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如果仅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改作业的简单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再有恒心毅力的老师也会产生职业倦怠。进行教学研究,走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一种变被动教为主动教、化苦于教为乐于教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最实用最有效的教学研究是对平日常态教学的研究。研究日常教学中常态的问题,并把这种研究作为生活的常态,它没有什么功利目的,只为解决我们实际教学所遇到的困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这样的教学研究适合我们每个老师,只要你是一线老师。它并不需要太多的理论知识的支撑,只为解决我们自身遇到的教学实际问题,同时,老师也在这种常态研究中找回了自信与成就感。课堂中随机的、偶发的、情境的、个别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针对一系列具体、特殊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并不是什么大课题,甚至有些琐碎,但这也是同样重要的有深刻价值的研究。中小学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研究并非课题式的研究,而是围绕日常课堂教学的常态研究。
那么如何进行常态教学研究呢?我认为要做到“一心、一意、一法”:
“一心”指我们要做教研的有心人。平时要留心在日常教学所遇到的各种情境,各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随时作记录,以备研究之用。我本人常带着研究的眼光与心态走进课堂,十分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教学情境,并在下课及时记录教学的情形,有的是课堂叙事,有的是课堂精彩片断,有的是课堂实录等。
“一意”指我们要有研究的问题意识。每一堂课都是我们教学研究的对象,课堂上师生的一言一行等等,都是可贵的教研资源,一线教师的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所谓的搞理论研究的专家们所无法企及的。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中小学教师从事教研,其目的就是为了对现实问题的充分关注,让教研能够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与生活方式。
“一法”指坚持写教学反思。这当然不是唯一的方法,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什么样的才是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坚持写教学反思。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大致有三种取向:一种是抽象的理论研究;一种是旨在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研究;一种是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的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汇总着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着教育教学水平。第三种研究的可取之处是,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并且研究的进程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修正,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我常写一些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高。例如《找准角色 预约精彩》、《让学生评课如何?》、《与美悄悄邂逅》等,都是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总结,我感觉自己在反思与实践的螺旋式上升中进步着、成长着……
常态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等等,至于何为“教育日志”、“教育叙事”等,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