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效益的类型(七)
湿地效益的类型(七) 发布人:WI 发布时间:2009/6/24
排除有毒物
进入水体生态系统的许多有毒物都是吸附在小沉积物的表面上或含在粘土的分子链内的。在许多湿地中,较慢的水流速度有助于沉积物的下沉,也有助于与沉积物结合在一起的有毒物的储存与转化。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植物物种如水生植物──水湖莲(Eichhormia crassipes)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这一过程能保持或甚至是提高水质,使下游地区的社区和发展受益。进入水体系统的许多有毒物质附着在沉积物上面,因此其去除过程类似于沉积物的沉降过程。
有毒物质来源多样,但通常来源于径流带来的农用杀虫剂、工业排放物和采矿活动。必须重申的是,湿地对于有毒物质的吸收能力不是无限的。的确,在被植物吸收而不是被沉积物吸收的情况下,湿地也许会“泄漏”有毒物质。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食植性动物吃了被污染的植物,这些有害物质可能会重新进入食物链。因此,在源头确保有毒物质尽可能少的进入环境,则是最好的行动路线。
例:湿地中有许多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它们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重金属的浓度比周围水中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许多植物还含有能与重金属链结的物质,从而参与金属解毒过程。水湖莲(Eichhorina)、香蒲(Typha)和芦苇(phragmite)都已被成功地用来处理污水,包括处理从矿区排除的含有高浓度重金属如镉、银、镍、铜、锌和钒等的污水。
来源:Lakshman, G. 1987
沼泽中的芦苇具有对污染物质吸收、代谢、分解、积累及对水体进化的作用。中国黑龙江省七星河污染水经过一片面积为325hm²芦苇地后,对水中有毒化学元素均有明显的富集作用。试验表明苇田对Ae净化能力为96.06%,Fe为92.78%,Mn为94.54%,Pb为80.18%,Be和Cd为100%。这些有毒物质被芦苇吸收,随着芦苇成为造纸工业原料而被排除水体和土壤之外。于是,提高了水体及土壤环境的质量,消除了对人类的潜在威胁。
来源:杨永兴,三江平原沼泽区稻-苇-鱼复合生态系统效益研究,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