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侵扰四川,乾隆派张广泗剿贼,川陕总督却寸步难行

雍正十三年(1735),清廷与准噶尔议和,张广泗撤回,改授湖广总督。此时,黔东南苗民反清起义如火如荼,以致贵阳戒严。

张广泗以事因当年善后失宜而起,上疏请求将自己革职,发往军前效力。雍正皇帝不许,而批准鄂尔泰引咎辞伯爵,并解除大学士职务(停职)养病。

同年八月,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继位,令张广泗为经略,节制各路军马,收拾黔东南局面。历三年,终将起义镇压下去。

乾隆十年(1745),因川西的瞻对土司(今四川新龙县一带)抢劫抗拒官军,清廷发兵征讨。战事旷日持久,第二年六月,以土目(土司基层头目)班滚焚死于火而草草收兵。

同年十一月,大金川土司莎罗奔(?-1760)侵扰邻界土司,又抗拒坐讯(盘查路人、维持治安)官军。乾隆皇帝认为莎罗奔敢于放肆,缘于班滚真身未获、朝廷威严不彰,遂令张广泗代为川陕总督,速往四川督兵进剿,并查明班滚死亡真相。此时已到乾隆十二年三月间。

在清朝前期,川陕总督为诸总督中最显赫者,当无疑义(川陕总督辖区相当于今天的宁夏、陕西、甘肃、四川以及青海和新疆的部分地区)。瞻对之役初起时,张广泗即请往军营效力,未获允准。

至此,果然遂愿,乃意气风发,急赴成都,调兵遣将,以为凭借定八万古州之经验,大金川指日可平。五月,尽断大金川外援,进剿已经得势,张广泗于是径赴小金川美诺寨(今小金县城)坐镇指挥。他调集土汉兵二万二千四百余人,分为七支,计划从西、南两路进攻莎罗奔居住的勒乌围(今金川县勒乌乡)和他的侄子郎卡的官寨刮耳崖(又名噶喇依,今金川县安宁乡)。

六月二十八日,各路官军齐进。起初尚顺利,南路夺得敌卡三处。西路一支攻抵距刮耳崖二十余里处。但再往前,却是寸步难进。

大金川自党坝往南,奔腾而下,水流湍急,东西两岸皆崇山峻岭。川与沟交汇处,以及聚落、山岭制高点等险要之地,碉楼密布。

这些碉楼形态各异,有三角形、四角形直到十数角形不等;高低亦不同,从十米到三四十米,最高的可达七十米;功能也不一样,主要有家碉、寨碉、要隘碉、烽火碉等四种。后两种的军事防御功能尤为强大。这些碉楼,是当地嘉绒藏族居民上千年智慧的化身。

碉楼出入口一般设在第二层,用移动木梯上下。楼身开有窗口,供瞭望、射击之用。碉楼建筑材料,主要取材于当地山岭上的片石,层层叠垒,再以动物血液渗入荞麦粉,与黏土混合,搅拌匀熟,灌入片石缝隙,干凝之后,整个碉楼的石壁结成一体,固若金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