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物」2021年5月师友赠书录(三)韦力撰

《扬州传:绿杨明月映珠帘》,韦明铧著

新星出版社2021年2月第1版第1 次印刷

韦明铧先生是有名的扬州通,以至于有人戏称他为“韦扬州”,近三十年来我读过多本他写的跟扬州有关之书,而今得到他的这本《扬州传》,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我原本以为这是他为扬州立传的一本书,然他在此书的后跋中说,并未奢望写一本扬州传记,虽然有不少朋友建议他写这类书,但他总是谢绝,关于谢绝的理由,他用了一句比喻来解释:“我觉得自己没有构建整栋房子的欲望,只对烧造砖瓦的事情更有兴致。”但是这本书毕竟叫《扬州传》,他也说,这很容易被读者误会,以为该书所写乃是数千年历史的城市通史,但他解释说,该书仅是《丝路百城传》中的一本,此书的宗旨只是回答一个问题:扬州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

正是本着这种思路,明铧兄以八个章节来谈论与扬州有关的方方面面,当然也会讲到扬州的历史,以及扬州的美食及各色人物。但是他没有把这部书写成严谨的学术著作,而是用通俗的语言和轻松的语调,让读者了解与扬州有关的历史文化。比如他说扬州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始于西汉江都公主远嫁乌孙,接下来的一段就是讲述这个故事的细节。明铧兄并不着眼于汉武帝和亲乌孙的重要意义,他谈到了刘细君把琵琶传到了西域,以及刘细君把蚕桑带到了西域,要知道,在汉朝有着不成文的规矩:泄露蚕种秘密者处以极刑。

以上谈论的是以扬州为基地,将中国文化外传,接着他又谈到了宋元时期很多外国人来到扬州,在此传播了异域文化。其实在宋元前,与扬州有关的文化交流事件,以鉴真东渡最具影响力,明铧兄对这个事件的着墨的重点,在于是谁邀请鉴真东渡,故他在本书中详细描绘了日本僧人荣睿和普照诚邀鉴真的细节。

在思想史方面,书中讲到了董仲舒,因为这位大儒曾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十年。对于董仲舒在思想史上的贡献,当然会讲到他提出的“罢尊百家,独尊儒术”,然胡适认为,独尊儒术的精神实质同李斯焚书坑儒的建议很相像,目的都是把人的思想定于一尊,这种思想体系与鲜活的创造意识相对立,那么明铧兄如何理解这件事呢?他在书中写道:

儒学思想实际上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支柱。这种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当国家面临分裂危险的时候,它维护统一、阻止分裂;当国家受到外来侵略的时候,它鼓励抗敌、保卫家园。正是由于这种统一的民族精神,中国在两千年中虽曾遭受过千灾万劫,却能保持相对的完整。

这种论述方式太过严肃,显然与本书的主体腔调略有违和,故明铧兄在讲完这段话之后,立即谈到董仲舒到任江都后,先后赶上大旱和暴雨等自然灾害,然董仲舒处理旱涝灾害的方法很是奇特,因为他要求“丈夫欲藏匿,女子欲和而乐”。明铧兄认为这是董仲舒让男人躲起来,因为男人属阳,而让女人走上街,因为女人属阴,这种作法有利于行雨,当大雨连绵时,止雨的办法就是反过来。

明铧兄认为董仲舒的观念属于巫术,而董还堂而皇之的写入了《春秋繁露》,并且《全汉文》中全文收录了董所撰《奏江都王求雨》,董仲舒的这种观念算不算天人感应说的具体表现呢?

在文学方面,本书专有一节讲述了唐代诗人张若虚,人们对他的认识基本来自《春江花月夜》,他仅凭这一篇诗作,就被誉之为“孤篇压倒全唐”,但也正因为他的诗作太少,使得他没有诗集传世,直到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方收录了《春江花月夜》,自此之后,这首诗广泛受人重视。其实《全唐诗》中收有两首张若虚的诗作,除了名篇之外,另一首为《代答闺梦还》,这首诗写得完全没有《春江花月夜》那样流畅,以至于让我疑惑是否同出一人之手,而无论张若虚的诗才究竟如何,仅凭他是扬州人,就足令明铧兄为之骄傲。

