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卷六——百合病

金匮悬解卷六

外感杂病

百合狐惑阴阳毒十三章

  百合、狐惑、阴毒、阳毒,非同气也,而狐惑之神思迷乱,有似百合,阳毒之脓血腐瘀,颇类狐惑,不同之中,未尝无相同之象,而皆有表邪,则同也。百合之病,有得于吐下发汗者,有不经吐下发汗者,是伤寒之变证也。狐惑之病,状类伤寒,是伤寒之类证也。阳毒、阴毒之病,服药取汗,是伤寒之别证也。其病气之变现,固以本气之郁发,然非有表邪之外束,则本气何因而郁发也?此可以会通其原病矣。

1 百合,狐惑,阴毒,阳毒,非同气也,不同之中而有相同之象也,皆有表邪也。百合之病,有得于吐下发汗者,有不经吐下发汗者,是伤寒之变证也。是外感之杂病,不是内伤杂病。

百合病九章

1 百合病者,属外感病,病变之百象,外感伤寒之后,此偏在肺燥而邪气传变也。肺脏热燥,而宗气伤致百脉损,而见百脉证也。百合病,伤寒类证,属外感杂病也。

  表寒外伤,卫郁肺热,发汗解表,又伤肺燥,肺脏热燥,邪气传变,仍及百脉,则证见百象也。肺为娇脏,柔润而性敛,热燥不敛,宗气伤损,肺朝百脉,则见百脉之杂象。虽然是有得于吐下发汗者,有不经吐下发汗者,总之百合病是外感之来路,此为定理。不为内伤内虚之杂病,属于外感之杂病。

2 百脉一宗,是百端俱集,合于肺中,悉受于肺中之宗气也。百脉一宗者,心主血脉,肺主呼吸,而百脉合于肺中之宗气也,肺主呼吸,百脉之血升降,皆由随呼吸之气而升降也。

百脉一宗,百瑞俱集,肺主气而朝百脉,此是百脉合于肺也。寸口者,脉之大会,以肺主气,十二经脉之动,肺气鼓之也,十二经脉皆朝宗与肺。此是肺朝百脉之论。肺朝百脉,故悉致其病,而为百合病,非百合之药名而命百合之病名也。(本卷有八个百合方,也或是以百合病而命名百合之药名,百脉合与肺也。)

论;——百脉一宗,何为宗气?本条细论。

谷精化营气,大气抟而不行,积于胸中,名曰宗气。宗气积于胸中,而主呼吸,谷精营气靠肺中之宗气而朝百脉。581页,营气初行,常于平旦寅时,从手太阴寸口始,以肺主气而朝百脉也,一语明了,肺伤热燥,则宗气伤而百脉损,为百合病。313页。《难经》一难,寸口者,脉之大会,以肺主气,十二经脉之动,肺气鼓之也,故肺朝百脉,十二经脉皆朝宗与肺。

287页,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

222页,宗气,肺中之大气,一身诸气之宗。(胸中之大气)

百合二,主气者肺,肺朝百脉。百脉之气,受之于肺,一呼则百脉皆升,一吸则百脉皆降,呼吸出入,百脉关通。

痰饮三,饮食入胃,脾阳蒸动,化为精气,上归于肺,肺金清和,将此精气,散布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中,经络脏腑,皆得受气。(以上为宗气摘要与肺脏的关系)

营行于经络,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宗气。从“营行于经络”这句话分析理解宗气之理。太阳营卫之理,营行经脉之内,卫随经脉之外,营卫互根;卫行脉外,是为卫气,则知宗气之理。

营行于经络者;营行于脉内,卫随于脉外,营血行于心肺之脉内,卫气行于心肺之脉外,上焦心肺脉外之卫气,卫气循行而不散,充满于肺窍,灵珑剔透者,即是胸中之大气,抟而不行,积于胸中,以贯心肺,而行呼吸之职。此即是肺中之宗气也。肺脏脉内血中之温气,散于肺窍脉外,充满肺窍之卫气者,即是宗气,营血足卫气充,则肺窍灵珑剔透也。呼吸之间,不吐不吸时,肺窍充满者,即是抟而不行之大气也。大气积于胸中,以贯心肺,而主呼吸,名曰宗气。百脉殊途,俱集同归,则肺朝百脉也,百脉之气,受之于肺也。

  现代医学,吸入氧气,吐出碳气。中医者,吸入肝肾,吐出心肺。呼吸之间而肺窍充满之气,即为中医之宗气也。宗气贯心肺以行呼吸。宗气即是营血之温而在心肺脉外之卫气也。

百合一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时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后见者,各随证治之。

