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之下》:生活在别处,还是生活在当下?
“生活在别处。”这是法国诗人兰波的著名诗句。简短五字,却将人类对于现世人生的态度展现得一览无余,似乎最好的生活一定在别处,最终的理想一定在远方。
时隔半年之久,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电影院复工,也终于如愿在大银幕上看到了今年第一部电影《白云之下》。这是一部极具情怀的“中国式电影”,影片中展现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美丽景致和蒙古族牧民的日常生活更是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族特色,令人不禁心驰神往,想要亲自体验一下那种在辽阔草原上策马奔腾、无拘无束的快乐与自由。
随着剧情的逐渐深入,就会发现,《白云之下》中的两位主角朝克图(吉日木图饰)和萨如拉(塔娜饰)尽管表面上经营着日复一日宁静祥和的生活,但在心灵层面上,二人却始终保持着无法调和的矛盾与冲突。朝克图有着一颗自由不羁的灵魂,他习惯离开,向往远方,并希望最终能和妻子一起到繁华都市过生活。塔娜对草原上的生活心满意足,并不希望这种稳定状态遭受任何突如其来的改变,她内心深处的最大愿望,就是与爱人携手相伴,在草原静度余生。
尽管朝克图和萨如拉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很难达成一致,但毫无疑问他们心中对于彼此都是充满了爱与关怀的,因此也各自作出了自己的妥协,这也是整部影片最让人感到温暖并为之动容的部分。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朝克图在小小的蒙古包里安装Wi-Fi,二人用智能手机进行视频通话的场景:面对面相坐的爱人们互看着手机屏幕上彼此的脸孔,既为这魔术一般的科技发明感到深深震撼,也从彼此作出的妥协当中感受到了对方的在意与爱意。人生的最终目的地可能会有不同的方向,但起码眼前这段旅程可以共同度过,相互陪伴。
《白云之下》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让观众眼前一亮并且感触颇深,一方面得益于它立意的深刻和内容的充实,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无论是幕前演员还是幕后团队都有着绝对的专业水准:两位主演吉日木图和塔娜的将蒙古族牧民的形象演绎得相当自然,独具民族与本土化特色;《白云之下》导演王瑞身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有着近三十年的执导经历,其作品曾获华表奖、白玉兰奖;编剧陈枰的作品曾获飞天奖、夏衍文学奖等重要奖项;该片的摄影指导李伟和剪辑执导周新霞也都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著名教授,从《白云之下》的画面质感和视觉呈现足以见得其功力之深。
观众的眼光是雪亮的,《白云之下》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的表现与反响都相当瞩目,不仅在2019东京国际电影节上作为唯一一部中国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并斩获最佳艺术贡献奖,而且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上也作为唯一的华语片代表担任开幕影片。
《白云之下》围绕全片的一个重要问题:究竟是应该生活在别处,还是活在当下?相信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的答案和选择。别处的生活固然令人新鲜好奇,但当下的生活也同样值得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