除此之外,书中还谈到了扬州的名宴、名点和名店,其讲述重点当然是淮扬菜。我的吃品较差,想到扬州的吃,第一个念头永远是扬州炒饭,显然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扬州世界美食之都的桂冠有很大的差距。明铧兄重点讲述乾隆六次南巡,扬州官商每次都用满汉全席来款待皇帝,那个吃法我不懂,而本书中重点说的“三头宴”我也是第一次听闻。所谓三头,乃是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其味道如何精美,只能看明铧兄文中所写。可能是出于他对扬州之爱,故《扬州传》中未曾提及更具名气的扬州瘦马及三把刀。其实这些民俗更令人津津乐道。

《本草笺谱》,王家葵著

三晋出版社2020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得以见到三晋出版社副社长原晋先生及编辑赵亮亮先生,二位带来了我的书稿校样,赵先生与我订正了不少细节,他的认真令我感佩。见面时我带去了几本拙作,分赠四位朋友,原兄回赠我该书。此书小8开精装,全彩印刷,最为特别之处乃是印刷厂将每一页笺纸的边缘都做了剪裁,只有少部分相连,原兄解释说,这是为了方便读者能够将笺纸取下,做为真正的笺纸来书写使用,为此每册后附有一把黄铜色的裁纸刀。赵亮亮解释说,其实此刀为铁制,他们在设计封底时,里面加了入磁铁,使得这把刀可以贴合在封底而不会脱落。由此可见,他们在设计本书时,动了不少的心思。

原晋告诉我,为了还原这部书的精美,他们特意找了雅昌来印制,对于该书的起源,原兄则称,是他得到了一本覆彩本的本草图,但是只影印本草图,无法让人了解每一图案的价值,于是他请四川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家葵先生为每一张笺纸写一页书法作品,这些笺纸也全是由原晋先生提供。

近年来我读过王家葵先生多部专著,感觉他的研究重点是在书法史方面,懂中医,且书法绝妙,王先生当是不二人选,这也说明了原晋在选择作者时的精明。他告诉我说,王家葵写出这二百余页书法作品,耗时逾年,可见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我问原晋,这些书法真迹去了哪里,原兄呵呵一乐,说此书另有特装本,购买特装本者,会赠一页真迹。而后他又从包里拿出一册特装本,赶忙申明说:“这是打样,还要细推敲。”我看到那个盒套制作得很精细,当然明白原兄是担心我张口索要,于是很知趣地欣赏夸赞一番,而后递还给他。

本书前有介子平先生所撰《诗笺药谱,纸上风雅》作为代序,介先生在序中说,诗意无处不在,他举出了药名中的半夏、剪秋、款冬等,这让我想到了几十年前读到的药名诗:“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开无主矣。”此诗甚长,深情款款,每句嵌一药名,可谓用心之作。关于该书之缘起,介子平写道:

原晋兄思古无改,寻迹不移,觅得明版《本草纲目》 若干册,善本嘉椠者也。最是其上的木刻图样,刀味十足,木味十足。持刀镂刻者何,未具名,却有绳锯木断、磨杵成针功夫。全书载药近两千种,一药一图,按图索药,可谓鸿篇巨制,皇皇大观。描摹传神,镌刻精工,印刷灵巧,可谓三绝。

本书并没有备载《本草纲目》中的全部插图,何以有这样的选择,介先生在序中有如下解读:

《本草纲目》第十六部,以人体各部为药,今人看似糟粕十足,古人却津津乐道。列举三十七种,吃人救人,残忍邪秽,不良医案无疑,此笺弃之不选。以利求全多不义,以损求医何不知?明初,周王朱橚顺从良心,存悯世情怀,编著《救荒本草》,以助民度荒。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此本为明末刻本,原晋兄具存慧眼,或可机缘获得。草木医人,尚可充饥,此为另话。

《顾野王年谱》,蒋志明主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今年四月中旬,王道先生带绿茶与我前往太仓市图书馆参加活动,晚上他赠给我这本书。该书线装一册,内页却是简体横排,这种设计方式在新出线装书市场中颇为罕见。本书前有三篇序言,第一篇是上海顾野王文化研究院院长蒋志明先生所撰。十余年前,马骥先生带我在苏州的某学校内寻觅过顾野王遗迹,未成想,在上海还有这样的研究院,这篇序言让我了解到了其中之渊源。

