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伤疼痛治疗宝典-- 腰突症

中医之声
公众号

颈肩腰腿痛为临床常见病症,症状表现复杂,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然而许多治疗取效并不迅速,效果也不持久。在临床中不能盲目相信某一种方法可以包治百病,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症,针对不同的病症表现有目的的选用最优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最佳疗效。本章内容着眼于临床,从基本常识、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几方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为大家注解有关颈肩腰腿痛的相关知识,精选出疗效迅速标本兼治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法,力求做到患者痛苦最小、临床取效迅速、疗效持久。所有方法都是经临床反复验证可放心使用。

第二十二节 腰突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以后所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简称。在临床中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的人并不出现临床症状,则不按疾病处理;而一些病人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近似于腰椎间盘突出后的表现,也常常归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成为了临床一组症状的代名。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从“症”着眼,而不是专注于“突出”。经过治疗,痊愈的标准也不是突出物是否回缩,而是临床症状是否消失。

一、相关解剖

1、腰椎骨

腰椎骨的一般形态可以归纳为—一个椎体、一个椎弓、十一个突起。

椎体在所有脊椎骨中最大,呈肾形,上下扁平;连接椎体与椎弓板者为椎弓根。椎弓根由椎体伸向后外,有上下切迹;椎弓板上生出十一个突起分别是:一个棘突、两个横突、四个上下关节突、两对乳突、两对副突。

(1)棘突 两侧椎弓在后中线合成一个棘突。棘突末端膨大,多裂肌、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在此附着。

(2)横突 椎弓根与椎弓板汇合处向外突出形成。相邻横突间有横突间肌;横突尖端与棘突间有横突棘肌;横突前侧有腰大肌与腰方肌;横突背侧有竖脊肌;还有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借胸腰筋膜起于 L1-4 的横突;腰脊神经后支自椎管发出,其外侧支穿过横突间韧带沿横突背面走行;L3 横突最长、活动最多、受到的拉力最大,自然最易受损。

(3)关节突 腰椎借上下关节突相连接有关节囊加固,关节囊损伤容易引起腰痛;病理情况下,关节突可以增生、内聚,从后侧突入椎管,引起侧隐窝狭窄。

(4)乳、副突 上关节突的后缘有一卵圆形隆起称乳突;横突根部的后下侧有一小结节称副突;乳副突之间形成浅沟,脊神经后内侧支在其间穿过,发生病变后可以引起腰背痛或腰臀部疼痛。

2、腰椎的连接

(1)韧带连接

前纵韧带 位于椎体前面,起自颅骨底部和寰椎后结节,止于骶骨上半部。前纵韧带与椎体、椎间盘前缘紧密相连,有限制脊柱过伸的作用。

后纵韧带 位于椎体后部,起自枢椎与覆膜相续,止于骶管前壁。较前纵韧带窄,不能完全遮盖椎间盘,而且韧带两侧较薄弱,椎间盘常从侧方突出。

黄韧带 也叫弓间韧带,呈膜状,位于相邻的椎板之间,由上而下逐渐加厚。上面附着于上位椎板的下缘和前面,下面附着于下位椎板的上缘和后面,犹如屋瓦互相叠盖。黄韧带的前缘与椎间关节囊前壁融合,外侧缘构成椎间管的软性后壁。当黄韧带向前增厚时,两处均可压迫神经根引发临床症状。

棘上韧带 细长而坚韧,起于 C7 棘突,向下沿各椎骨的棘突尖部,止于骶中嵴;向上移行于项韧带;外侧与背部腱膜相延续;前方与棘间韧带愈合。浅层纤维可跨越 3-4 个、中层跨越2-3 个椎骨棘突,深层纤维只连接于相邻两个棘突之间。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在其附着点部位反复受到牵拉,久之骨化变性或发生无菌性炎症,可以导致腰背痛。

