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查出来“上皮内瘤变”,是癌吗?该怎么办?【一点资讯】

今年56岁的王阿姨前几天体检做了个胃镜精查,医生取了活检送病理,今天结果出来了:萎缩性胃炎,胃窦局灶符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王阿姨拿到报告,看到一个“瘤”字,立马想到了肿瘤,吓的花容失色,一脸忧郁地来到诊室咨询我。

那我就把今天和王阿姨科普的内容给大家转述一下。

一,上皮内瘤变,是肿瘤吗?

实际上,上皮内瘤变并不是一个病名,而是一个病理组织学名词,表明萎缩性胃炎的一个发展阶段。与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实际上基本上属于同义词。

它具有明确的肿瘤性病变,即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胃黏膜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典型性。

简单说就是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改变,越来越不像原来的样子了,有逐步变成癌的趋势;

它包括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种。

萎缩性胃炎一般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萎缩——肠化——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癌。

在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阶段,可以叫做低级别的上皮内瘤变。

那么重度的不典型增生,则叫做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可以这样理解:

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相当于“一个好人变老了”;

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则是“老人正在慢慢变坏”;

胃癌,则是彻底变坏了。

那么,上皮内瘤变(不典型增生),可以理解为离胃癌有很近的距离,几乎是一步之遥,但还不是癌,所以称之为“癌前病变”。

根据大量随访资料,发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展为浸润性癌的概率分别为0%~15%和25%~85%。

所以,它虽然不是癌,但需要严密观察,积极治疗。

查出来后,该怎么办?

胃粘膜低级别上皮内一般是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的,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但不是所有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都会变成癌,具体要结合胃镜观察来判断。

因此,如果病理活检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首要的是需要进行放大染色内镜(精查胃镜)检查,才能评估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否有问题,是选择手术、内镜下治疗、药物治疗还是只需要随访。

如果精查胃镜未发现胃黏膜明显病灶,而患者也没有症状,一般只需要定期复查随访;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除胃幽门螺杆菌后随访观察。

如果精查胃镜发现可疑孤立病灶,则要视具体情况决定是药物治疗后复查还是内镜切除。

对于病灶内镜下存在表面发红、凹陷、病灶直径超过1cm,应当考虑行黏膜切除以获得更准确的病理诊断。

如未进行大块黏膜活检,建议6个月、12个月内镜密切随访。

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已经很接近癌,由于胃镜取检的原因,很难判断是否已经癌变,因此,临床医生习惯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称之为“早期癌”;

因此,一旦病理证实,就需要立即内镜下或者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并进行术后密切随访。

小结:

1、上皮内瘤变不是癌,但是离胃癌仅有一步之遥;

2、这个阶段是无法逆转的;不要相信吃什么灵丹妙药能够逆转;需要密切胃镜随访;

3、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

4、高级别的需要立即内镜下或外科手术治疗;

5、低级别的需要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胃镜,具体要根据病理而定。

6、预防胃癌发生,应该在浅表性胃炎阶段根除幽门螺杆菌,定期复查胃镜,改善生活习惯。

联系老杜:laodu-shaz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