此序中谈到顾野王出身于苏州吴江三里桥,同时说顾野王是在三里桥编纂出了《玉篇》一书,蒋志明认为《玉篇》的“文化价值比《说文解字》更高”,这种评语不无偏私。作者也承认,《玉篇》原本遭人篡改,自唐以后有多次增补,此即流传至今的《大广益会玉篇》,他同时提到,清末黎庶昌、罗振玉先后在日本发现原本《玉篇》的残卷。既然仅有残卷存世,且其残卷又不可能是顾野王时代所撰原本,那么何以知之其文化价值高于《说文解字》呢。关于顾野王与上海的关系,蒋志明提到:

侯景之乱平定之后,太尉王僧辩很赏识顾野王,任命他监海盐县。顾野王来到了今天的金山亭林出任地方官。亭林当时只居住十二户大家族,叫“十二家埭”。一日,顾野王视察集市眼前一亮,集市东面有一座山丘,高数丈,其状如书卷,丘上有一大片枝繁叶茂的梧桐林,正是隐居读书的好地方。顾野王置身林内筑茅而居,并手栽一棵剔牙松于茅屋后。由于顾野王方才盖世,人品高洁,引得无数文人雅士前来造访。顾野王常要出门处理公务,为了方便来客等候休息,就在茅屋边搭一凉亭。久而久之,“十二家埭”因顾野王的到来改名“亭林”。

本书的前言由上海金山区档案局长徐建昌所撰,文中也谈到了顾野王与金山的关系:“顾野王后半生基本上都居住在亭林,为金山第一文化大师。”既然有这么高的赞誉之词,那么由上海方面来撰写顾野王年谱,也是顺理成章之事。本年谱是按时代排序,分别标出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及梁和北魏的对应年号,另附有俞前所撰《顾野王传略》,还有后世撰写的纪念顾野王的诗集。其所收第一首诗作乃是宋王安石作的《顾亭林》,这让我恍忽觉得,清初大儒顾炎武之号本自于此。集中不少诗作歌咏的是我所参观过的顾野王读书堆,一书在手,与顾野王有关的方方面面,均可查得,此乃该书的价值所在。

《唐宋义兴蒋氏家族文化研究》,刘冰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大概一年前,刘冰莉在我的微博留言,自称是简锦松老师的学生,因为简先生有大著《唐诗现地研究》,刘冰莉看我到处寻访历史名人遗迹,故请简先生赐此书于我。今年收到刘冰莉的微信,说有新作出版,而后我得到了她的这部专著。

从后记来看,该书乃是在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完成,整本书依然是论文体,前有绪论,后有结语,另外有附录,颇为严谨。作者在第一章讲述了义兴蒋氏家族的沿革,关于义兴一地,文中提及:“宋太平兴国元年,避太宗赵光义讳,改义兴为宜兴”。可见本书的研究对象乃是宜兴蒋氏,作者同时提到,“蒋”乃是古代的一种植物,也就是后世的“茭白”,这是我未曾了解的新知识。本书涉及到了宜兴蒋氏家族的历代名人,并且重点讲到了蒋之奇和蒋捷。

因为写东坡的关系,我对蒋之奇有一定的关注,知道他是东坡的一生好友,在文学成就方面,他与苏轼、钱勰、王钦臣并称为“元佑四友”。令人费解之处乃是蒋之奇曾弹劾欧阳修,这个举措差点致欧阳修于死地,而东坡一生崇敬其师欧阳修,奇怪他又能与蒋之奇作一生的朋友。

元祐二年,蒋之奇进士及第,同榜中有苏轼兄弟、曾巩、程颢等名家,后世称这一年的科举为“千古第一响榜”,也有人称为“龙虎榜”,而主考官就是欧阳修,可见欧阳修也是蒋的座师。当年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英宗皇帝非仁宗嫡出,他继位后打算为从父仁宗守孝三年,然因群臣反对而作罢,后来英宗出于对生父濮王的孝顺,仍想称濮王为父,但这么做就违反了封建宗法制度,围绕英宗应该称濮王为“父”还是“伯父”的问题,朝臣展开了激烈争论。欧阳修、韩琦一派认为应当从血缘人情角度来考量,认为英宗应当称濮王赵允让为父,而司马光等人坚持儒家宗法,主张英宗称其生父为伯父,此乃历史上有名的“濮议之争”。

