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将至,老话“伏包秋冷嗖嗖,秋包伏热死狗”,今年热不热?
时间过得真快,还有两天的时间我们就要迎来夏至节气。夏至节气的到来,也就意味着三伏天的到来。在民间有“夏至三庚入头伏”的说法,意思是三伏天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三伏天在处于小暑到大暑节气之间,全年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但是并不是每年的三伏天都特别炎热,在有些年份里,三伏天的天气要稍微凉爽一些,关于当年的三伏天是否炎热,在民间有“伏包秋冷嗖嗖,秋包伏热死狗”的说法,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今年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呢?
在先知道俗语“伏包秋冷嗖嗖,秋包伏热死狗”的意思之前,我们要先知道秋包伏和伏包秋的意思,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别。伏包秋指的是立秋节气那一天,刚好是末伏的第一天,换一句话来说,就是立秋和末伏是同一天。秋包伏则是指末伏在立秋节气之后,也就是说立秋节气以后的某一天,才会进入到末伏。伏包秋和秋包伏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立秋后伏天的天数不同,伏包秋因为立秋和末伏在同一天,而立秋整个节气是有15天的时间,末伏是10天的时间,所以立秋后再过10天,伏天也就结束了。但是秋包伏是在立秋后才入伏,也就是说整个立秋节气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三伏天中。
之所以会有伏包秋和秋包伏两种情况,是和三伏天的计算方式有关系。上面说到,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才是伏天的开始,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的天数都是10天,而中伏则有10天和20天两种情况。三伏天的开始和结束,都和庚日有关系,庚日是干支纪日法中的其中一天,庚是十天干中的其中一个数字,排行第七,也就说庚日在每10天中就会出现一次。全年共365天的时间,而庚日的出现则是每10天出现一次,所以每年入伏的时间均不相同。初伏是从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起,10天为初伏,中伏是从夏至后的第4个节气开始,不过中伏的天数和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的时间有关,中伏结束的时间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的前一天,人们发现,如果在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的话,中伏的天数便是10天,如果在这两个节气之间出现5个庚日的话,那么中伏便是20天。末伏是从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到第二个庚日的前一天结束。如果立秋这一天刚好是庚日的话,那么当年便是伏包秋,相反如果立秋不是庚日的话,那么末伏便是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是立秋将末伏包住,所以便是秋包伏。
在知道了伏包秋和秋包伏的意思后,我们再来看俗语“伏包秋冷嗖嗖,秋包伏热死狗”的意思,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如果当年是秋包伏的话,在立秋后天气会变得特别凉爽,相反如果当年是秋包伏的话,在立秋后我们并不会立刻感觉到秋天的凉爽,反而还会再热上一段时间。那么这句俗语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这句俗语还是很有道理的,三伏天是全年最热的时间段,伏天结束以后,天气也会开始慢慢变得凉爽起来,因此人们看天气是否会变得凉爽,除了会参考节气以外,人们更会留意三伏天的结束时间。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虽然立秋节气象征着秋天的开始,但是在立秋后暑气一时难消,在“秋老虎”的余威下,白天的气温会依然很高,只有早晚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丝丝的凉爽。三伏天虽然不属于二十四节气,但是它却和节气一样,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中伏是三伏中最热的一伏,在进入到末伏后,天气也会慢慢变得凉爽起来,因此如果立秋和末伏是同一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秋包伏,立秋后天气会慢慢变得凉爽起来,相反如果在立秋过后才是末伏的话,那么立秋在全年最热的中伏中,所以在立秋后天气还要再热一段时间后,天气才会变得凉爽起来。
那么今年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呢?今年三伏天是从7月11日开始,到8月19日结束,一共40天的时间。其中初伏是从7月11日到7月20日,共10天,中伏是从7月21日到8月9日,共20天,末伏是从8月10日开始,到8月19日结束,共10天的时间。今年立秋的时间是8月7日,而末伏是从8月10日开始,因此今年是要热死人的秋包伏,并非我们所期盼的凉爽的伏包秋。
按照“伏包秋冷嗖嗖,秋包伏热死狗”的说法,今年是秋包伏,不仅在进入到伏天后天气会十分炎热,在立秋节气后天气也会依然炎热。其实从立秋和伏天的关系来看,历史上出现伏包秋的年头非常的少,因为只有立秋节气当天是庚日的话,才是伏包秋,也可以说出现伏包秋的概率只有百分之十。据记载,在过去的30年的时间里,出现伏包秋的年份只有四次,分别是1991年、1993年、2012年和2014年。
虽然今年是秋包伏,但是在立秋的第三天我们就会迎来三伏天的最后一伏,所以在立秋后即便是天气会很炎热,但是炎热的日子持续的时间并不会太长久,不过我们还是在立秋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以免秋老虎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