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上丹村

◎    颜书明

编者按: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成立的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进行了 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评审认定,海南省7个村庄入选。分别为 :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东方市江边乡 白查村、文昌 市会文镇十八行村、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办上丹村、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东谭村、 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这7个村庄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在海南占有较重的文化分量,本刊将陆续对7个村庄进行介绍, 助力海南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办上丹村为攀丹村的上丹、中丹、下丹、头丹、尾丹5个自然村之一,现为城中村,是海南四大文化名村之一。上丹村成为名震琼岛的文化名村,唐氏家族的重教兴学起了重要的作用。唐氏世家,教化黎民、传播文化,对海南、对国家有重大贡献。自宋至清,上丹唐氏是海南的名门望族,累朝名宦辈出。在科举时代,唐氏家族就先后诞生了9名进士,38名举人,单在明代一朝更是出了6名进士,并且还出了两对父子进士,成为千秋佳话。

唐震是海南唐氏入琼始祖,南宋正奏名科文举进士和绍定二年科武举进士。历任通判、知州、府帅、三江提督等,宋淳祐初,晋太傅、诰授光禄大夫,是南宋一名爱国爱民的忠臣良将。

唐震与长子唐叔建落籍攀丹村,置书万卷,在琼山东厢筑“攀丹义学”,又名“攀丹义学院”,(明正德初年,唐胄夺职还乡,掌教书院,把“攀丹义学院”改为“养优书院”,正德十四年,按察司副使王弘又将“养优书院”改为“西洲书院”)修圣贤之学,以化黎民。震公后裔,如唐次道(唐次道是震公长孙,是元代琼山唯一的举人,广西乡试中解元)、唐阊、唐孔宜、唐谊方、唐衡、唐胄等代代相传,为琼岛培养了一大批才俊。丘濬、海瑞、王佐、郑廷鹄等海南名贤,都是上丹唐氏门人。

唐舟和唐亮,唐胄和唐穆是两对父子进士。唐舟于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中广东亚元,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中进士,任江西新建知县,衢州通判、监察御史,浙江巡按等职。唐亮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中浙江举人,次年中进士,历任洲判官、詹事府主簿、宁国府同知等职。唐胄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27岁中广东亚元,明弘治十五年中进士,历任云南金腾副使、户部山西司主事、广西布政使、北京户部左侍郎等职。唐穆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

在人才辈出的唐氏家族中,对海南影响和贡献最大的当属唐胄。唐胄为官清正廉明,革除弊政,平定地方动乱,可谓是政绩显著。史称其“耿介孝友,好学多述著,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之冠。”(《明史》·唐胄列传)唐胄31岁中进士不久,因家父去世,归家守孝。此后,因不满宦官刘谨擅权,称病居家20年。在此期间,创办“西洲书院”,教兴后学,沉心修志。海南现存最早的一部志书《正德琼台志》即为唐胄所述著。相传,丘濬一生述著丰裕,晚年曾有“郡牒未修”的感慨。迨及唐胄之时,一部较为完整的《琼台志》才告纂成。此后,历代所修府志、县志皆传承于此,为海南史学界专家学者研究海南历史的重要依据。

据史料介绍,连接府城东门至上丹村的青云路及青云桥,是根据唐胄的建议修建的。桥头高处立有唐胄题名的“青云桥路坊”,桥尾不远处有一块空地,立有“青云”、“进士”、“会魁”、“省魁”、“联桂”、“联壁”、“天衢”等10多座牌坊,均为官府和当地士民为旌表和纪念唐氏先贤而建立。古代时,南渡江是重要的交通水道,青云路及青云桥是连接南渡江水道和府城东门的必经之路,彼时,青云路及青云桥车马行人南来北往,熙熙攘攘,热闹兴旺。唐胄父唐正曾在其自家宅门外开挖了一个大池种荷养鱼,后因修建青云路被填平。唐胄便在稍远的地方,参照其父原来所挖荷池的大小,再挖一口新池,池中筑有小丘,四畔种上柏树和翠竹,并命名为“像池”。攀丹村有“竹根泉”、“峻灵泉”、“养桂泉”三口古井。其中“竹根泉”为唐胄居家时所凿。井壁上所嵌的一块石碑上,刻有唐胄亲笔所书的“竹根泉”三个大字。上丹唐氏是海南的名门望族,官宦世家,庙祠堂煌,香火不断,但是在十年文革的浩劫中,唐震、唐胄故居与“西洲书院”、唐氏宗祠以及青云路上的10多座牌坊等都惨遭破坏。目前仅有“竹根泉”保存完好。“西洲书院”和唐氏宗祠等虽经唐氏后人修复,但由于城市房地产业的疯狂发展,目前已经处在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生存”状况也颇让有识之士担忧。