那时司马光一派占据了上峰,蒋之奇则坚决支持座师欧阳修,为此赢得了声誉。欧阳修也将蒋之奇视为同盟,但未成想,作为监查御史的蒋之奇突然又弹劾了欧阳修,弹劾的内容是说欧阳修“帷薄不修”,具体事情是说,欧阳修与儿媳吴春燕有染。用扒灰之名打击他人最为奏效,欧阳修果然遭了殃。其实此事背后的细节是,欧阳修的内弟薛良孺因事受到牵连,因为那时的欧阳修任副宰相,故相关部门不想再追究薛的责任,但欧阳修听闻此事后,认为不能徇私枉法,要求相关部门按法律办事,此事让薛知道后大为恼怒,于是编出了扒灰的故事。

司马光在《温公日录》中载有此事的本末,同时也提到蒋之奇以此事弹劾欧阳修的过程,宋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写道:“上初欲诛欧阳修,以诏密问天章阁待制孙思恭,思恭极力救解,上悟。”如果不是孙思恭极力救解的话,蒋之奇差点要了他座师之命。那么蒋之奇为什么要干这样一件事呢?《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如下解读:“始缘濮议合修意,修特荐为御史,方患众论,指目为奸邪,求所以自解。”

在濮议之争中,蒋之奇站在了欧阳修一边,欧阳修特意举荐蒋为监查御史,然而蒋与欧阳修是师生关系,蒋很担心有人觉得他是靠这层关系才任此要职,所以想用这种办法来表示自己铁面无私。但是他的此举也让朝野为之侧目。

刘冰莉客观地论述了蒋之奇各方面的成就,将蒋视为能吏,同时谈到了蒋之奇在诗文方面的成就,以及蒋之奇与东坡之前的密切交往。但刘冰莉也同样会引用《宋史》中对蒋之奇的评语:“蒋之奇始怂恿濮议,晚摭飞语,击举主以自文,小人之魁杰者也。”

翻阅本书,使我对宜兴蒋氏家族有了全面性的了解,作者将一个家族中各位人物的关系梳理得十分清晰,这种严谨著述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许多的便利。

《郝经集校勘笺注》,田同旭校注

三晋出版社2018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今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因受疫情影响,改到了三月底举行,在此期间见到了几拨外地出版社的朋友,其中一拨是三晋出版社的原晋及赵亮亮两位先生,他们在前往约定咖啡厅的路上给我来电话说,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的董事长贾新田先生一并前来。贾先生乃是资深出版人,在一起聊天颇为畅快,好在我前往时带去了几本拙作,将其中一本呈献给贾先生,为此得到了他的表扬,于是赵亮亮讲到他们社新出了一套《郝经集校勘笺注》,这部书有一整箱,不方便带过来,他先与我确认地址,几天后我收到了这部大书。

该书开本为小16开,布面精装,有15册之多,装帧和用纸都很用心。郝经乃宋元时期的著名文人,直到今日在山西晋城陵川县还有其多处遗迹,我一直想去访之,可惜因为交通安排问题,至今未能成行。而收到这部大书之前,我并不知道郝经居然有这么多的著作传世。

关于郝经这个人,我每读到他的传记都会有一种复杂的心态。蒙古太祖九年,蒙古军队再度攻打金国,金宣宗放弃中都燕京,迁都于开封,此为金国的南京。因为蒙古军队经常兵掠陵川,郝经的祖父郝天挺带着家人离开陵川来到了许州临颍,郝经就出生在这里,如果按传统的籍贯来说,郝经属于金国人。

