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流派: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原则,它决定了创作的主导原则和政治方向、创造者与主导对象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它大致分为五个阶段:成功期(1930-1945)、电影荒年(1945-1953)、解冻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紧缩期与调整期(6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公开化”时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
瓦西里耶夫兄弟拍摄的《夏伯阳》是成功期影片的典型
《乡村女教师》(浙江传媒学院广电编考题)
另外这一时期还有顿斯阔伊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乡村女教师》等。
《士兵之歌》
《士兵之歌》是战争题材影片,冷战期间苏联第一部在美国获得成功的电影,获得1962年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失去”的故事:战争夺走了阿辽沙年轻的生命、战争使母亲失去了惟一的儿子、战争毁灭了阿辽沙与舒拉之间刚刚萌芽的爱情。二战期间,19岁的通讯兵阿廖沙在卫国战争中用反坦克枪击毁了德军的两辆坦克而受到嘉奖。但阿廖沙请求将军不必为他授奖,只希望给他几天假回家探望一次母亲。于是阿廖沙踏上了为期只有六天的归家旅程。途中,阿廖沙邂逅了天真无邪的少女舒拉,两人一见钟情。然而他们乘坐的火车被炸,他救死扶伤耽搁了不少时间。当阿廖沙终于回到家乡时,只来得及和母亲在田边说几句话就要返回前线。可这一去,阿廖沙就再没有回来。
格里高列·丘赫莱依的三部曲:《第四十一》、《士兵之歌》、《晴朗的天空》被认为是“解冻期”“苏联新浪潮”电影的先声。
《第四十一》
《晴朗的天空》
《雁南飞》
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的《雁南飞》,前苏联解冻期的主要电影作品,美学倾向上属于“诗电影”的范畴。
前苏联电影第一次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在《雁南飞》之前的前苏联电影热衷表现忠诚,而《雁南飞》说的是背叛,且这种背叛是可以被原谅的。从视听手段上,本片上承电影大师杜甫仁科的一些具乡土意味的诗电影,下启塔尔科夫斯基的首部长片《伊万的童年》,《伊万的童年》片中水洼中的倒影、以及白桦林的意象,包括小伊万的幻觉也与《雁南飞》的男主人公诀别人世之时憧憬未来的蒙太奇运用可谓一脉相承。这部影片对中国导演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尤其是本片的摄影谢尔盖·乌鲁谢夫斯基,他是前苏联新浪潮运动中最重要的一双眼睛,而他的集大成之作便是《雁南飞》。它在长镜头的运用和远景的光影处理,常让人屏息静气。乌鲁谢夫斯基是包括张艺谋在内的众多电影人步入殿堂之前,最让他们震惊的偶像之一。
塔尔科夫斯基
《伊万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