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怎么办?教你两招来调节

▼

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 与你说晚

网友提问:

冯名雨老师,我自己是一个「上热下寒」的患者。经常出现舌尖的口腔溃疡,心烦意乱无法入睡,并且经常腹泻,下肢冰凉。虽然我知道我的情况是什么问题,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上半身热,下半身寒凉的情况。向老师讨教两招,谢谢。

1

上热下寒

■.什么是上热下寒

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

■.上热下寒的症状

上半身热证,比如口干,咽干,口苦,口腔溃疡,面部长痘,烦躁失眠,这个都是热证。下肢的寒症呢?比如夜尿频多,小腹寒凉,女性痛经,四肢不温等

■.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呢?

正常情况下,健康的人是阴阳平衡的,不会出现上半身感觉热,下半身感觉冷的情况

上半身热,说明阳气在上半身集聚的多;下半身寒,说明阳气在下半身集聚的少。这个说明此人的阴阳出现了失调的问题。

而热为火,火从五行而言对应的是心;寒凉为水,水从五行而言对应的是肾。所以,上热下寒我们也可以看做是心肾不交,互相滋养导致的问题。

■.为什么心肾无法阴阳相济呢?

其实和中焦淤堵有关系,因为中医有一个特殊的脏器叫做三焦,三焦有三部分组成,包括: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指的心肺,中焦指的脾胃,下焦指的是生殖和肾。

所以,上焦的心和下焦的肾无法阴阳互济是中焦脾胃出现淤堵导致的。所以,我们需要打通脾胃是的心肾的阴阳互济,避免上热下寒。

推荐两个方法来调节上热下寒的问题。

第一: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太冲穴

第二:擦胁肋

2

穴位浅析

■.中脘穴

「位置」:肚脐上4寸

■.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太冲穴

「位置」:第1、2跖骨之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可感有一凹陷处,即为本穴。

「释义」: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都是调节中焦脾胃功能的,可以打通。而太冲穴是肝经原穴,可以疏肝理气。

■.特别提醒

这个艾灸,我们必须讲究一个艾灸顺序,就是先艾灸中脘穴, 然后是足三里穴,最后是太冲穴。顺序不能错,必须从上到下来艾灸。

3

擦胁肋

■.擦胁肋

「方法」:两手五指并拢置于胸前乳下,用小鱼际用力,沿胁肋方向前后搓擦,并逐渐下移至肋骨最下端,往返3~5遍,或当胁肋部有温热感就可以停止了。

「释义」:这个方法它主要起到的就是疏肝理气的效果,而中医认为:三焦主气。所以,我们把气调节舒畅了,自然对于三焦的淤阻问题就有很大的疏通效果。三焦没有淤阻了,自然也就不存在上热下寒的情况了。

·END·

冯名雨艾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