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移文》:文征明视书品如人品

【埙曲】望月 纯音乐

打开音乐

体验不一样的观赏感受!

。。。

《北山移文》是南朝孔稚圭创作的名篇,讽刺了那些靠伪装以求得功名利禄之人。文征明一生最重人品,视书品如人品,即心正则笔正。

文征明早年期望从科举入仕途是因为要实现儒家“兼济天下”之类的信仰,随后在京城期间的上疏乞归也是因为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后期隐居乡间,潜心于书画,便是坚持的最后诠释。因此他内心苦苦信守的儒家信仰和原则便时时流泻笔端,尤其是在书法作品中。

煌煌巨卷《北山移文》是为其中代表,也是文徵明比较属意的作品之一,前后多次书写。其中所论,如“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句,乃是品节高贵之表现;末段“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结句”有恨世间无知己之感。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明代初年的书法其实还是延续赵孟的复古主义书法风格,赵孟的出现为明代的帖学奠定了基础,作为一个在书法上守成的时代,明代的书法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缺乏自己的个性和突破能力。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台阁体的出现,这种标准化的书体的流行更是证明了书法在明代越来越没有方向,大家只有寻求更加实际的,能带来更多利益的“趋时贵书”,通过这种书体谋取功名,这也是当时科举时代的必然结果。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不同在于,他与当时流行的“台阁体”有一点不同,或者说是有一点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因为文征明本身并写不了“台阁体”,因为他小时候比较愚钝,考试的时候还多次因为字写的不好看而被考官嘲笑。也正是由于此,他才开始发奋努力的练习书法,考官之所以嘲笑他,其实也未必是由于他写的不好,而是不符合当时的官方书体“台阁体”,就像我们当今参加高考,你写得一手好草书,虽然也很有才华,但肯定也会被人嘲笑。

在科举考试和艺术追求之间,文征明看来是经历过很激烈的挣扎的,虽然他后来已经不用参加考试了,但是这种深入骨髓的训练,对于他以后的书写确实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文徵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上评论说:“ 待诏(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书《千字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