,几只色彩斑斓的野鸡栖息在山梁上,无忧无虑地寻觅食物,神情无比悠闲自得。就在这时,孔子带着子路从此经过,他们的脚步声和言谈声打破了原有的寂静,受了惊吓的野鸡们“扑楞楞”地展开翅膀,惊慌地向远处飞去,它们盘旋了一阵后,感觉到这些人并没有加害他们的恶意,便又聚落在树木上。
孔子看到此情此景,不由感慨道“山梁上的母野鸡,竟也懂得识时务呀,竟也懂得识时务呀”。
子贡听到老师在称赞野鸡,便上前向它们拱手致意,野鸡反复地再三打量思量,最后还是振翅飞走了。
2、本章到底要说什么,有好几层寓意,首先孔子称赞鸟禽的识时务,其次孔子羡慕鸟禽的自由自在,其三称赞鸟禽不再贪恋各种诱惑。
首先,第一句“色斯举矣,翔而后聚”,称赞鸟禽识时务。本篇的名称叫“乡党篇”,主要描述见机而作随机应变的道理,山中的鸟禽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突然来了不速之客,它们感觉到了危险,便飞了起来,察觉到没有大的危险后,又落回到树枝上栖息。
其次,第二句“山梁雌雉,时哉时哉”,结合自己的状况发出感慨。孔子一辈子都在拼搏都在抗争,自己的学说在鲁国行不通,周游列国十几年也处处碰壁,还遭遇了那么多的挫折和危险。有很多人都讽刺挖苦孔子是个不识时务的人,并奉劝他像鸟禽那样退隐山林,远离世间尘嚣。
孔子看到鸟禽们如此地识时务,看到危险就躲开,在这山林中多么幸福快乐啊,难道自己还不如鸟禽吗?孔子的感慨,既表达了对鸟禽的由衷赞叹和羡慕,也是对自己的生平遭遇的无奈。
第三,第三句“子贡共之,三嗅而作”,这个“共”字既有拱手施礼的意思,也有邀请共事的意思。鸟儿没有接受自贡的施礼和邀请,引申到人事上,退隐山林之人被这个黑暗的世道伤透了心,断了返回人世间的念头。
3、我们对孔子的心情做一下全面的猜测和总结。
虽然孔圣人一辈子处处碰壁,但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多大的危险,还义无反顾地坚持到底。鸟儿们看到危险马上躲开,而孔子却知难而上,暂时的避开只是为了保全而决不是逃跑。鸟儿们在山林中自由自在,而孔子却宁愿在人世间受苦。
本章与第一章前后遥相呼应,虽然本篇的主题是倡导要见机而作随机应变,但那些都属于技术层面上的。人生在世,有些能变,而有些关乎大是大非的大原则是不能投机取巧的。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