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虚,是气虚、阳虚、阴虚、血虚还是精虚?

本  期  导  读

气虚和阳虚相似而又有不同,本文教你准确辨识,从容调养。

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体质,对于初学者来讲,可能需要鉴别和辨识。

在之前的脏象板块,我们也讲过相应的虚证,但在那个板块没做归纳,所以就在这里将学过的虚证在鉴别诊断上做一下梳理。

我们先比较一下体质偏差跟证的区别:

一般来说,体质不是病理态,仅是体内阴、阳、气、血、津液等方面的生理性偏向。它的形成过程比较慢,偏差比较轻,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

而病理状态的证,它的形成有快有慢,偏差比较大,变化也比较多,指的是来看病时的当下状态。

下来,我们就先找一下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精虚的大致感觉。

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精虚

到底是哪种虚?

首先是气虚,它的大体感觉就是:体能下降,精神不振,加上相应的脏腑功能减退,但它本身并没有太明显的寒热偏差。

阳虚的感觉:阳虚则寒,基本上就是气虚加上寒的表现。

血虚,就是望诊时外观上没有血色,营养不足的感觉,寒热属性也不分明。

阴虚,阴虚则热,基本感觉就是水分减少,加上虚热。

精虚,以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降低及成年人早衰为基本表现,寒热属性也不分明。

好,下来我们就按虚的分类,一组一组来。

中医的诊断,假如从方便掌握的角度,无非就是定性加定位,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来。

今天这一讲,重心是讲气虚跟阳虚的辨识。

气虚证

我们先看看气虚的定性表现:

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尤甚,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白,脉虚。

【证候分析】

体能下降,精神不振——神疲乏力,气短懒言。

中医讲劳则气耗,体力劳动或锻炼太过则耗气——动则尤甚。

气虚无力推动血以营养全身——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白,脉虚。

下来我们再看看不同脏腑的定位表现。

1.心气虚证

在气虚的基础上,见到心悸,精神疲惫,胸闷,自汗。

【定位证候分析】

心气不足,鼓动乏力——心悸;

心气虚弱,运转乏力,气滞于胸部——胸闷;

心气不足,鼓动振奋心神不足——精神疲惫;

心气虚证以心悸、精神不振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2.肺气虚证

在气虚的基础上,见到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声低懒言,咯痰清稀,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经常容易流涕。

【定位证候分析】

肺气虚弱,宣降无权,气逆于上——咳嗽无力,气短而喘;

肺气虚弱,无力发音——声低懒言;

肺主行水,肺虚津液失于布散,聚而为痰——咯痰清稀;

肺气不能卫外,腠理不固——自汗畏风,易受外邪侵袭而反复感冒;

肺气虚,固涩不住本脏所管控的液体——经常容易流涕。

肺气虚证以咳喘无力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3.脾气虚证

脾气虚证可以包括几个分证。

(1)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在气虚的基础上,见到食少,腹胀,多食尤甚,大便稀溏,倦怠乏力,形体消瘦,或肥胖,或浮肿,面色萎黄。

【定位证候分析】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食少,腹胀;

多食脾气愈困,这也可以说是劳则气耗——腹胀尤甚;

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水湿下注肠道——大便稀溏;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化源不足,不能充养肢体、肌肉——倦怠乏力,形体消瘦;

若脾气虚弱,水湿不运,泛溢肌肤——形体肥胖,或肢体浮肿;

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面色萎黄;

脾气虚证以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2)脾气下陷证

指脾气虚弱,升举无力所表现的证候。又名中气下陷证。

在气虚的基础上,见到脘腹重坠作胀,多食更甚,肛门重坠,甚则脱肛,或胃、肾等内脏下垂,或子宫脱垂;或便意频数,或久泄不止,或小便浑浊如米泔水。

【定位证候分析】

脾主升清,托举内脏,若脾气虚衰,升举无力,内脏失于升提固摄——脘腹重坠作胀,多食更甚,肛门重坠,甚则脱肛,或胃、肾等内脏下垂,或子宫脱垂;

脾虚不能输布精微,清阳不升,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

脾虚不能输布精微,清浊不分而下注——便意频数,或久泄不止;小便浑浊如米泔水。

脾气下陷证以内脏下垂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3)脾不统血证

指脾气虚弱,统血无权所表现的证候。

在气虚的基础上,见到便血,吐血,尿血,鼻衄,皮下紫斑,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

【定位证候分析】

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见以上各种出血。

脾不统血证以各种慢性出血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4. 肾气虚证

肾气虚又可以有两个分证。

(1)肾气不固证

指肾气亏虚,失于封藏固摄所表现的证候。

在气虚的基础上,见到小便频数清长,尿后余沥不尽,遗尿,夜尿频多,小便失禁,或男子滑精,早泄,或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量多,或胎动易滑小产,腰膝痠软。

【定位证候分析】

肾气固摄无权,膀胱失约——小便频数清长,尿后余沥不尽,遗尿,夜尿频多,小便失禁;

