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新声 | 《春风又绿江南岸》情景音乐会,“声”情演绎如画江南

高墙深院,白墙黛瓦,砖雕石刻,飞檐翘角,满庭芳华……江南如画,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像梦一样恬静,像水一般柔情,知山水见天地。

2021年6月20日《春风又绿江南岸》情景音乐会连续献演于上海保利大剧院和保利上海城市剧院。用美妙的歌声,以情景演绎的形式,“声”情演绎为观众们描绘如画一般的江南。

江 南

床前月光,梦中江南。晨钟残月,暮春烟柳。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江湖河海汇于斯,文人墨客聚于斯。断桥相逢,说不尽人间爱恨,长亭送别,挥不去千古忧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她充满深情!她是耳熟能详的童谣,她是似曾相识的归燕。她的名字叫江南

情景交融呈现歌曲新貌

为推进长三角文化一体化,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充分利用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江南文化是上海文化的根源,上海则是江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上海歌舞团为推广江南文化,推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情景音乐会。《渔光曲》《太湖美》《采茶舞曲》《渔舟唱晚》……一批耳熟能详的江南民歌、江南民谣、艺术歌曲,让观众在江南的美人美景里如痴如醉。

音乐会分“暮江春雨”“袅袅炊烟”“他乡逢君”“春暖家园”四个篇章,每一首都配上了手绘的水墨山水画,画不是静止的,画中的人会动、船会摇、碧波会荡漾。既描摹了江南独有的小桥、流水、人家,也描述了江南人对家乡的深情、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乡的憧憬。

这场情景音乐会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带有表演性和叙事性,很多经典歌曲都经过了现代化、情景化的改编。与众不同的是,舞台上没有主持人,而是由两位青年歌唱演员的深情演绎串联起四个篇章,他们在江南相会、相知,去了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最后又回到江南,感受到家乡种种让人欣喜的变化。

音乐会中很多经典歌曲,都经过了现代化、情景化的改编。每一首歌曲都配上多媒体的水墨山水画,在情景交融的舞美效果中精致呈现。比如在歌曲《我有一个梦》的舞台效果中,效仿的是吴冠中描绘江南山光水色的万千气象等。

近代音乐家李叔同的《送别》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这首曲子运用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象,诗中有画,意趣高远,意境深悠。在情景音乐会中演绎《送别》时,融合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木心先生创作诗歌所改编的歌曲《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两首歌曲的别样融合散发出不一样的韵味。配合多媒体效果上丰子恺画作风格的长亭柳岸,水面波纹栩栩如生,笔触大胆、颜色生动,满是浓浓人情味。

唱响江南文化新品牌

《春风又绿江南岸》情景音乐会,聚集上海歌舞团优秀歌唱艺术家,经典曲目融合全新编配方式,舞台呈现情景交融,表达对江南的热爱,对家国的温暖,也体现了当代青年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

江南文化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并在上海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江南文化是海派文化的底色,海派文化脱胎于江南文化并赋予现代性;红色文化是海派文化的灵魂,以海派文化为内在精神,决定着海派文化的历史走向。历史积淀在文化里,文化蔓延于历史中,同时又交集、汇聚于城市,不断发出种种“新声”。

著名的《渔光曲》则被改编成了女声三重唱,让人耳目一新;上海歌舞团民族女高音席燕娟演唱的这首温州民歌《对鸟》,一改过去经典版本中舒缓的节奏,速度活泼明快,在伴奏下更显莺声呖呖,让山歌更具清脆婉转的风味。

这次音乐会的选曲,不仅有江南的吴语歌曲,也扩展选取了具有典型江南文化意象、展现江南文化影响力的歌曲——袁隆平作词的《我有一个梦》,水田稻浪就与江南文化息息相关。

《春风又绿江南岸》情景音乐会以曲目全新的编配与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表达江南文化不仅限于上海、不仅限于长三角的开放、包容与创新。

情景音乐会

春风又绿江南岸

本次音乐会的钢琴演奏由上海歌舞团优秀的钢琴伴奏老师张译文担任,音乐会的精彩呈现是她和歌唱演员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张译文老师的钢琴伴奏为歌唱演员们提供音乐的烘托,为演出现场提供更丰满的音乐氛围。悠悠的钢琴声如江南水乡的潺潺流水一般从她指尖流出,配合多媒体渲染出“小桥流水琴声悠扬”的艺术氛围,带领着观众们进入“岁月静好,琴音如诗”的江南,沉醉在音乐的唯美和浪漫中,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时光恬淡,不再喟叹生命里起起伏伏的周遭,也不再遗憾道路上来来往往的身影,平静如初,笑看风云。

《春风又绿江南岸》整个团队大多是来自上海歌舞团80后、90后青年才俊,从乐曲改编、舞美布景都精雕细琢。上海歌舞团的声乐组共有11位独唱演员,音乐会中以独唱、对唱、重唱、女声小组唱等多样形式,对传统江南民歌进行了更加丰富、立体的呈现。未来,音乐会也希望能有机会走向更多城市,融合更多民间曲调、联动当地艺术家,展现音乐艺术百花齐放的新声新貌,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并喜爱江南文化,使之成为一张江南的名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