百合病者,伤寒之后,邪气传变,百脉一宗,悉致其病。百脉者,六气攸分,五行不一,而百脉一宗,则殊途同归,悉致其病,则百端俱集。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故如有神灵,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如是则经络脏腑莫名其部,寒热燥湿难分其条。此有法焉,观其小便,溺时头痛者,水降而气升也。气水一原,在上则为气,是谓上焦雾,在下则水,是谓下焦如渎,在中气水之交,是谓中焦如沤。上焦清气降泄而浊气升腾,头上壅塞,是以作痛。此溺时水泄而气冲,故见头痛,此六十日愈。若溺时头不痛,但淅淅然者,此是起鸡皮疙瘩,气虽上升,而未上冲,其病颇轻,四十日愈,若溺时快然,但沉头眩,气升而不冲,不至上填也,其病更轻,二十日愈。其溺时之头眩身淅然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方出,或病二十日,及一月而后见者,各随其证之轻重而治之。

1 本条为百合病之总纲。

2 外感伤寒,为解表证,或汗吐下,或不经发汗,肺中热燥,邪气传变,伤及百脉,则见百证,是为百合病。百合病,属太阳伤寒之杂病,百脉百变,或见情志之变,或见寒热之变,或见饮食之变,动止不安,如是则经络脏腑莫名其部,寒热燥湿难分其条,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微数即上盛。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群方之首桂枝汤

    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第十五条辩中出现的一味方剂,是伤寒论的第一方.伤寒论中所有方剂中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做加减而来,所以说桂枝汤是伤寒论群方之首,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

  • 黄帝内经【潘长宏】解读(68)

    [原文]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1),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2)目痛而鼻干,不得卧(3)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4),其脉循胁 ...

  • 中医太阳病辨证要点

    我们去各大中医诊室常常听说太阳能,基本不理解,那么什么是太阳病?该怎么辨证施治? (一)太阳病证 属于中医六经辨证的太阳经,指外感病初期所表现的证.太阳主一身之表,抗御外邪侵袭,为人体的藩篱,外邪 入 ...

  • 《金匮悬解》卷十五——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金匮悬解卷十五 内伤杂病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十三章 肺痿.肺痈者,咳嗽上气之标,咳嗽上气者,肺痿.肺痈之本.肺痿之病,内亡津液而伤火燥,肺痈之病,外感风邪而伤湿热.溯其原委,即咳嗽上气之积渐而成者,而咳 ...

  • 《金匮悬解》复解肺痈提纲,并附红楼医案

    肺痈二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其为肺痈?当有血脓,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 ...

  • 《金匮悬解》肺痿肺痈肺胀——甘草干姜汤,桔梗汤,葶苈子大枣泻肺汤,

    肺痿三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1 重申重点,肺痿之病,从亡津而来. 肺痿,吐 ...

  • 《金匮悬解》痰饮——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杏仁与大黄汤

    痰饮咳嗽三十五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服苓甘五味姜辛汤后,咳满即止.设其更觉发渴, ...

  • 《金匮悬解》痰饮——小青龙汤,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痰饮咳嗽三十一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 久咳数岁,是肺胃之常逆也.其脉弱者,土金未败,犹为可治.实大数者,肺胃上逆,阳气绝根,土败 ...

  • 《金匮悬解》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泽漆汤

    咳嗽上气七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咳嗽上气,壅于头部,是以浮肿,喘息肩摇,是谓肩息,其脉浮大者,阳根下绝,此为不治.又加下利,中气败泄,尤为甚也. 1 本条上气,怎么就成了 ...

  • 《金匮悬解》痰饮——大青龙,小青龙,木防己汤,五苓散,泽泻汤

    痰饮二十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1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自化汗,而外泄也(代谢),水寒土湿,不得化汗而外泄,则水浸肢节,身体疼重,此谓之溢饮,饮之流溢于四末也.本条病溢 ...

  • 《金匮悬解》痰饮——小半夏汤,厚朴大黄汤,葶苈大枣汤,十枣汤

    痰饮二十五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呕家津伤燥动,本当发渴,渴者,为饮去而欲解也.今呕吐之后,反不作渴,此心下有支饮,阻格君相之火,逆刑肺金,是以作渴.渴而饮水 ...

  • 《金匮悬解》肺燥火逆——麦门冬汤

    图为天冬 咳嗽上气十二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1 此火逆上气者,是肺燥失敛也,是肺胀越婢汤证,卫闭而肺热,解表之后,汗出而伤燥,肺燥则失敛,故火逆上气也.(此若失表,就是肺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