蒙古太宗四年,蒙古兵包围开封,金哀帝出奔到蔡州,郝经父母带家人流寓到河北保定,两年之后,蒙古联合南宋攻破蔡州,金哀帝自尽,末帝死于乱军,金朝灭亡。郝经在寓居保定期间,被顺天府左副元帅贾辅请到家中坐馆,后来顺天府元帅张柔闻其名,也请郝经坐馆,贾辅和张柔都是有名的藏书家,郝经得以饱览典籍。在坐馆期间,郝经遇到了元好问,当年在金朝时,元好问的父亲元格曾任陵川令,当时元好问从学于郝经祖父郝天挺,故两家为世交,为此郝经又向元好问学诗,所以郝经诗文颇有遗山之风。

郝经的学名渐渐闻于北方,蒙古宪宗五年,皇太弟忽必烈在开平金连川开府,在众人的推荐下,忽必烈召见了郝经,因为他的所谈甚中忽必烈之意,于是他成了忽必烈麾下谋士。蒙古宪宗九年,蒙古军队三路攻宋,宪宗亲率西路军攻打川蜀,战死于合州钓鱼城,皇太弟忽必烈主持东路军攻打荆鄂江淮,并围鄂州,南宋权臣贾似道私请罢战议和,当时郝经任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副使,他上书极力主张忽必烈与宋朝罢战议和。中统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大元王朝,书中写道:

《元史·郝经传》曰:“世祖即位,以经为翰林侍读学士,佩金虎符,充国信使使宋,告即位,且定和议。”郝经入辞,“诏曰:'朕初即位,庶事草创,卿当远行,凡可辅朕者,亟以闻。’经奏《便宜十六事》,皆立政大要。”

可见元朝建立之初,郝经给皇帝上了立国方针大要,同时出使宋国议和。但未成想,贾似道密令淮东制置司把郝经等人拘留在真州忠勇军营,长达16年之久。期间元朝多次派使者前往宋国责问拘留国信使郝经的理由,宋人说不出所以然,于是激怒了元朝文武,他们向皇帝提出出兵伐宋。中统二年七月,忽必烈在御旨中说:“朕重以两国生灵之故,犹待信使还归,庶有悛心,以成和议,留而不至者,今又半载矣。往来之礼遽绝,侵扰之暴不已。彼当以衣冠礼乐之国自居,理当如是乎?”

此事可由《元史·世祖纪五》为证:“元至元十一年(宋度宗咸淳十一年)忽必烈下诏灭宋。”他在诏书中称:

爰自太祖皇帝以来,与宋使介交通。宪宗之世,朕以藩职奉命南伐,彼贾似道复遣宋京诣我,请罢兵息民。朕即位之后,追忆是言,命郝经等奉书往聘,盖为生灵计也。而乃执之,以致师出连年,死伤相藉,系累相属,皆彼宋自祸其民也。

贾似道稽留金国使臣,激怒了忽必烈,于是派大将伯颜攻打宋国,攻破鄂州,逼近临安,宋人害怕,于是归还郝经,至元十二年,郝经还国回到大都,三个月后因病去世,遗言仅“天风海涛”四字。郝经去世的转年,宋朝灭亡,天下归元。

郝经出使南宋,被拘16年而不屈,明宋濂在《郝文忠公经颂》中把他与苏武并提:“汉有苏武,囓氈海上。郝公继之,双璧相望。”但是人们更熟悉苏武,少有人讲到郝经的经历,这主要是由正统观来决定的。在郝经看来,大元王朝才是正统,然而他在所撰《续后汉书》中,又尊蜀汉为正统,以此论之,南宋当为正统,可见他思想上的矛盾性。他的总体观念认为,只要能行中国之道,就能称为“中国之主”。所以他在元朝和一些著名的汉人,如刘秉忠、李德辉、许衡等努力地推行中原民族的先进思想,也就是他所说的“中国之道”。

如何系统探讨郝经的思想,当然去读他的文集是最好办法,这部大书收录的就是郝经的各种著述,田同旭先生前后费时逾十二年,参校各种版本,完成该书的点校整理,这对于研究郝经提供了诸多便利。我在书中翻到了郝经的《秋风赋》,他在该赋的序言中谈到被拘留后,因为秋风之起,使得随从人员皆有悲怆之感 ,他通过作此赋来鼓舞士气。《元史·郝经传》中称,中统二年,“九月至真州,时贾似道方以鄂功自颂,恐奸谋呈露,馆公于忠勇军营,规模布置已成囚所,驿吏棘垣钥户,昼夜防守。”

