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处理人际关系的“对错观”三阶段

人际关系处理有个思维三阶段,或者说认知三层次,昨天归纳为三句话:我对你错、我对你对、我错你对。

这是基于对错观来说的,对错作为价值评价,是心理学慎重对待的话题,为何我们要用对错观来理顺人际关系互动呢?

这当然是基于现实需要,因为我们情绪来自对于人事物的看法、解释、归因,这都是属于价值判断范畴的,不得不重视。

也就是说,为了解决现实心理问题,才需要从对错评价这个角度介入,看看可否提高我们处理人际困惑水平。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经典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再做一些理论探讨。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就是区分出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意味着本能、现实和社会规则,最终目的是提高强大自我能力,适应现实环境基础上来满足本我和超我需要。

对错观由此可以据此解析。

1、我对你错观,处于本我阶段。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追求即时满足,典型年龄是幼儿。

幼儿时期特点就是自我中心主义,处于心理发育第一飞跃期,开始追求行为上的独立自主。比如,你帮幼儿做事情,他会自己固执的重新做一次,总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随着年龄增大,幼儿走向成熟,不再固执自我中心。不过不少人年龄成人了,乃至老年了,可是心理年龄却会停留在幼儿的生理年龄,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心理发育“固着”。

还有一些成人,会出现退行现象,遇到打击障碍等回到小时候,所谓平时头头是道,遇到事情原形毕露,“不讲理”,油盐不进,毫无反省能力。

用自我词语表达,我对你错观,就是“自恋、自负”。

2、我对你对观,处于超我阶段。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就是规则内化,追求延迟满足,典型年龄是儿童。

儿童开始上学读书,进入社会接触更多同龄人,接受规则社会化,认识到“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有了规则道德意识。

比如,学习非常努力,可还是有更多同学成绩不错,这使得自己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老师家长成为权威,别人是对的,要成为自己学习榜样。

这个时期也是社会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接触大量规则规定约束限制。

不幸的是,许多人会过度自我严格要求,成为规则约束者,典型的不敢享受型就是如此,始终付出,为自己考虑一丝一毫都会觉得可耻,就会出现神经症现象。

用自我词语表达,我对你对观就是“自卑、自信”,平衡好是自信,平衡不好是自卑。

3、我错你对观,处于自我阶段。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就是把本我欲望和超我规则与现实妥协,追求即使和延迟满足的平衡,典型年龄是中年。

这个时候经历过童年自卑,少年自负,青年激情,现实环境下一身疲惫,理想和现实落差,欲望和规则冲突,舍得观,理性感性平衡观,精力有限观,自己不得不思考究竟如何面对现实。

我错你对观,这其实就是妥协,不再与人辩论,不再逞强出头,热血激情化作为“但微颔之”。

敢于自嘲中年油腻,脱发秃发,大肚便便,当牛做马,对错不过文字游戏,精髓乃至辩证思维,看似嘻嘻哈哈,却是初衷不改,享受生活。

自我意识发展最后阶段就是发展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意味着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这个过程就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对应的则是我对你错——我对你对——我错你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