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医院跟师心得
建立经方医学 理论体系 与 修学体系 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本次来北京中医医院学习中医的理论和临床,我收获颇多,有幸现场聆听多位老师讲课,尤其是跟随马家驹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谈谈我的跟师心得。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我领悟了老师讲的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中医思维在我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现举两例说明之:
1、初诊:2017.8.29
患者:高xx,女,53岁,咳嗽2周,无痰,咽痒,喷嚏,易出汗,口干,喜热饮,大便干,夜尿3~4次。舌淡苔薄,脉沉弱。给予五苓散合桂枝汤加减。
猪苓10g 茯苓30g 泽泻15g 炒白术15g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生姜10g
大枣10g 黑附片10g 枇杷叶10g 灯盏细辛10g
2017.9.5复诊,咳嗽基本痊愈。汗出不明显,口不苦,夜尿1次。上方加减化裁,再开3剂,加以巩固疗效。
分析:患者咳嗽,口干、喜热饮、夜尿3-4行,属于水饮内停,喷嚏、汗出属表证,舌淡、脉沉弱属阴证,故辨证为太阳太阴合病。故以五苓散合桂枝汤加附子等治之。
2、初诊:2017.9.5
患者:张x,女,46岁,咳嗽10天。咽中异物感,咽干,汗出,二便调。舌淡齿痕苔薄白,右脉滑、左脉细弱。给予当归芍药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当归15g 川芎10g 白芍15g 桂枝10g
炒白术15g 泽泻15g 猪苓10g 清半夏15g
紫苏梗10g 厚朴10g 茯苓30g 生姜10g
灯盏细辛10g
上方7剂,2017.9.12 复诊,诸证皆消。
分析:患者咽部异物感为痰气互结之证;咽干、舌淡、脉细弱乃津液不能布达于咽部,属太阴病。因左脉细弱明显,考虑存在血虚水盛,合用当归芍药散。概括辨证过程,该患者表现为内有阴证兼有水饮,故拟当归芍药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无论是理论课,还是临床中,马家驹老师始终给我们传授中医的整体思维和前辈的经方理念。比如,病人看的是咳嗽,说的是咳嗽的症状,通过四诊合参、辨证之后,从方药上看,治的却是整体的病机、证候,而不是单纯的咳嗽症状,常听到病人复诊时欣喜地说“咳嗽好了!”
在跟随马老师临床时听到病人说的最多的是“这药神了!”我听后心中一次次荡起对中医的敬佩之情,下决心一定要学好中医思维、整体观念;读经典,勤临床,在基层把中医药用好,让农村的老百姓真正地享受到绿色医疗,在家门口就能花少钱,治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