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女版辛德勒”

今天是在宜兴陪伴你的第2686天
(♬ 点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宜兴是一座有文化、有故事、有温度的江南小城,走进《在宜兴》有声内容,听不一样的宜兴故事。

二战后,德军驻比利时最高长官冯·法尔肯豪森被引渡到比利时,作为头号战犯接受审判。

众人群情激奋,恨不能先除之而后快,而其中却有一个中国女子,她四处奔走呼吁,带领救助过的人员在法庭上为他作证,让世人了解这位将军背后的温情

这个据理力争、光彩夺目的女子,正是宜兴人钱秀玲。

智慧
17岁出国留学的宜兴闺秀
钱秀玲,宜兴新庄镇人,1913年出生于当地的世家大族,自幼得到父母宠爱。
钱秀玲在宜兴长大,钱墅村、王婆桥是她一生中始终魂牵梦绕的地方,宜兴的山水养育她,也赋予她自然的灵性和温润气质
但与一般的江南闺秀不同,钱秀玲的世界,远远不止青砖黛瓦的闺阁秀楼
她聪明活泼,爱读书也爱运动,从小博学杂收的她更是热衷科学,立志要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17岁,钱秀玲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化学系,当时系里四名女生,钱秀玲是唯一的中国女性。
从此,钱秀玲带着一口地道的宜兴乡音,让世界为之赞叹。
主见
拒接娃娃亲,相守60年的异国恋

钱秀玲没能实现她的科学梦,几次想回国也无法成行,但她坚持主见,所幸在最好的年岁收获了最美的爱情。

当钱秀玲满怀热情奔赴比利时,初到那里,却遇见了素未谋面的未婚夫。

原来,钱家在钱秀玲三岁时便定下娃娃亲,希望一起留学能培养两人的感情

从封建中走出来的钱秀玲,断然终止了这门没有爱情的姻亲,她渴望的是两个独立自由的灵魂各自盛放、互相契合
也是在鲁汶大学,钱秀玲结识了俄希混血儿葛利夏,一起漫步森林、一起上课,这段不被看好的异国恋,最终相濡以沫共度60多年
勇敢
二战中解救上百名比利时士兵
二战期间,钱秀玲夫妇居住在比利时一个偏僻小镇,偶然机遇下,解救了连国王都没能营救的比利时青年罗杰,从此在冯·法尔肯豪森将军的帮助下,她救下更多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人质

其中有一次,她在敌人的枪口下救了96名被俘的比利时人质。

当时比利时抵抗组织打死三名德军,导致了一场疯狂的大搜捕,一天深夜,有人匆匆前来寻求钱秀玲的帮助。
怀有身孕的钱秀玲连夜坐上一辆破车,冒着被冷枪流弹袭击的危险,敲开法尔肯豪森将军的门求助,最终保住这96条人质的生命。

战争的残酷无可比拟,人人自危之时,身处异国他乡的钱秀玲却挺身而出,英勇救人,被人形容为“女版辛德勒”。

后来钱秀玲被国王授予国家勋章,人们赞誉她为“比利时的中国母亲”,有条“钱夫人路”正是以她的名字命名。

清醒
回归平静生活的思乡人

钱秀玲从没有向家乡人提及她在比利时的义举,大家只当她是个定居国外的普通老太太。

岁月带给她丰富的经历和荣誉,也赠给她平静与清醒,她平淡地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而在国外的时间越长,钱秀玲对家乡的情感也更为深厚。

她和友人捐助创办了第一所中文学校,还在比利时先后开办过三家中国餐馆,近乎固执地守住家乡的味道

有一次,钱秀玲回到家乡宜兴,尝到正宗的宜兴头菜时,她的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甚至想将厨师带到比利时去。

钱秀玲生命最后的时光静寂而寂寞,也只有家乡的味道寄托着她真挚的思念。

钱秀玲从宜兴走向世界,她的一生有过惊心动魄的生死时刻,有过长达六十年相濡以沫的异国恋情,最后过着绚烂以后归于平淡的简单生活。

这位美丽的宜兴闺秀让世界折服,她的事迹广为流传,她的一生传奇而又精彩。
《在宜兴·有声》

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

宜兴市图书馆

微信公众平台《在宜兴》承办

用声音传达文字的情感和温度

宜兴好故事,好看更好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