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大洋”折合人民币,价值多少钱?说了你可能不信

最近这几年,民国时期影视作品变得越来越多,我们在剧中最经常听到的一句台词就是:“这东西值多少大洋?”大洋指的是当时使用的银质硬币,呈圆形状,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人们都对它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在当时能换不少钱。那么,百年过去了,按照现在的购买力,一块大洋折合成人民币,又会是多少钱?说了你可能不信。

说起银币,其实在晚清后期开始出现。当时的清政府设立了铸币局,各式的银元被称为大洋。从1912年开始进入民国时期,在1914年,推出了《国币条例》,也铸造印有“袁大头”的银元。

当时,普通老百姓只用得起铜元而已。一瓶牛奶需要8分钱,一千克猪肉需要2角5分钱。一个大洋,也就是银元,能够买一担米。如果吃饭会花上一块大洋的人,能够吃到一顿3菜一汤的饭菜,在上海,能吃2顿西餐,这已经属于是“土豪”级别了。所以,能够推算出当时的大洋价值很高。

这么一推算,一块大洋似乎能够做不少的事情,相当于现在的500元左右。这也难怪那些大户人家的男子能够娶几个老婆,置办成亲所用的物品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毕竟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少则几百大洋,多着几千,上万大洋。毕竟这些钱对于当时的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可能一辈子连见也没有见过。

那么,拥有多少大洋才能在当时买得起房子呢?在1919年,著名作家鲁迅和他的弟弟周作人,两人一共花费了3765块大洋买下了西直门胡同里的一座四合院。这说明了能买得起房的人,肯定不多。再加上当时经济极差,大多数人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如果按照现在的价值算,这可是一笔巨款,毕竟现在北京一套四合院就是上亿元。

从资料中了解到,民国时期鲁迅先生的月薪达到300大洋,这在当时已经算是高薪行列中的人物了。毕竟一块大洋能够做不少的事情,也能买很多的粮食。哪怕是折合成人民币,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在不同的时期,大洋能够换算的价格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这些银元中,价值较高的有上海一两银币,1898年的湖北光绪元宝七钱二分,1910年云南的宣统元宝,银元上面刻汉文、满文和“宣统元宝”字样,背面出现蟠龙,位置居中。还有1931年(民国21年)铸造的金本位半元银币等等。可以看得出来,民国银元的品种较多,需要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才会对它们有更多的认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