棘间韧带 比较薄,主要由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此韧带沿棘突根部至尖部,连接相邻两个棘突。前面与黄韧带愈合,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主要作用是限制脊柱前屈。由于棘上韧带在腰部缺如,当脊柱过度前屈时,棘间韧带就承受了极大的拉力,而在 L5-S1 段棘间韧带最易损伤。损伤后可出现顽固的下腰部疼痛。

横突间韧带 连接在两个相邻的横突之间。由上而下逐渐增厚,至下两个腰椎横突参与构成髂腰韧带,在 L5-S1 之间即为髂腰韧带的腰骶部。7月17日【武汉】和派圆针专业诊治膝关节、股骨头坏死、面瘫、颈肩腰等疼痛及疑难杂症技术研修班

(2)腰椎椎间关节 又称关节突关节,属于滑膜关节,由上下相邻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腰椎关节面与水平面成直角,与额状面呈 45 度角,可做前屈、后伸、侧屈运动,几乎不能旋转,关节面上覆盖一层透明软骨。关节囊附着于关节软骨周围。关节囊前方有黄韧带加强,背侧也较厚。关节囊的后外侧有脊柱深层肌(多裂肌)附着。脊柱运动时肌肉牵拉关节囊,过度可造成关节囊损伤,导致腰背部疼痛。

(3)神经支配 脊柱后侧的韧带、椎间关节、关节囊均受脊神经后内侧支支配。

3、神经根通道

(1)结构 腰神经通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椎管内部分,第二段为椎间管部分

第一段 神经根管,是神经根从硬膜囊穿出至椎间管内口,其间有四个狭窄。第一狭窄:盘黄间隙 腰椎管两侧平对椎间盘的部分。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上关节突骨质增生可造成盘黄间隙狭窄压迫神经根致病。

第二狭窄:侧隐窝 为椎管两侧的延伸部位,决定于腰椎椎孔的形态。上位腰椎的椎孔为椭圆形,一般无侧隐窝,而第四五腰椎的椎孔为三叶形则有侧隐窝。侧隐窝位于椎弓根的内侧,其后面是上关节突及黄韧带,前外侧是椎间盘和椎体。正常前后径 3~5mm,小于 3mm 为狭窄,大于 5mm 肯定不狭窄。

第三狭窄 上关节突沟旁 上关节突下面內缘所形成的沟。

第四狭窄 椎弓根下沟 当椎间盘脱水萎缩变小时,上一椎体连同椎弓根一起下降,在椎弓根与椎间盘侧方膨出之间形成一沟,可挤压其中穿行的神经根。

4、窦椎神经

5、骶管裂孔

骶骨呈一个上宽下尖的三角形,由五个骶椎骨融化而成,嵌夹在骨盆与骨之间,其两侧称为骶髂关节。骶骨的上端与第五腰椎,下端与尾骨相接,分别成为腰骶关节和骶尾关节。骶骨的前面光滑平整,紧邻盆腔内脏组织。骶骨后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紧邻皮下组织和皮肤。在骶骨的中线呈一纵行骨性管道,为脊椎管腔,上半部分有蛛网膜下腔,下半部分为硬脊膜外腔(即骶管)。在骶尾关节上,相当于第 4、 5 骶骨水平中线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中医学称腰俞穴,它与左右髂后上嵴成为一个等边三角行,三角形的下角是骶裂孔穿刺定位的重要依据。穿刺定位时先以左手中指尖触及尾骨顶端沿骶骨中线向上触压,在距尾骨顶端 4-8cm 处可触及一凹陷,其上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起的 ' 骶角 ',两骶角之间即为骶裂孔。一般定位法为:在屁纹沟末端处有一凹陷即是穴(骶裂孔)。偏胖者定位于屁纹沟末端下侧 1-2cm,偏瘦者定位于屁纹沟末端上侧 1-2cm。常人则定位于屁纹沟的末端。仔细触摸,在屁纹沟末端两侧各有一个骨性凸起,中间有一个凹陷既是骶管裂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