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方子五味药!引火下行,阴虚火旺者最适合,
用通俗语言讲解中医
让中医更加贴近生活
中医兴亡·匹夫有责
这几天后台有很多小伙伴留言,最近总是上火怎么办呢?我仔细看了一下,有的人是咽喉肿痛,有的是偏头痛,有的是眼睛长麦粒肿,上火症状还真是复杂多样。
为什么春天最容易上火呢?
因为春天阳气生发,身体的气血也随之生发,五脏六腑在冬天储藏的内热逐渐散发,体内火气增加。
春天肝木当令,肝气生发,肝火旺盛,肝肾同源,肝火旺盛带动肾火妄动。
中医中有句话叫做“冬不藏精,春必温病”,就是说冬天蓄积的阴液过少,春天就会容易引发温热性疾病。
现代人工作学习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加上嗜食辛辣刺激食物,更加消耗阴液导致阴虚。
所以,春天上火的症状大多是虚火上炎,是体内阴阳平衡状态被打破的缘故。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肾精分化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肾阳,一部分为肾阴。
肾阴对身体起到滋润、清凉的作用,如果体内肾阴虚亏虚,整个人体阴液不足,好比锅里烧的水少了,整个锅就会沸腾,虚火就不不受控制,导致一系列阴虚火旺的症状。
就是中医讲的,“水浅不养龙,龙火离位上奔”。
肾火有名“龙火’,本来应当潜藏在肾阴中,温煦脏腑,但是当肾阴不足,龙火无法潜藏,就是犯上作乱,如果再碰上肝火上炎,两股火交织在一起,汇成“龙雷之火”,足以燎原。
虚火不能用清热的方法解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要滋补肾阴,引火下行。
用什么方子呢?
清代大医陈士铎,有个名方可以引火下行,名为“引火汤”,又被称为“傅山引火汤。”
这个方子的来历有些意思,傅山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妇科圣手傅青主,他一生技能满格,书画、医书、武术、经济、道学等技能统统精通,堪称全能大家。
但是上述技能始终为他的终身大业服务,他毕生致力于反清复明,晚年时受朝廷追缉,颠沛流离,眼看前景堪忧,担心自己死后医术无人继承,就收徒授业解惑。
后来,傅青主遇上了陈士铎,一位落魄的书生,考了很多年科举都没考中,于是决心钻研医术,傅青主把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了陈士铎。
有名师指点,不愁徒弟不成器,陈士铎不负师父所托,临床医术大大提高,还写了二十多部医书,百世流芳。
引火汤,就出自陈士铎的《辨证录》,原本是治疗咽喉肿痛的药方,但是因为功能实在强大,所以被后世用来治疗肾阴虚导致的虚火上炎。
引火汤组成:熟地90克、巴戟天30克、茯苓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6克。
这个方子有何神奇之处呢?我们具体看一下。
熟地是植物地黄的根炮制而成,地黄,又被称为“地髓”,顾名思义,就是大地的精髓所在。
地黄的根系特别发达,深深地往下长,所以它的药力具有往下渗透的作用,所以作用于肾。
地黄深深吸收大地的精髓,颜色发黑,汁液粘稠、丰盛,封藏作用很强,有助于深藏精,就是滋补肾阴。
大量熟地单刀直入,直补肾阴,阴足了,虚火就不会上炎,引火汤就是靠大量熟地源源不断补肾阴,引火下行。
麦冬,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麦冬的小块根是中药,中医认为,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将麦冬列为养阴润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
五味子收敛肺气,五味具备,但以酸味最亮眼。其性虽温,但温而能润。能入肺敛肺气止咳喘,入肾滋肾水固下焦,入心益心气酸敛生津。故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之功。
麦冬味甘苦,清肺胃之热,五味子胃酸收敛,收降浮火,补养肾阴。
茯苓药效平和,既能祛除湿气,还不伤及脾胃。 茯苓健脾渗湿泄浊,因为这些肾阴的药有些滋腻,容易生湿热,这时候就需要茯苓这种无色无味甘淡的药来中和一下。
茯苓把脾湿去一下,补中有泻,有利于脾胃对药性的吸收,还可以将虚火从小便中排除。
巴戟天温补肾阳的作用,巴戟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质地柔润,不温不燥,既能补肾阳,又能滋肾阴,还能够益精填髓。又因味甘质润,温而不燥,既益元阳,又填阴水。
正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所以,在补阴的药中加点补肾阳的药,可以助阳滋阴。
为什么引火汤用巴戟天引火归元,不用附子、肉桂呢?
陈士铎在他的《辨证录》中是这样解释的:“又加入巴戟之温,则水火相济,水趋下而火已有不得不随之势,更增之茯苓之前导,则水火同趋,而安于肾宫,不啻有琴瑟之和谐矣,何必用桂、附大热之药?
(桂、附)虽曰引火于一时,毕竟耗水于日后,予所以不用桂、附而用巴戟天,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补水,则肾中无干燥之虞。”
此时肾阴亏虚,虚火正旺,好比锅中烧水,热气沸腾,再加附子、肉桂等大辛大热之品,无疑是火上浇油。
巴戟天药性平和,虽然是温补肾阳的药,但是味辛、甘,属于温阳之柔剂,有强阴益精之效,其火不烈而持久。
引火汤最适合哪种人呢?
1.平素肾阴虚,腰膝酸软、潮热、口干口渴,舌暗红少津液,脉细说。
2. 阴虚火旺者,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干咳、眼睛干涩、偏头痛、心烦、失眠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