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的借势布局,逆向思维做营销1年等于10年
遇难成祥,也是一种策略!
《天道》这部高能量的电视剧,太多东西可以让我们学习了。
”借势“布局就是最重要的之一,
丁元英能把贫穷的扶贫村变为商业神话,
除了使用他那高人的高维意识思维外
还有强大的借势布局。
当然,高维意识思维是前提,然后才是重要的“借势”布局思维,
两者结合使用就会出高效。
丁元英用与常人颠倒的高维意识思维,
倒行逆施,对人性的通透了解,
对文化属性透彻分析等等,
还用超低成本借了很多强大的“势”,
包括资金、品牌形象、人脉、营销、渠道、法律、宣传等等。
他特别是“借”了林雨峰的乐圣公司和两年一届的北京音响展示会的“势”,
其中这“北京展示会”是整个商业最最关键的“爆破点”,
一切布局都是围绕这个“爆破点”而用逆向思维展开层层深入布局,
借势并一切为他所用。
一、整体的大布局,就在丁元英这句话中。
丁元英说:
“乐圣是因为矛的锐利而无需用盾,
我这儿是既无矛可攻也无盾可守,
就只能“借”用乐圣的矛了。
我想,
在北京摆摊儿,用柏林、伦敦、巴黎
三个城市当托儿,(借4个“首都”之市,树立高质量、高价值的形象)
让斯雷克公司当打手,让法院、媒体起哄,
让伯爵电子公司落井投石,
从乐圣碗里化点源是有可能的,
核心在一个小聪明上,小聪明的文章做好了,
就能诱导乐圣公司的大聪明,
而潜伏在小聪明其中的,是大智若愚。”
二、通过“对比策略”借势,展示高性价比:43万元的2%的缺陷
在格律诗音箱摆位的另一侧,
与之做比较的是丁元英的那套价值 40 多万元的欧美名牌音响。(借势营销)
阿尔纳分体 CD 机上面立着一块横板,
上面写道
——或许您对阿尔纳与 KTA47 的价格有所耳闻,
格律诗音箱的音响配置在音质上当然不如阿尔纳与 KTA47 的组合,
音质至少有2%的差距,
而价格更有 2150%的差距。
如果您为了追求完美而不惜多支付 43万元,
我宁肯忍受 2%的缺陷而拿 43万元去买房子。
三、借势“展示会”,用惊异的促销文案(低价格、0风险承诺、保质量)。
关于格律诗一号双组分音箱平价销售的公告
藉北京国际音响展示会音响经销商与音响爱好者云集之际,
本公司决定平价销售格律诗一号双组分音箱,
公司批发价由原来的 7600 元降价至 3400 元,
降价幅度 55.26%。
全国统一建议零售价由原来的11600 元降价至 3900 元,
降价幅度 66.37%。
每个城市限售一家音响店,
每家音响店限售 25 对音箱,
500 对音箱售完为止。
本公司对格律诗一号音箱的价格调整
仅限于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西欧地区。
格律诗音箱品质承诺:
一、格律诗公司只生产此一款式、
一版本音箱,没有第二种款式和第二种版本。
二、此平价销售的格律诗音箱
与西欧销售的格律诗音箱品质完全一致,
如有任何差别,
本公司将以零售价 3900 元的十倍给予惩罚性赔偿。
特此公告
北京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
1998 年 5 月 16 日
四、借“量大成势”的策略:先舍后得,占领市场
冯世杰问:“丁哥,那咱们还剩下多少利润?”
丁元英答道:“一对音箱赚 110 元,还剩 3.2%的利润。”
冯世杰问:“3.2%的利润,还没有银行的利息高,这生意往后还怎么做?”
丁元英说:
“银行是年息,而公司的资本效益不仅取决于利润率,
同时还取决于资本周转频率。
眼下即使公司在音箱上是零利润,
只要王庙村农民挣到了加工费,
就有意义。
事实是音响机架养着公司,
为了音箱将来有挣钱的可能,
现在就得撕开个口子。”
叶晓明问:“为什么要这样做?要达到什么目的?”
丁元英回答:
“不这样做音箱卖不出去,
不足以昭示格律诗音箱的低成本、高质量。”
叶晓明说:“我同意降价,但是不同意降到挑起争端的程度。”
丁元英说:
“不降到这个程度就不足以销售一空,
不销售一空就不足以'成势’。”
500对音响不到一天全部销售完,量大“成势”。
爆破点中的引爆就在此“成势”上,站在“成势”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布局借势,用不到1年的努力等于别人的10年之功。
五:让法律做免费宣传,以祸成福
格律诗的胜诉,引起了媒体的讨论,做了一大波免费宣传。让濒临破产的格律诗一举翻身。
用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天道》中所发生的一切。
自始至终认为,只有文化的角度,最接近于事实真相。
可是我们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是强势的,强者文化,还是弱势的,祈求救主的文化。
众生甚至在没有弄清楚,自己是具有什么样文化的时候,就立马给自己占了一个场。
符合众生好恶的观点就是对的。任何观点都没有办法出离出众生自己的立场。
1
林雨峰为什么非要见丁元英一面?
