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深切怀念我的义父王琴生

王琴生(1913-2006),男,京剧老生演员。北京人。自幼酷爱京剧,初学铜锤花脸,后改学老生。从师德少如、刘砚亭、张连福、宋继亭等。1936年拜谭小培为师,悉心钻研谭派艺术,同时又拜丁永利,习武功。1937年后经常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筱翠花、金少山、李多奎、马富禄等合作演出,深得各界好评。1952年加入梅兰芳剧团,随梅赴东北、华北、华南等地演出。后应江苏省京剧团之邀,担任该团主演。1960年任该团副团长。1963年与周云亮、梁慧超、蒋慕萍、王正堃、沈小梅等赴沪公演于天蟾舞台,深受观众欢迎。1964年在现代戏《耕耘初记》中为董金凤配演老校长。20世纪80年代起主要从事教学工作,江苏省京剧团王新侬等均受其教益。2006年在北京参加纪念师兄谭富英100周年活动过程中去世,享年94岁。

谭徒梅友三愿已了朝佛土

琴声钟韵百年将至归道山

这副挽联是为2006年10月22日下午17时50分远行的老义父王琴生而作的。写它的时候,我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整整三天三夜,悲痛像一间黑屋子笼罩着我,无窗无门。诸多师友的关心、宽慰、问候,老义父在天之灵的启示,要我节哀,要化悲痛成行迹,直至此刻才能坐下写一点怀念的文字。

我不是老父的亲生女,只是他晚年收进门的义女,他爱我关心我,胜过对哥哥姐姐的关心,用他的话说叫:义高云天,情同骨肉!因此,他的突然离去让我不能承受,也因此我不再推托,来写这篇纪念性的文字。

老父早在1938年拜在谭小培先生门下,其后,边在华北医药学院读书边系统学习谭派艺术,因其有文化、悟性高,又肯钻研,出师时已富谭派风貌。七年中,日日与谭富英先生研习谭派艺术,除了半夜回家就寝,成天与富英师兄在一起,形影不离,结下了如师如兄的深厚感情。富英师兄看中他的戏德、人品、学识,他老人家崇敬师兄的艺术、为人、境界,他们惺惺相惜,彼此相知;他以百年人生见证谭家五代,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最重要的艺术活动是在梅剧团与梅兰芳先生的艺术合作,然而就在他与梅兰芳先生同台演出最为得意的时候,他应江苏省长惠宇浴的盛情邀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江苏省的京剧事业中。先是在梅剧团和江苏省京剧院团兼职,轮换演出,后在惠省长的要求下,他毅然舍弃在梅剧团的荣誉和待遇,全身心地投入到艰苦的江苏省京剧团的筹建工作中。为江苏省的京剧事业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他总说晚年有三个心愿:一是听说要为谭老祖英秀公修墓,他的第一个心愿就是应师侄谭元寿之邀为谭老祖书写碑文,并亲自到谭老祖坟前祭奠,这个愿望已在2005年实现了;二是谭富英师兄教了他好多戏,他感激师兄,要亲自参加师兄的百年祭是他的第二个心愿,老父为此做了几个月的准备,连做了四套新衣服。第三个心愿则是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于2004年为自己的《朱仙镇》演出录音配了像,效果非同凡响。去年又接连录制了《二堂舍子》、《举鼎观画》、《打鱼杀家》、《打严嵩》等原汁原味、功力深厚的谭派戏,这些名段有的现在已经不唱了,有的虽然有人在演,但却是淡而无味,有的是在他年富力强的时代亲自花费大量心血,从唱词到唱腔都着力进行了修改。今年录制的《捉放曹》就是这样一部戏,经过他逐字逐句,逐音逐腔地修改,还原了原唱词的真实性、合理性,同时还照顾到了剧情的起伏,故事的连贯性、协调性,真正是他花费心血的一部戏。能把这些戏留在人世,为他80多年的艺术追求,在他临终的前三天留下了非常精彩的录像,便是他的第三个心愿。为此,他不懈锻炼,潜心参研,直到坚持到把它录制满意,因此,他总关照我要感谢制片兼导演韩震。这一次来京他的三个愿望都实现了。他可以安然地去了,却还要顾虑到对细枝末节的安排;他没有倒在富英师兄的墓前,他是那样动情地在师兄墓前跪倒磕头,老泪纵横;他不会倒在录像棚,因为那里是留艺的神圣之地;他甚至怕我难过,差我回宁,不让我看到他的离去!他就是这么一位宽厚仁义的老人,用他的一言一行,乃至一生,最后为我们写出一个完整的人字!

老父在梨园界的和善,人所共知,与梅兰芳先生长达12年的合作,即是最好的证明。梅先生选择他作为合作者,应不单是他谭派的正宗嫡传,还有对他戏德人品的身立名显及长期考验。老父一辈子迷戏,关心戏和唱戏的人,中青年艺术家不必说了,只要提到王老,有口皆碑;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他更是关怀备至。耄耋之年,千里迢迢来京亲授小穆宇《失·空·斩》和《朱仙镇》两出大戏,全天候地教学,不计课时,不收分文。直到这次来京,还惦记资助穆宇,穆宇不收他的钱,他心里难过,向我求助、诉苦。将近百岁的人,因为热爱,因为忠心,一刻不曾停止对京剧的善行。世人不能控制生,生来尚有不能控制行的,而他呢? 他还可以控制去,他选择惊动最少人,选择最安静、最干净地离去,短短几分钟,就去了。这是多少世、什么样的人才有的福分? 朋友劝我的时候,都说这已近乎于神!近于神的老父啊,您应该能看到我这份悲痛的心情…… 很多人都知道他自己说过,他将于94岁那年远行,却想不到他生于京,归于京,正是轮回的一个圆,可算魂归故里,叶落归根,功德圆满。愿您在天国微笑,得到永生!

