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庵镇:草莓之乡的一天见闻
美丽乡村曹庵镇,隶属于淮南市田家庵区,是水果之王草莓的家乡。这是一处有故事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在用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带着甜蜜奔向小康。
有甜蜜就有苦涩,所以,今天我利用一天时间随意走访曹庵,要把另外一番滋味细细品尝。在这火热的八月,去近距离地观察那一张张贫困家庭里鲜活的脸庞,去倾听人性的强劲心跳,去迎接扶贫攻坚带给民族的希望。
曹庵镇有1个社区11个行政村。我要探访的第一张贫困面孔位于范圩村。她叫刘玲玲,这是一位40出头的女性。她身材矮小,矮小到了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侏儒。在离不开体力劳动的乡村,在传宗接代思想还有市场的乡村。个头矮小的她,在当年,不用办理任何手续,就被只身送回了娘家……
我来到刘玲玲家里的时候,迎接我的是她家门口栽种的数种鲜花。爱花的人,有几个不热爱生活?这时,上午的太阳照射着她家的两间平房。这是政府出资为她修建的。用她母亲的话说,感谢政府,这下有了藏头的地方。刘玲玲的女儿是个寒门贵子,从曹庵中学毕业后,正取了淮南一中,开学高二。我微笑着对小姑娘说,你是我女儿的校友!
小姑娘使用的书桌是破旧的,谁敢说破旧的书桌不能承载新鲜的知识?在她的身后堆积着一些杂物。刘玲玲的母亲从杂物里掏出一个雅致的帆布双肩书包,说这是张局长送给小姑娘的,一百多块钱呢!小姑娘舍不得背,说考上大学的时候再背……
舍不得,是一种感恩!舍不得,是一份等待!舍不得,是倔强的拼搏!
曹庵镇是个长寿之乡。这里年近百岁的老人比较多。说到长寿,人们马上会想到“养生、锻炼、营养均衡、心境”等等词语。似乎只有这些词语形容的生活才能诞生长寿老人。其实不然!
我要探访的第二张贫困面孔就是一位99岁的高寿老人。他出生于1919年!没错,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年。走到这位老人的面前,好像走近了一部鲜活的史书。他终身未婚未育,是一位五保户老人,他叫杨左春,居住在大树村。
我和扶贫干部走进他居室的时候,他正坐在床前的小板凳上,吃着大板凳上的咸鸭蛋和炒豆角。大板凳上还有一只小小的玻璃杯,里面倒满啤酒,老人说这是淮南产的益生啤酒。他面前的一个大大的摇头扇已经坏了,不能再左右摇头,强劲的风流径直吹向这位99岁的老人。风扇的双脚晃动,被绑上一块重重的石头,看来固定效果不理想,又被绑上一块大大的空心砖。
我从镇里出发的时候,看着陈多田副镇长拎着一个新的落地电风扇,当时心里还很奇怪,现在明白了,原来是送给杨左春老人的。
离开老人居室的时候,我们穿行在蓬蒿没膝的小路上。谢谢你们啊——突然,背后冒出一个洪亮的声音,我连忙回头,居然是99岁的杨左春老人!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跟着我们走了出来,走在烈日下,走在刚刚给他送来风扇的扶贫干部的身后……
扶贫干部,这个专有名词是时代的产物。我在想,若干年以后,有过扶贫经历的人是有自豪资本的。因为通过走访贫困户,我发现扶贫干部们在脚踏实地的在干着一项平凡的事业。
比如,给贫困户建造房屋,给没有户口的贫困户落实户口。我现在探访的这家贫困户居住在轩岗村。这是一个特殊的4口之家,特殊在于,截止到2017年3月,他们还没有户口。另外,女主人孟凡珍是智障人,其余三口是半智障人。扶贫干部的每次到访,都由男主人杨维印的弟弟负责“翻译”。
杨维印一家现在居住的三间高大平房是政府出资建造的。与我同行的镇人大谢传金主席给这个家庭送来了户口本和身份证。这是在朱副区长的直接过问下,协调了许多部门,经过了许多程序终于完成的工作,有了这些资料,这家人就可以办理低保等相关手续了。
杨维印的妻子站在门口,永远是一个姿势——撩起衣襟塞进嘴里,永远神秘地看着来访的扶贫干部。她的女儿坐在光光的床上,看着政府给她们购买的电视。我看到,播放的内容是《花千骨》。如果镜头转换,会不会还有一个甜美的面孔也在看着相同的内容?