〔作者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

  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上丹村,又称攀丹村,形成于南宋年间,距今约800多年的历史。

  如今的上丹村内,乡土建筑、旧式民居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水泥建筑,有平房,也有五六层高的板式楼房,重修的唐氏大宗祠有仿古的味道。现存的仅有由唐胄凿挖及题名的竹根泉,唐氏大宗祠是2004年前后由唐氏后裔集资,在原址上重修的。

(0)

相关推荐

  • 【唐氏研究】兰溪唐氏村落介绍

    兰溪唐氏村落介绍 1.黄店镇篁屿村 篁屿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北5000米.村民委会员驻篁屿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365亩,山地916. 5亩,水面52亩,辖篁屿.里宅.好孝坞 ...

  • 【姓氏文化】兰溪唐氏村落(部分)

    兰溪唐氏村落(部分) 云山街道十里亭村何灶 何灶自然村,位于云山街道十里亭村村民委员会驻地东北400米.始居何姓,村口溪边有何姓市桥一座,曾名何宅桥头,后何姓外迁,唐姓入居,现村民以唐姓为主,改村民为 ...

  • 【唐氏研究】兰溪唐氏村落

    兰溪唐氏村落 4.黄店镇柏树园村  柏树园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以西1500米.因村民委员会驻柏树园而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1.35公里,辖柏树园.龙头山脚.张家.智芬.童家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 ...

  • 奉化马头村,中国传统村落,古村风云

    从2012年开始,我国陆续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宁波市先后有28个村庄荣登榜单. 宁波市奉化区裘村镇马头村,2016年列入中国传统村落,是宁波市内28个传统村落之一. 马头村三面环山,背倚银山岗 ...

  • 中国传统村落|云善村…

    在抖音平台刷到了云善村翰林院,粉丝民俗达人很热心的告知了路线.怀揣着一种好奇,于一个夏日的早晨,我走进了云善村窑头,并发现了这里的古村落.     北宋翰林院大学士何镛,清道光乙未科进士钦点翰林院何庆 ...

  • 中国传统村落——龙道村

    古村落旅行记录 龙道村位于寿城贺州市钟山县回龙镇的东面,离县城约15公里,是一座初建于宋朝,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它依岭而建,前塘后岭,很有气势,且古宅连遍,炮楼耸立,拾阶而入,如探古堡. 龙道村 ...

  • 中国传统村落—塔下村

    中国传统村落-塔下村[南行记] 塔下村,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 塔下村是典型的客家聚居地,构筑于"两山夹水.铁扇关门"山川形胜中的太极状村落格局保存完整 ...

  • 中国传统村落——阎景村

        阎景村--中国传统村落 李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闫景村,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quo ...

  • 【中国传统村落西姜村特刊】西姜人居环境

    西姜村经过三年来的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村外土路和村内破旧路面都浇筑了水泥.村边修建的二座生态公厕取代了露天粪坑:专门配备的2名保洁员负责全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家家户户用上 ...

  • 【中国传统村落西姜村特刊】西姜腊肉制作

    西姜腊肉制作 西姜腊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肴.此菜外表颜色金黄.内里红白分明.颜色鲜亮.诱人食欲.在兰溪市有的将腌制好的肉直接高处风干.不经过烟熏.成品是风肉.其吃法和腊肉相同.肉质红亮,咸鲜适度,并具 ...

  • 【中国传统村落西姜村特刊】西姜冻米糖制作

    西姜冻米糖制作 春节前,西姜村村民和其他各处农村一样,有切糖制作冻米糖的风俗.传说此俗已流传了近千年,至今仍在延续着.冻米糖是将上乘糯米蒸熟后放在露天晒.冻,然后下锅炒,使之膨化,再拌和白糖.饴糖做成 ...

  • 【中国传统村落西姜村特刊】水亭千张西姜出

    水亭千张西姜出 水亭千张产于水亭乡水亭街,这不是废话.有不少外地的菜市场都有挂"水亭千张"牌的,其实并不是正宗的水亭千张.     对豆腐人而言,做千张不难,而做水亭千张却不是件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