那是他最后一根活命的稻草。
一场看似你死我活的官司,一场看似已经胜算在握的诉讼结果。
求和,是叶冯刘三人,误打误撞给,林雨峰释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
林雨峰曾经这样评价过丁元英:“10万,买根棒棒糖合适了,丁先生也不嫌寒碜。”。
去乐圣公司的求和之行,是在叶冯刘鼓动,胁迫,卖惨的因素下,欧阳雪被迫瞒着丁元英,答应了他们三人关于求和的诉求。
这样的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与对的结果。
但恰恰因为这样的行为,导致了如是因果。
规律如来,不容思议,谁戒埋谁。
求和,也让林雨峰误判了他败诉的风险和结局是什么。
基于这样的想法,他才会找了一帮记者,借格律诗公司求和的机会,作作秀。
经过一番恼羞成怒的谈判之后,欧阳雪反客为主的反问了林雨峰一句话:如果你们败诉了,那么现在的谈判对你们就有价值。
林雨峰说,如果公理都不在了,我就从这跳下去。
他的公理是什么?是人做出来的公理。
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公理。
基于这种文化认识的公理,林雨峰注定是输了。
2
林雨峰是一个怕输的人吗?
不是,他的怕是自己丢人现眼在大众面前。
林雨峰从开始的大将之风逐渐变成了一个怨妇般的心理转换,让我作为一个读者,我都感觉大惊失色。
从最初的对格律诗公司的前景误判,对诉讼前景的胜算在握。
林雨峰说的每一句话都铿锵有力,对未来就有着美好的展望,对格律诗公司有着不置于死地,不罢休的江湖狠劲。
那时候的林雨峰,我始终认为,即便官司输了,林雨峰还能东山再起。
文化的背后,便是试错的因果。没有哪个众生,是真理真相的文化。
上帝的肉身地狱,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成道,都是对文化的一种拷问和思量。
错并不可怕,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林雨峰的失败是基于文化上的失败,并非他个人能力的失败。
但,从知道乐圣公司败诉已成定局的时候,林雨峰的整个心态发生了变化。
此时,他极力让自己扮演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再一次审视乐圣与格律诗的这场你死我活的诉讼后。
却得出了之前完全截然不同的结果和评判。
败诉已经成定局。
林雨峰,已经证到了心之地狱的苦。
这不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商业恶斗,是一场居高临下的,得救之道的杀戮。
谁犯戒埋谁,连苦都没有地方诉。
3
如果林雨峰不见丁元英,
最后一面,或许他不会死。
林雨峰见丁元英的时间点很微妙。
乐圣公司的败诉已经成定局,但是他还是一直等到法庭上,你死我活的辩论下,乐圣公司已经几乎毫无胜算的结果下,林雨峰才动身去找丁元英见一面。
肖亚文在法庭上紧紧抓住法律依据这个法宝,把乐圣公司逼得无话可说。
逼的乐圣公司的律师,把话题转向了丁元英。一个跟本案有着莫大关系,但在客观法律上找不到半点证据,他是与本案有关的人。
林雨峰为什么一直等待诉讼结果的最后呈现?
他为什么不提前去找丁元英,问个明白问个所以然。
假如官司侥幸赢了,他还会去找丁元英吗?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立场里面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好恶,有自己的利益。
林雨峰一直在期待着神话的出现。
如果官司赢了,他可以体面地去找丁元英好好的羞辱他一番。
官司如果输了,去见丁元英,便是另外一种心态和目的了。
逆向思维
电视剧《天道》里面只有一个主导的思维模式,所谓高人的那种思维方式,点透了就会发现你也完全可以拥有这种思维方式:
用两个字说:颠倒
用三个字说,果导因
用四个字说,倒行逆施
用五个字说,多米诺布局
丁元英就是运用的结局思考方式,逆向推演,完成布局,最后按照以终为始,按顺序执行,对中间的人,事,物留一定的变量,就会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运行。
布局的格局
丁元英操盘私募基金,不到一年,就从股市当中卷走两个亿,而他之所以收手的原因,是基于民族、国家的立场,基于强者对弱者的关怀立场。
丁元英布局王庙村扶贫,从一开始就知道这肯定是个错误。
因为这可能带来两个问题,一,杀富济贫是不是破坏性开采市场资源;二,让井底的人扒着井沿看了一眼,是不是会让其患上精神绝症。
而丁元英做这一切的初衷,是送给芮小丹的一个礼物,而这个礼物,就是关于文化属性、关于得救之道的讨论。
当丁元英和韩楚风到五台山去,问道智玄大师,智玄大师对丁元英所做的一切,评价为4个字:大爱不爱。
《道德经》里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爱人的最高境界,是告诉他真实的世界,告诉他天道规律。
所以,大爱看似不爱,但却是真正的大爱。
以道御术,这是丁元英的格局。
以术制术,这是俗人的行事方法。
但正如丁元英所说的,做任何的事,要掌握一个规律,就是: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凡事先求道再求术,这就是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