肾气失于封藏,精关不固,精液外泄——滑精,早泄;

冲任之本在肾,肾气不足,冲任失约——月经淋漓不尽;

肾气亏虚,带脉失固——带下清稀量多;

肾气亏虚,胎元不固——胎动不安,滑胎、小产。

腰为肾之府,肾气亏虚,腰膝失养——腰膝痠软。

肾气不固证以小便、精液、经带、胎气不固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2)肾不纳气证

指肾气亏虚,气不归元,摄纳无权所表现的证候。

在气虚的基础上,见到喘咳无力,呼多吸少,气短不续,动则尤甚。

【定位证候分析】

肾为气之根,主纳气,肾气亏虚,气失摄纳——咳喘无力,气短不续;

气不归元——呼多吸少;

动则耗气——活动后诸症加剧;

肾不纳气证以咳喘无力、呼多吸少、动则尤甚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5.胃气虚证

指胃气虚弱,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在气虚的基础上,见到胃脘隐痛或痞胀,按之觉舒,不思饮食,多食则胀甚,嗳气,呃逆,呕吐。

【定位证候分析】

胃气亏虚,受纳腐熟功能减退,胃气失和——胃脘隐痛或痞胀,不思饮食;

病性属虚——按之觉舒;

胃气本已虚弱,多食则饮食难化——多食胀满更甚;

胃气亏虚,胃气失和,下降不及,反而上逆——嗳气,呃逆,呕吐;

胃气虚证以胃脘痞满、隐痛喜按、食少,胃气上逆证候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阳虚证

阳虚则寒,所以它的特征就是虚而寒,我们先看看阳虚的定性表现:

气虚+寒象+脉迟无力。

【证候分析】

之前我们讲过,气虚就是功能减退,而阳虚就是功能减退兼有寒象。寒的表现经常是形寒肢冷,或者局部有冷感,喜温喜按。

脉象之中,脉迟主寒,无力主虚,阳虚就是虚寒证。

各个脏腑的阳虚怎么分辨呢?基本上各脏气虚具有的症状,阳虚情况下也可以有,所以这里我们就不重复讲述了。甚至因为多了个寒象,有些症状或会加重,或有另外的表现。

比如心阳虚,与心气虚相比较,除了多了畏寒肢冷这种寒象,还容易出现心胸憋闷疼痛。因为阳虚则寒,寒性凝滞,气血更容易不通,不通则痛。

肾阳虚,与肾气虚相比较,还容易出现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

又比如脾阳虚,可能在大便溏的基础上,会出现下利清谷,完谷不化。

什么叫做完谷不化的,就是大便拉出来的时候,还能看见饭粒菜渣,吃什么就拉什么。这就好像煮饭一样,锅里面放了水,放了米,但锅底没有火,所以,出来水还是水,米还是米。由于牵涉到锅底没有火,所以这组症状有时也可以算为脾肾阳虚。

另外,脾阳虚的冷感,经常出现在腹部,喜温喜按。

肾阳虚的冷感经常会有腰膝酸冷。

胃阳虚,可能是在胃气虚证候的基础上,见到胃脘部有冷感,喜温喜按,或者不能耐受生冷寒凉食物。

但这里要注意:我们能不能把气虚理解为,当它严重时就会变成阳虚呢?不能这么单纯理解!

有的人气虚的症状很严重,就是没有寒象,诊断起来,他还是气虚;

也有些人全身或局部寒的表现很明显,但功能的下降倒不见得太明显,这时的诊断,也属阳虚。

很多人学中医,从来不会去看《中医基础理论》,觉得它枯燥、晦涩,或者总说些「正确的废话」。
其实,中医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就好比建筑得以伫立,完全是因为地基。
掌握了基础,就像房屋有了地基,地面之上任你搭建,百花齐放。
中医有它内在的逻辑,近现代医家不辞辛苦,把两千多年的中医精华与理据总结为《中医基础理论》。
它是医学院校大一新生的入学第一课。有了「基础」,后面的诊断、方剂、针灸、内外妇儿科等学习才「顺理成章」。
因此,学会利用前人的理论总结,是给中医小白/初学者最实用的建议。
为了让喜欢中医的普通人能学到这门高等学府必修课,答摩邀请广中医教授、博导潘毅老师录制了中医基础视频课。
▽长按海报订阅/查看详情
这门课,潘老师曾为广中医、香港中文大学、新加波中医学院等高校的数万学子讲过,受到热烈欢迎。
并且其本人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史上最受欢迎老师」「2009年全国医学专业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
它适合小白或初学中医的中医粉,将高等学府一个学期才能学完的中基,浓缩为55小时的精华课,为中医爱好者大开方便之门。
有知识不稀奇,有见解才稀奇。《潘毅·中医基础》就是一门能给人以见解的好课。
如果你早已不满足于半桶水的中医养生水平,如果你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完整的中医知识框架,如果你发现了这个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听大学博导讲课的机会…
那么来吧,我们在中基训练营等你!
全新视频大课
开启走进中医的方便之门
订阅后可进入中基训练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