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攻略|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二卷文综(历史)卷42题详细解析及参考答案
赵超老师
赵超老师,毕业于西南大学,深圳科学高中普通一线教师,担任备课组长4年,为学校历史学科信息员,担任过校刊编辑,发表论文10篇,参与广东省、市级课题3项,参与编写历史著作3部,原创试题2套,参与编写《高考快递》杂志的“2019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开设《舌尖上的历史》等校本课4门。
转载:请注明出处:历史论文悦读分享
2020年一卷42题解析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 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解题思路】
考试时候,我们只有10分钟左右时间分析和作答。读懂材料和问题,大约3分钟。谋篇布局和作答试题需要大概7分钟,一般需要4段10行250个字左右。
第一步,读懂材料,审清题意要求。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也就意味着运用的中国古代史史实作答,限定了作答的时空范围和所需知识;自己拟定书名,需要反映时代特征,那就要求关注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梳理清楚历史发展线索和脉络,整体理解和分析历史发展;同时材料中有关宋代历史的内容,其实就是给我们作答的参考范例,让我们快速学习和模仿优秀范例,同时,学生自主选择某个历史时期及其阶段特征,又能较好考查出考生自己的个性特点、知识储备、能力和素养水平。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
第二步,谋篇布局,开始作答。第一段,选取一个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确定书名,注意增加书名号,同时,最好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阶段,尽量避免自己知识储备较少的历史阶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举例子论证,根据书名选用历史史实论述阶段特征,减少口语化,可多用历史阶段特征,专门历史概念等;另外,论述要有逻辑性,注意紧扣书名所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论述过程不能与书名毫无关联或关联太少。第四段,小结提升,回扣书名体现的时代特征,拓展一些原因、实质、作用等进行升华,也可以用唯物史观、时空观等理论升华。搜索公众号:lishilunwen
【参考例文1】
书名:《从内外服到分封:商周政治文明的演进》
与部落联盟时代和夏朝相比,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在国家管理上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而外服是指商王间接控制的诸多方国或部族,这扩展了商朝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力,促进了商朝政治文明进步,但这是一种较为松散的方国联合体,存在一定的制度性隐患。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
西周实行以宗法制血缘关系基础的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社会、政治等级体制,王族成为主要分封对象。通过分封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理,周朝统治区域扩展,华夏族与周边民族交融发展,华夏认同和天下一家的认同观念发展,这为后来秦汉大一统的确立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和文化心理基础。
总之,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的分封制,商周国家的地方治理体制不断演进,反映了商周政治文明的发展,这对后世政治文明、文化发展和民族关系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
【参考例文2】
书名:《秦朝:统一辉煌与极速而亡》
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兼并战争促进区域性统一,秦王嬴政顺应当时统一趋势,灭掉六国建立秦朝,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一统历史时期,在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防御,南征岭南并修筑灵渠,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措施,巩固了统一,并促进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民族交融、社会进步。
同时,秦朝厉行法治,虽有助于国家治理,但秦律相当严酷,比如连坐法之法盛行,加剧社会矛盾,对社会经济和基层民众关系造成极大的创伤;秦朝大肆修建宫殿、长城、对外征战,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被征发做徭役,给社会经济和家庭稳定带来极大的破坏。最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社会矛盾总爆发,经历二世的秦王朝被秦末农民起义推翻。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
总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铸就了统一后的辉煌后又急速而亡。这不仅对汉朝初年政治和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政治制度、国家疆域、民族关系、经济和交通发展等方面影响深远。
来源公众号:历史论文悦读分享
2020年三卷42题解析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1摘自1995年7-8月时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解題思路】
本题通过一个社会调查统计表反映农民观念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体会改革开放具有很强社会基础,培育劳动和奋斗精神,尊重科学和探求新知,培养考生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信心和勇气。以下我们分两步来进行分析。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
第一步,读懂材料,审清题意要求。首先,材料呈现是一个社会统计调查表,能够较好的融入考查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体而言,这是1995年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的选择意向和重新选择职业意向的调查统计表,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0年代后中国农民的思想观念变化。其次,根据材料运用中国现代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知识作答;最后,可以从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论题,论题的拟定需要围绕材料及其体现出来时代特征,注意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史这个历史阶段的特征,为了破解口语过多问题,注意多运用历史史实作答,同时不要脱离材料,紧扣农民的选择意向和重新选择职业意向及其体现出来的职业观、价值观。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
第二步,谋篇布局,拟题作答。第一段,围绕农民的选择意向和重新选择职业意向及其体现出来的职业观、价值观,结合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拟定论题。第二段和第三段举两个史实或角度论证,选用历史史实论述,减少口语化,可多用历史概念、历史阶段特征等。在这论证过程中,论证要有逻辑性,所列举史实论据应该要紧扣论题,服务于论证。第四段,小结提升,回扣论题,用2-4句话简要论述跟论题相关的原因、实质、作用等,也可以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家国情怀等进行理论升华。
【参考例文1】
青壮年农民择业观中传统观念和进取精神并存
一方面,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巨大变革,但两千多年来小农经济对人们思想意识还有影响,加之孝敬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等因素,部分青壮年农民仍然坚持传统的农本择业观,对土地、家人和故乡有着浓浓的情感,一些青壮年农民不愿意做出改变,还保持着传统择业观。
另一方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了90年代初中国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材料中青壮年农民属于改革开放后出生或就业,适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农村和城市改革推进,农村生产力发展,青壮年农民敢于突破传统的职业观、就业观,去城市求学、就业和经商等,经济社会的进步激发了他们的奋斗精神。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变革的推进,青壮年择业观传统与变革中发展,具有极强的进取精神,同时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观念。这是改革开放时代大环境在国人择业观中的体现。
【参考例文2】
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变革和高等教育发展影响了青壮年农民的择业观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逐渐打破原来的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进一步激发了社会活力,农民工现象等体现了社会流动加快。这些反映青壮年农民择业观中,出现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等观念,存在经商、打工等择业观。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适应世界科技革命浪潮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加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教兴国,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为广阔,能够较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因而青壮年农民在重新选择意向中有31.8 %的人选择读书上大学,社会求学风气更加浓厚。
总之,新时期经济体制变革和高等教育发展推动了青壮年农民择业观的进步,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发展,促进社会流动和激发社会活力,进而促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来自公众号:历史论文悦读分享
资料下载:关注后发送:资料领取
好资料,分享并让朋友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