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嫔妃们来月事怎么办?除了要用“陈妈妈”,还要在身上做记号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他们享有九五之尊的权力还有着后宫佳丽的相伴,简而言之就是“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嫔妃,作为皇上的妻妾,自然将伺候好皇上作为首项任务,为了能够在深似海的后宫中站稳脚跟,各个佳丽们也在明争暗斗,每个人都想被皇帝宠幸,俗话说母凭子贵,如果给皇上生个一儿半女,那日后也必定能够飞黄腾达。但妃嫔毕竟也是女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来例假,但如果恰巧在这个时候要被皇帝临幸,该怎么办呢?
众所周知,古代人思想很封建,对于一些风水迷信很是推崇。他们认为女子的月事十分的污秽,为不洁之物,会给人带来不幸,让人霉运当头。特别是贵为天子的皇上,如果让他撞上这种事情,往大了说会影响国运,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他一大怒,轻则遭受冷落,重则直接打入冷宫,这样的后果是嫔妃们无法承担的。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她们也想出了几个应对的方法。
一,标记根据史书记载,在古代当妃子月事来临时,通常的做法是描红,即用红色在脸上做个记号。《史记》中就有关于这样的记载:“天子诸侯群妾,以次进御,有月事止不御,更不口说,故以丹注面目旳旳为识,令女史见之。” 这样后宫宫女便会看到并记录,也就不会被安排侍寝了。
二,戴环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戴金银环,据《唐书》记载,后宫妃嫔在进宫时,会由女官进行登记,并发放一金一银两种小环。如果来了例假,就将金环戴上;如果已经服侍过皇帝甚至有了身孕不方便再次服侍的,就将银环戴在右手;没有安排服侍皇帝的妃嫔,就将银环戴在左手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似的暗示办法。例如,通过在手臂上或者是腰间系上红绳或者是红绸带等。有的等级较高的嫔妃,则会在门外挂上不同颜色的灯笼来暗示自己来了月事。
三,撤牌明清时期,随着皇宫机构制度的健全,也设有专门管理嫔妃侍寝的部门,妃子来月事后会告知管理皇帝房事的敬事房太监,然后他便会暂时将这个妃嫔的牌子去掉,这样皇帝就不会翻到她的牌子,也就不用她侍寝了。
说到这,想必不少读者会好奇古代女性在来月事时怎么办呢?古代女子也有姨妈巾但是它的名字比较特殊,叫做"陈妈妈"。在明代《牡丹亭》中有这么一段,杜丽娘请陈最良看病,侍婢说"做的按月通经的陈妈妈"。
古人还是很聪明的,虽然当时的"陈妈妈"没有现在姨妈巾那么方便,但也功能齐全。简单说就是用布料缝制成一个长方形的布袋,在两个顶点处穿上绳子便于系在腰间固定住。在布袋里面会准备一些布条,干草,草木灰等进行填充以达到吸水的效果。富裕人家会用丝绸来缝制“陈妈妈”,里面填充的也是像宣纸这种吸水性强、价格较高的材料,据说,一般家庭的女性只有一个"陈妈妈",而这个陈妈妈一用就是一辈子,有的甚至还要传给下一代。每次用完后,都要认真洗干净。因为有不详、不洁的说法,还要把"陈妈妈"晾在阴暗的角落,不能见人。那么为何会被叫做“陈妈妈”呢?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富含意义,"陈"本身有陈旧的意思,有时会用来当作陈旧布巾的简称。人们经常称抹布为"抹抹",久而久之,人们就戏谑的把这个月经布袋称为"陈妈妈",就像现在戏谑出来的"大姨妈"、"姨妈巾"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