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动的乐趣,可战胜地下阻力的软体打洞机器人来了
撰文:刘芳
编审:王新凯
你见过像蚯蚓一样可以在地下自如伸缩随意打洞的软体机器人吗?
近日,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受植物根部和洞穴动物的启发,发明了一种可以在沙子中打洞的软体机器人。这项发明为人类挑战危险环境,探索未知疆界带来了无限可能。
相关论文以Controlling subterranean forces enables a fast, steerable, burrowing soft robot为题发表于Science Robotic期刊上,并成为当期封面文章。
不过到目前为止,能在地下打洞的软体机器人并不多见,主要障碍是地下复杂而特殊的阻力。
首先,土壤和颗粒介质(如沙子)中的阻力比空气或水中的阻力大几个数量级。这种阻力由颗粒摩擦产生。作者介绍称,物体在颗粒介质中所受阻力可以用摩擦力和压力产生的法向力和切向力(normal and tangential forces)积分计算。由于重力和摩擦的作用,在均匀颗粒介质中,静岩压力( lithostatic pressure)和屈服强度( yield strength)随深度线性增加。
论文称,软体机器人首先借鉴了植物“根尖生长”的生物机制。对植物来说,靠近根部的区域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由其根尖迅速生长,从而对土壤施加超过1兆帕的压力。举例来说,野生无花果树的根可以延伸到120米深,而美洲杨树(白杨)的根更能延伸到惊人的0.433平方公里。通过制作机械驱动的外翻皮肤,研究团队达到了和植物根蔓类似的“根尖生长”的效果,从而将阻力固定在机器人生长的一端。如果软体机器人整个身体都需要移动的话,它和颗粒之间的表面摩擦力会不断增加,直到不能移动为止。
研究团队的第二个灵感来自于穴居动物让颗粒流态化(granular fluidization)的本领。某些动物可以让颗粒流动起来,从而克服沙子或松散土壤带来的阻力。例如,南方沙章鱼(southern sand octopus)可以从身体喷出水柱,然后用手臂将自己拉进暂时松动的沙子中。受此启发,研究人员给软体机器人的前端装上了空气喷射装置,用于减少阻力。
图 | 南方沙章鱼 (southern sand octopus)(来源:维基百科)
图 | 沙鱼蜥蜴 (Scincus Scincus) (来源:维基百科)
图 | 带喷气装置的软体机器人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介绍到,这款像蚯蚓一样的软体机器人是中空的,因此可以作为电线或灌溉管道的载体。它还可以根据需要绕过障碍物或在障碍物下伸缩弯曲。同时,这款机器人在地下打洞的速度达到480厘米/秒,接近其在空气中的极限。
图 | 软体机器人在打洞
在第三项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不对称的向下气流可以控制升力,且这一结果对颗粒介质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在液体中,这种向下的气流会使升力增高。最奇妙的是向下气流所需掌握微妙的角度。在水平向下的30°角区域喷射气流反而会增加升力,对挖掘产生负面影响。不过在更大的深度和更高的流速下,这一现象不那么明显。
NASA好奇号火星车(Mars Curiosity),帮助发现泰坦尼克号的遥控飞行器小杰森 (Jason Jr.),以及东京电力公司用于进入福岛反应堆的一系列机器人等为科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对于这款像蚯蚓一样可以钻入沙子和泥土的机器人,研究人员给予了同样高的期望。
图 | Mars Curiosity(来源:NASA)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也将拥有一台这样伸缩自如的钻洞机器人,探索一下脚下的土地里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
参考资料:
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6/55/eabe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