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布气,地成形

​中医之道在经典

人生于天地之间

天布气,地成形

因而人禀

天地之气而生

四时之法而成

想要研究

人体生命

就得研究

天地生人

《内经》

即是讲述

天地生物

天地生人

的一部人体

生理病理书

研究《内经》是为了

认识人体生命的真相

如何才能够获得真相

《内经》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认识生命的真相

学得中医的真理

首先调心

心先静下

恬淡虚无

后读经典

心就会如

清水明镜

感知真切

有了一颗

虚静的心

接下来就

可以学习

生命机理

因为天地生人

成以四时之法

认识生命之理也就从

“四气调神大论”开始

四气调神: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的自然规律

生气通天:

天地之间

一切都与

天气相通

天地生万物

天地生人的

根本在阴阳

其生五,其气三

这是寿命的根本

首先

天气清净

服天气,通神明

顺天气,阳气固

阳气是

“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阳如何密,密者藏也

静则神藏,精则养神

阳密是为,长养精神

天赋予人的即是

以上所言的天气

然后

天气流行

化为阴阳

春夏为阳

秋冬为阴

此为人身的天道

人身的地道是:

人身的一切有形皆

属于地

属于阴

阴成形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谨和五味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腠理以密

骨气以精

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

养身之法

从这里来:

五谷为养

金匮真言:

四时五行

五藏应四时

各有收受

各有对应相通

再讲“阴阳应象”:

有四时五行

以生长收藏

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

然后再讲“阴阳离合”:

人的生理从自然四时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过程

春生发陈

从冬肾的

闭藏当中

开发出的

少阳生气

化为壬甲

壬少阳三焦,运行全身

化为一身原始生命动力

甲少阳入地

甲与己合

甲己化土

地气由此开发

化为阳明精气上奉心肺

然后宣通敷布营养周身

饮食男女

食色性也

此阳明主饮食

然后还有一个

厥阴对应于色

从此

天道四时人格

化为天道六节

三阴三阳

顺序为:

春少阳的一阳生发

然后开发利用地气

而化出二阳之阳明

阳明精气

上奉心肺

通过

心主血脉

宣通敷布

运行周身

与三焦之壬少阳动气

化合而成三阳之太阳

阳气

磅礴于太阳

的夏长之后

接着的便即是

三阴之太阴肺

的容平收降

既有生长

必有收获

秋收目的

即是为了

藏精起极

继秋收之后的便即是

二阴少阴冬肾之主蛰

封藏以藏精

然后藏精,是为起极

产生厥阴,精血同源

厥阴藏血为一身生化之资

肾精外泄,便成生殖之用

厥阴疏泄肾精

化为少阳生气

便开启了

生命之门

阴阳离合者

三阴三阳之离合

入则合,出则离

三阴三阳之离合

乃讲述人体生命

阴阳出入之机理

太阳心

太阴肺

即主上焦之

宣布与收降

少阴

肾厥阴

肝包络

即主下焦之

藏精与起极

少阳

胆阳明胃家

即主中焦化谷

开发利用地气

三阴三阳为

生命之所司

人身之天道

其后,“六节藏象第九”

整合了整个人体生命

天道运行的机理所在

天以六六为节

地以九九制会

五行四象用在土

九宫八卦岂离中

中土者数五

天以六为节

地以五为制

其理一也

三阴三阳六节

生理模型

既已建立

接着便是

如何运用

建立

人体天道

生理模型

其目的是

为了人体

养生治病

下面这个

三阴三阳

辨证脉法

就是一个

方便法门

三阴三阳脉法:

故人迎

一盛,病在少阳

二盛,病在太阳

三盛,病在阳明

四盛已上为格阳

寸口

一盛,病在厥阴

二盛,病在少阴

三盛,病在太阴

四盛以上为关阴

人迎与寸口俱盛

四倍已上为关格

关格之脉赢

不能够极于

天地之精气

则死矣

经言:

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

微妙在脉,

不可不察,

察之有纪,

从阴阳始

始之有经,

从五行生,

生之有度,

四时为宜

此三阴三阳

的循行之序

即就是自然四时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气周流之序

加上一个阳明

从中从太阴;

厥阴从中从少阳

还是

四时升降

出入之理

六节生理

具体运用

医圣张仲景的

《伤寒杂病论》

即六节生理

运用的典范

医圣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

《八十一难》、《阴阳大论》、

《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法遵内经,以三阴三阳六节

辨病脉证,并治为大纲

正文直接按人体,感受外邪生病

由表入里的次第,而分别提纲

人体感受

外邪生病

首先即是

太阳受病

所以开篇

首论太阳

太阳受病后

什么情况下,不向内传变

什么情况下,要向内传变

理法分明

太阳生病

首先会在

太阳运行的

区域出现

症状表现

比如,头项强痛

即是,一个典型

太阳的宣布功能

即为人体的全身提供

生理生化的物质能量

太阳宣布

向外宣布

太阳主表

但太阳同样也有自己的运行主干

---太阳之经络

太阳病的典型证头项强痛

便是太阳经运行区域的一个证

气血向外

宣布道路

受到障碍

必然即会

引起机体

奋力向外

输送气血

抵抗外邪

脉气则会

向外浮起

气血向外

输送加多

往往就会

表现发热

气血宣布

受到障碍

太阳之气

也就不得

遍布周身

太阳之上

寒气主之

生理

运行正常

六气和平

即为正气

机体表现

无声无臭

太阳运行有障碍

则现本气而恶寒

这是太阳病的

一般病理表现

从上可以看出:

心为阳中之太阳

是生命生理主体的

天道生理循环的一个功能

太阳经络则是四肢的体表

三阴三阳经络运行的轨迹

这是两个系统的

三阴三阳命名法

两个系统

应有联系

要不然

内经作者

是不应该

随便这样

乱命名的

这样的话,我们就从脉理为切入点

看一下这两套系统的联系点在哪里

《灵枢经·终始第九》

的三阴三阳脉法即是

《素问·六节藏象论》

的三阴三阳脉法

那么,是否

六节藏象论的

三阴三阳脉法

是好事者

从灵枢经

传抄过来

是一种

张冠李戴

的表现呢

这就需要证明

从灵枢经看

整个辨证十二经脉病

就是用的这一个脉法

这是辨证

三阴三阳

十二经脉

阴阳表里

经脉气血偏倾

而生病的

一个方法

少阳一盛

可以看出

少阳经病

即会使得

整体气机

气郁在里

太阳二盛

则表示上下气血相对平衡

不存在上下升降的偏差

那么自然,也就是

表里出入,的偏差

太阳经病

阳主表,而阴主里

太阳病,气郁在表

应该是,脉气偏浮

阳明三盛

三盛即就是气血

偏于升浮而不降

即太阴收降之令

不行的一个表现

阳明的功能

从中从太阴

阳明病则

气血产生

不从太阴收降而显示

阳气亢盛于外的表现

这个脉理是

完全相合于

六节藏象

生理运行

的机理

太阳主浮出

少阳主生升

太阴主收降

少阴主入藏

阳明从太阴之收降

厥阴从少阳之生升

此三阴三阳的脉理

与六节生理正相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