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堡峡河的传说 || 作者 会宁/山背后闲人
石堡峡河的传说
作者 ‖ 会宁/山背后闲人
很早很早以前,会宁的杨集镇,这里森林茂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勤劳耕耘,安居乐业。杨集镇域内有一条河谷叫石堡峡河,它是一条天然的石峡。谷内溪水潺潺,长流不绝,河道蜿蜒曲折,怪石林立。和远近的河流相比,可谓是独具一格,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有一年,石堡峡河出现了一种神秘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不管天气阴霾还是晴朗,总是有一股云烟伴随着轻风从河里袅袅升腾,慢慢汇入云端,一年四季天天如此。紧接着天旱干燥的气候伴随而来,雨量减少,森林干枯,环境恶化,庄稼欠收,而且冰雹等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民不聊生。为什么一夜之间这里的气候变得如此糟糕呢?人们弄不清原由,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当地的人们得罪了神灵,神灵在处罚;有人说是山上的龙脉遭人破坏后的报应等等,反正是说法不一,各抒己见。后来,人们在生活中慢慢推算,发现气候的变糟是从石堡峡河出现了云烟以后开始发生的。这一说法在大家心中得到统一认同以后,当地乡邻中的一些能人志士,就商量着准备去河谷里看其究竟,然后再想办法对症下药,寻求应对解决的办法。于是他们来到河岸一看,只见石峡里云雾缭绕,什么也看不清,见此情景,都摇摇头,没有人敢进入石峡探究,就此作罢。从此,再也没有人提及探究治理的话题。石堡峡河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人们全然不知,这个谜也就一直悬着。倒是当地的气候一年比一年糟糕;环境一年比一年恶劣;人们的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艰难的生活着。直到后来,才慢慢把这个谜解开,那还得从姬延年间的周赧王说起。
传说周朝的周赧王在位时,喜好巫术卜筮,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不被别人夺去,一门心思钻研风水,沉迷于天文地理。自认为只要抓清天下的山形地脉走向,分清敌我龙脉,将其他龙脉统统斩断,就不愁有人再谋反夺位了,到时候天下和王位永远是自己的。于是,请上能呼风唤雨的巫师和识天文懂地理的风水大师,由心腹大臣带领,云游全国各地筛查山形,甄别龙脉。一日,这些人来到了六盘山下寻查龙脉,蹬上峰顶一看,发现西面远处有一股不祥云雾袅袅升腾,他们认为云雾升起的地方,一定就是危害大王江山社稷和王位的落脉之处。于是他们马不停蹄,过六盘山,跨董子原,一路跟寻来到了华家岭脚下,最后经过查寻便跟随山系进入会宁来到了杨崖集镇。发现杨崖集这个山脉源远,秀峰跌宕起伏的地方,还真有藏龙卧虎之势。经过进一步确定,云烟出自石堡峡河,便经过打听找到了石堡峡河,来到河岸一看,只见峡谷里云雾缭绕,寒气逼人。于是从峡口直接进入峡谷寻找云雾升腾的地方。走着走着,一只颜色青灰,偌大的石蛤蟆挡住了去路。石蛤蟆趴在这里已经修行多年,基本快修行成功了。今天它看见来的这伙人不是寻常之人,清楚对自己不利,感觉凶多吉少,立刻嘎嘣着睁大两只碗口大的眼睛,发出两束寒光向来人袭去,只见来人避开寒光,立刻跃身腾起,升到空中仔细查究,发现升入天空的烟云就是这只石蛤蟆所为,它虽不是他们要斩的龙脉,但石蛤蟆已经成精。俗话说如鱼得水,石蛤蟆一旦得水,那日后后患一定无穷。当机立断,他们当中的一人立马抽出宝剑照着石蛤蟆的脖子一剑劈下,只听“咔嚓”一声,火花四溅,石蛤蟆立刻劈成了两截,石蛤蟆的头掉到了河中,身子在谷坡上。必定石蛤蟆是天地所造,生命与日月共存,那一剑劈下,所溅出的碎石落到周围五个地方,立马又生成了五只小石蛤蟆。小石蛤蟆面对着面,嘴对着嘴,含情凝望,不离不弃守着被斩的大石蛤蟆。
自从斩了石蛤蟆以后,石堡峡河里云消雾散,再也没有烟云升腾的迹象。这里的气候又开始慢慢好转,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人们勤劳耕耘,安居乐业。猛然间石堡峡河升腾的烟云消失了,石峡里云消雾散,气候又变好了,黎民百姓并不知晓其中的原因。在茶余饭后,农闲时节聚在一起聊天时,少不了谈及石堡峡河的事。聊归聊,谈归谈,但谈的都是浮皮的毛,其真实的一面没有一个说得上来。后来,人们又在闲聊石堡峡河时,遇到了一位过路的老人。老人也喜欢聊天,就顺便和大家凑在一起聊了起来。老人与众不同,上晓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聊起天来是侃侃而谈,头头是道。在和大家一起聊的过程中,就把石堡峡河里有只石蛤蟆,石蛤蟆如何行法,使石堡峡河里烟雾缭绕,云烟升腾,使当地天旱冰雹接连不断,气候变糟以及后来被人斩成两截的秘密告诉了大家,人们听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气候变糟的缘故是石蛤蟆在作怪。他们生活在石堡峡河畔,竟然不知道河里有只成精的石蛤蟆。根据老人说的情况,人们走进石堡峡河寻找察看,果不其然,在进入石堡峡河向南一公里处,发现靠北的谷坡上,一处山石突兀扁平,自然伸向河中。远看,伸向河中的巨石颜色青灰,就像一只蛤蟆的头,后面连着山体的部分恰似蛤蟆的身体,整个连起来看,真的就像一只蛤蟆正准备跃入水中的样子。不知是高人故意点化还是老人无意泄密,从此,石堡峡河里有石蛤蟆的消息就这样传开了,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