曹庵镇原来隶属于长丰县。2004年区划调整的时候,划给了淮南市田家庵区。现在的曹庵镇陈巷行政村,有一个自然庄叫贾西,就是贾姓人家居住的西半个村子。有东半个村子吗?有,叫做贾东。
本来这是一个完整的村子,因为2004年的区划调整,贾东留给长丰县,贾西来到田家庵。由于长丰依托合肥,财力相对雄厚,贾东的村村通公路修到了门口。而贾西的家家户户门口还是一片泥泞,这让贾西的村民怨声载道。所以,陈波镇长在田家庵区委区政府的大大力支持下,专门督促为贾西修了一条高水准的村村通公路,这是一条凝聚贾西村人心的道路,是一条塑造田家庵区形象的道路。
而我要走访的贫困户贾德训老人,家就在这条新修的村村通公路旁。我来到这里的时候,他正在政府为他建造的三间大平房的门前劳动。看见扶贫干部来到他的家里,他突然嚎啕大哭起来。他说,他没有钱花了。扶贫干部慌忙问村干部,光伏的钱拿到了吗?扶贫款拿到了吗?都拿到了。那为什么哭呢?
贾德训说,他的钱和他的收音机被黄狼精偷走了,那个黄狼精长成了人形,有手有脚,走地无声,他眼睁睁地看着黄狼精来到他的床前,把东西偷走了,这下子,他再也没有钱花了……
贫穷,往往伴随着愚昧。所以,党和政府在制定扶贫政策的时候,细化了扶贫的内容。有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等。扶贫更要扶志。不过,生活是酸甜苦辣的,扶贫工作更是千头万绪。
我在探访大树村贫困人口杨会权的时候,遇到了不一样的情况。杨会权出生于1942年,今年75岁。身材修长,面相俊朗。你会想到吗?他至今未婚!他堂兄弟7人,个个身材高大,有着优势的遗传基因。但是,其中4人未婚。结婚的3个人,一个招赘去了外地,一个娶妻智障女,一个娶得是外乡人。
万事皆有缘由,如果我告诉你一个信息,你就会揭开其中的谜团。杨会权的父亲解放前是这里的保长。相当于国民党政府的乡长。学龄阶段的杨会权被同学称作大坏蛋,小保长,被迫辍学。还用说吗?适婚阶段的杨会权肯定是被划清界限的。
暮色四合,当扶贫干部敲开他家小小房门的时候,他马上解释他父亲曾经救过谁的命……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容易产生贫富差距。为了实现包容性发展,让贫困人口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更多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2013年发出了精准扶贫的号召。
精准扶贫,就是对贫困地区,贫困居民而言,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义之一,就是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这些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们,犹如生长在干涸土地上的秧苗。而精准扶贫政策,恰似一阵阵的及时雨,为他们改善了生存环境,助长了生存和致富能力。而走村串户的扶贫干部们,就像是埋头劳作的园丁。
通过对曹庵镇一天的慢走和探访一位位贫困人口,我才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还有一群人生活的那么艰难。我深深地体会到“民生”二字的深刻内涵。他们真的需要我们伸出双手去帮扶物质,抚慰精神。强者自愿帮扶弱者,本身也是文明的体现。
通过采风曹庵镇,我了解到,田家庵区委区政府投给贫困户的资金,每户已达10万元。在这里,我终于近距离地仰视到了扶贫干部们的风采。广大的扶贫干部们朴实无华,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按照“早五晚九”的作息时间,超强度的工作着。他们距离我们很近,可能就是刚刚擦肩而过的那个路人,那个路人刚刚走访完一家贫困户,正带着党和政府的问候,在匆匆地赶往另外一户需要他帮扶的人家。
慢走曹庵镇,我看到了为脱贫而建设的光伏项目。我看到田野里,大丛的稻穗已经趋向小满,玉米棒骄傲地插在秸秆上。大片大片的栽种草莓的塑料大棚,正覆盖着高温灭菌的白色薄膜,等待着栽种下一季的甜蜜……
《曹庵的生活》 2017.8.7
作者:崔小红,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