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郝经能矢志不渝,他对随从们说:“士不以一失自沮,一得自憙。金百炼而方精,节万折而逾厉。持此心之亢矫。”读这样的文章,能够体会到一个人有着坚强的信念是何等之重要,这正是他能够生还回国的精神支柱所在。至于他为什么归来仅三个月就突然去世,田同旭认为另有隐情,他谈到了郝经去世前所书“天风海涛”一语,同时引用了元末杨维桢在《天风海涛楼记》中的解释,以此说明郝经所题的这四字,指的就是天风海涛楼,而该楼借指江南文物,天风借指北风,也就是蒙古骑兵的雄风:

蒙古骑兵如北风一般,横扫江南,陆海动荡,文明遭受摧残,南宋不日必然灭亡。果然,在郝经北归后仅一年有余的至元十三年(1276)正月,南宋灭亡,距郝经去世仅半年。郝经临终,最最难以瞑目的事情,竟然是惦记南宋难逃灭亡的命运。郝经似乎不愿看到南宋即将灭亡的现实,遂在南宋灭亡之前夕,遗憾地逝去。

(0)

相关推荐

  • 郝乙书写欧阳修《画眉鸟》

    郝乙书写欧阳修<画眉鸟>

  • 赠王介甫-欧阳修

    ​<赠王介甫>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曷留连?"

  • 郝乙书写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郝乙书写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书物」2021年5月师友赠书录(五)韦力撰

    杂志一组 两年前在天津传媒集团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胡洪侠先生讲到了纸媒的订阅会像断崖般下跌,我出于对纸媒的依赖,反对他的这个说法.但这两年的事实印证了他的判断是何等之正确.其实我对这种现状有着说不清的 ...

  • 「书物」2021年5月师友赠书录(四)韦力撰

    <上海图书馆藏名家墨迹:赵之谦尺牍>,戴家妙.梁颖编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该书为<中国书房人文艺术丛刊>第三部,由该丛刊主持人许石如先生所赠.之前 ...

  • 「书物」2021年5月师友赠书录(二)韦力撰

    <古诗今译论稿>,陈玉兰著 线装书局2020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书前有骆寒超先生所作序言,序中谈及骆先生2000年应聘到浙江师范大学参与文学方面的学术研究,以推动博士点的建设,于此 ...

  • 「书物」2021年5月师友赠书录(一)韦力撰

    陈乐道法书 今年三月中旬,我在甘肃几地寻访,此程得到了王家安先生的大力协助,在到达兰州的当晚,王先生请来了多位朋友聚会,使我再次见到了兰州藏书家.书法名家陈乐道先生.陈先生闻我来肃,特意撰诗一首并书: ...

  • 「书物」2021年4月师友赠书录(四)韦力撰

    <通天之路:李白传>,(美)哈金著,汤秋妍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2月第1版,2020年12月第5次印刷 此书为新经典公司林妮娜女史所赠,她说读这本书时感觉特别通畅,虽然也是依据史 ...

  • 「书物」2021年4月师友赠书录(二)韦力撰

    <思乐泮水>,王锷主编 凤凰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此书为王锷先生所赠,乃是他所做"学礼堂访谈录"系列丛编之一种,该书系已经列入"江苏高校品牌专 ...

  • 「书物」2021年4月师友赠书录(一)韦力撰

    伏牛庆春版画 此画为苏州王道先生所赠.之前他告诉我,该版画在北京某画廊进行展览,结束后将寄来,还发来了该版画的照片.然收到原作后,感觉实物比照片要精彩得多,原来是此画部分图案使用了拱花技术,照片上无法 ...

  • 【书物】2021年2月师友赠书录(二)

    <古代小说版本探考>,潘建国著 商务印书馆,2020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潘先生乃是北大著名教授,专研中国古代小说史,我曾得到他许多的指点,而今赐下这部新作,让我又学到了新知识.本书为 ...

  • 【书物】2021年3月师友赠书录(二)

    <楼藜然集>,楼藜然著,阮建根整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2020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几年前我在绍兴寻访时,经方俞明先生之介结识了当地文史专家阮建根先生,阮先生言语不多,行动能力却很强,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