梅兰芳、王琴生之《汾河湾》

幼生告诉我,您在临终前20分钟还在向谭家的人说:“正岩大有希望,要时刻克服骄娇二气,一定要保住谭家这幅金字招牌!”我们都知道您的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戏,就是谭派和梅派。您总说,谭派梅派不是一个艺术宗派,谭派、梅派代表着京剧艺术的体系,是京剧的正根。您爱的人和那些爱您的人,都会用各自的方式为您祝福的。您看,谭家与梅家的两位掌门人谭元寿、梅葆玖率领全家都来为您这位谭徒梅友送行来了;您在北京的新知旧友都来敬献花圈;您看穆宇哭得像个泪人;您看,您的学生弟子从南京、从各地赶到北京为您送行,跪在您的灵前为您祈祷;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和《中国京剧》杂志还派来代表与谭家的人一起护送您回转南京,江苏省京剧院的徐全心院长亲自为您扶灵。不要害怕孤独,我随时会陪您说话。

另一副挽联:

千古真情,奈何桥头,执手笑迓友富英。

百年人世,梨园内外,扼腕兴叹老寿星。

望您好走!

(0)

相关推荐

  • #早读#159《梅兰芳艺术谭》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439天 编辑按: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经说过:"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今天是周日,悦读者赵海若带大家 ...

  • 京剧《将相和》谭孝曾

    京剧《将相和》谭孝曾

  • 【转载2】难忘恩师谭富英/施雪怀(口述),曹琪、王智琦(整理)

    谭富英(前排坐者)与施雪怀(左一)等3名弟子合影     那天,我们给谭先生鞠了躬,算是新式拜师,还请了大北照相馆的摄影师为我们师徒四人合影留念.这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记忆.     每次学完戏谭 ...

  • 【清明专题】鹏鸣:【清明,深切怀念我唯一的伟人】(诗歌)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执行主编:鱼儿姐姐 清明,深切怀念我唯一的伟人 文/鹏鸣 我勤劳厚道的老父亲 我善良本分的老母亲 天大地大没有父母的恩情大 这亲哪亲没有我们的父母亲 父母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 ...

  • 【清明追思】怀念马长礼先生(内附视频)

    马长礼饰演的刁德一形象家喻户晓. 马长礼生活照. 2016年11月22日,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马长礼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友谊医院病逝,享年86岁. 马长礼是谭派第四代掌门人谭富英的弟子, ...

  • 【清明追思】怀念高派传人李宗义先生

    今年的冬天雪似比往年多,曾经的人和事就像是片片白雪,一幕幕的在脑海中掠过.既像是老电影又像是老唱盘,在不停的转动,时光逝去就不能回转.逝去的人再也不能复活,听起来很悲哀,想起来是那么的美好. 记得是1 ...

  • 【清明追思】怀念我的父亲李慕良

    李慕良(1918-2010),长沙人,7岁开始学戏,工老生.9岁习琴,12岁登台, 后在长沙拜马连良为师, 20岁开始就名噪剧坛.1939年后为马连良操琴,他们的合作被赞为珠联璧合. 李慕良先生不仅是 ...

  • 深切怀念沪剧大师筱爱琴《江姐》

    .................................................................................................... ...

  • 王琴生秉性热诚:有戏当天,在票房唱一整出《定军山》

    苏少卿 苏少卿(1890-1971),徐州人.票界名宿.戏剧评论家.字相辰,艺名寄生.自幼喜爱京剧,曾发表过大量有关京剧.昆曲等戏曲剧种的文章.苏少卿对全国名伶名票在艺术上的得与失,大都进行过评论,实 ...

  • 王琴生:演戏格言

    有一大批好演员.大演员,这个剧种就能兴盛,没有好演员,大演员,这个剧种就有衰亡之虞.因为剧种的表演艺术很大程度蕴涵在演员身上.大演员不仅是本剧种艺术忠实的继承者,同时也是勇敢的突破创新者.只能继承不能 ...

  • 王琴生忆梅兰芳:在台上的部位、尺寸都是十分精确的

    在我的舞台艺术生活中,感到最幸福的事件之一,是我有机会跟我国当代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同志同台演戏多年,在多年的合作中,这位卓越的艺术家成了我的良师和益友. 在梅兰芳同志舞台艺术壮年期,我便经常看 ...

  • 恩师王琴生教我《定军山》 张少良

    怀念恩师王琴生●张少良 学习<定军山> "文革"后,恩师居住在南京洪武路的平房里,他的卧室也就10多平米,就是在这间小屋里,我听到了谭鑫培和谭派历代艺术家的故事,听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