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课堂1118 || 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沉迷手机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早上好
欢迎您来到博瑞智早课堂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文章是
《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沉迷手机》
沉迷手机的孩子,可能导致大脑“受损”严重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每天看电子屏幕超过2个小时的儿童,在思维和语言测试中获得的得分较低。
而每天使用电子屏幕超过7个小时的儿童的大脑皮层,则显著的出现变薄的现象。
也就意味着,常玩手机的孩子感官灵敏度会下降,变得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垃圾快乐”让人获得了短暂的快感和满足,却收割了人们最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它正在腐蚀着孩子的大脑,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手机,正在杀死孩子的上进心
同事芳姐曾和我抱怨:
之前放寒假的时候,因为自己白天上班,晚上要准备考试,为了防止孩子打扰她,就把手机丢给了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玩。
结果才短短十几天,孩子就对手机里的短视频上了瘾;
吃饭时也要刷,走路时也要刷,结果最后一大半寒假作业都没有写完。
最糟糕的是,开学以后,孩子在家里只要一看到手机就扑过去玩,拉都拉不住。
老师也专门找过她,说孩子现在上课经常走神、心不在焉,学习效率直线下降。
她说真是悔不当初,早知道手机毒害如此之深,她说什么也不能把手机给孩子。
孩子毕竟是孩子,面对诱惑很容易失去自制力,一不留神就会上瘾。
是的,手机就是这样一点点地吞噬掉孩子的专注力,瓦解他们的意志,甚至夺去他们对学业的关注。
当一个孩子沉迷于手机,就会对周围一切事物失去感知,又何谈努力读书,展望未来?
千万别让孩子一时的放纵,酿成一生悔恨
地铁里、大街小巷,更是随处可见沉迷于手机的孩子。
总听到身边有父母说:
就让孩子玩一会嘛,能有多大事?
千万不要高估孩子的自制力,也不要低估垃圾快乐对孩子的侵蚀。
网络世界千变万化,动感的音乐、华丽的生活,远比书本中枯燥的知识有吸引力得多,轻而易举就会把我们的孩子从学业中越拉越远。
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制止、干涉,孩子就会沉迷其中,一步步沉沦。
为人父母,千万别因为自己一时的放纵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毁掉美好的未来。
赵亮老师作为博瑞智小学生训练营主训师,诙谐幽默的讲课方式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在他在《孩子假期沉迷手机解决方案》一课中提到,如果孩子沉迷于手机,以下几点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1、语言强迫
不停地批评、指责、唠叨。这种做法其实是起到了反强化作用,你越是不让他玩,他越觉得好玩,破坏了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度的同时,还会引发亲子冲突。
2、断网、没收手机、砸电脑。
这种方法很多家长都会使用,但其实是治标不治本。对沉迷手机的孩子而言,没收手机相当于要了孩子的命。你要是不让他玩,他就要奋起反抗了。
3、将孩子送到网瘾戒除机构。
这种方式是最可怕的,因为网瘾并非是“病症”,电击疗法会对孩子身心造成巨大伤害,还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极大的憎恨,这种憎恨可能是一辈子都无法过去的心结。
要想解决孩子沉迷手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孩子沉迷手机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是缺乏爱、缺乏陪伴、还是缺乏价值感?或者其他的原因?
有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差、没有朋友,加上父母平时忙于工作疏忽了孩子,所以他只能从游戏中需求陪伴。孩子玩手机,并不是因为手机好玩得不得了。实际上比起手机,孩子更喜欢和人一起玩。尤其是六岁之前的孩子,比起手机上那些虚拟的、抽象的东西,他们更喜欢现实中的互动。我们观察就会发现,两个孩子或者更多孩子在一起,他们基本上是不玩手机的,而是有各种各样的游戏。
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又不想和孩子玩的时候,孩子才会玩手机。想想你们一家三口打打闹闹,笑得前俯后仰的时刻,这时候孩子会想玩手机吗?
很多父母做不到这一点。他们陪孩子就是把孩子放在自己身边而已,他们最喜欢的模式就是孩子玩孩子的,自己可以不被打扰地玩手机、看电视、聊天……所以,想让孩子别沉迷于手机,父母就要替代手机做孩子的玩伴。
而有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是老师父母眼中的坏孩子,他毫无价值感。而在游戏中,他只要升级升得高,游戏打得好,就会有人崇拜他,他在游戏中体会到了现实生活中无法体会到的快乐,所以他喜欢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
父母如果长期忽视孩子、或者看不见孩子的努力与长处,经常打压、贬低孩子的自尊,对孩子的决定事无巨细地横加干预,不肯倾听孩子的心声,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关上与父母的沟通之门,并陷入自卑、低价值感的心理漩涡。
这种时候,家长要看见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的努力,做孩子身后第一个为他鼓掌的人,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并让他知道你一直在做努力。这些都是走进孩子内心最重要的步骤。
每个孩子玩游戏背后的心理需求各不相同,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看到我们表面能看到的,更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如此才能“对症下药”,收到良好的效果。
那我们该怎么去做呢?点击下方图片,跟随赵亮老师一起来学习防止孩子沉迷手机的解决方案吧~
任何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须建立在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否则,无论我们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是多么的正确,对孩子的未来是多么的有价值,都难以最后实现我们教育的期望,更难以对孩子的成长构成真正的意义。在孩子玩手机这件事情上,我们要坚持宜疏不宜堵的原则,希望本节课的内容能给各位家长一个有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