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超声诊断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到目前为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与感染或过敏有关,导致异常IgA在全身小血管的沉积,继发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以秋冬季节常见。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为:可触性皮疹且至少合并一下一项表现:腹痛、IgA沉积、关节痛或关节炎、肾脏受累。其中以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者临床称之为腹型过敏性紫癜,有报道,14%-36%胃肠道症状发生在皮疹出现之前,此时需与肠套叠、阑尾炎等急腹症鉴别。
病理变化
广泛的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呈急性炎症反应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白细胞和血浆渗入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和出血,从而引起肠道改变,表现为肠壁增厚、管腔狭窄、黏膜损伤及肠蠕动减弱。
检查手段
1 超声检查,为首选检查方法,可及时发现异常的肠管及其并发症。
2 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粘膜病变,并取活检了解有无免疫复合物及是否存在白细胞碎裂小血管炎。
3 CT及实验室相关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依次对患儿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左下腹及盆腔进行多切面扫查,对压痛明显处重点扫查。
观察内容
在扫查过程中,注意观察肠管的内径、肠管壁的结构及厚度,肠管壁的血供及肠蠕动情况,另外还需关注肠系膜淋巴结是否肿大,盆腹腔内是否有积液。
超声表现
①病变常见于左上腹,以空肠病变较多,表现为肠管壁不同程度节段性增厚(正常肠管壁厚度<3mm),不均匀增厚的肠壁突向肠腔,呈均匀低回声,肠壁各层清晰可辨,黏膜及浆膜层光滑,回声较肌层稍强,但仍呈低回声。
②病变部位肠管管腔呈向心性或偏心性狭窄,其上部肠腔扩张,肠腔内液体流动不畅。
③肠蠕动减弱,明显僵硬感。
④彩色多普勒显示肠管壁血管增粗,血流信号增多。
⑤可伴有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等。
增厚的肠管壁
鉴别诊断
①肠套叠:横切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管征”。
②肠梗阻:肠管扩张,但肠壁较薄。
③阑尾炎:表现为有盲端的强弱相间的双层管状结构,与盲肠相连,内部可有粪石。
参考文献:
[1]刘福娟,张东风,刘玲,李春珍,杨艳君,袁晓颖,崔洁媛,尹美娜.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超声表现分析[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02):139-140.
[2]曹海玮,郭爱玲,李聪.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S1):95-97.
[3]王宁,钱林学.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32):3436-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