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识小|腌金花菜

乡村里卖腌金花菜的老婆婆

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春时节,上海街头流行一款传统风味小吃,名叫“腌金花菜”。这种别具一格的时令小吃,尽管食材比较普通,制作比较简单,貌不出众不登大雅之堂,却价廉物美老少咸宜,更是孩童们津津乐道的“休闲食品”。江南吴地流行儿歌云:“小小金花菜,人见又人爱。你家买一摊,我家买一摊,篮子卖空了,回家再去采。小三吃得快,小四急起来,生怕有人抢。小三把话说,这菜是很香,不抢金花菜。小四不急了,笑着吃起来。吃完一起玩,都是好小孩。”每年春秋两季,郊县农妇进城走街串巷叫卖,构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腌金花菜”是一个统称。城里人不懂,一般都说是腌“草头”,草头也是一个统称,在吴方言中,植物初生的嫩叶或嫩芽都可以叫做“头”。犹如人的头长在躯体的顶端一样,植物的嫩叶大多生长在茎或枝的顶端。在上海周边,嫩叶或嫩芽被缀以“头”者很多,如 “马兰头”是一种野菜的嫩叶,“枸杞头”则是一种落叶灌木——枸杞(其果实即“枸杞子”)的嫩芽,“香椿头”则是乔木椿树的嫩叶等等。而所谓“草头”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草的嫩叶”,它实际上是一种叫作“苜蓿”的草本植物的嫩叶。

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国带回葡萄、苜蓿等农作物种子。大致是黄莲头和金花菜,后来又增加了红花草。黄莲头是一种野菜,数量不多比较珍贵。大量使用的金花菜,学名叫“苜蓿”,《同治上海县志·物产》关于“金花菜”有记录:“苜蓿”除了被叫作“草头”外,还被叫作“草子头”,它的叶片歧生,即由三片小叶组成复叶,所以又被叫作“盘歧头”;它开金色的小花,更多人把它叫作“金花菜”。苜蓿在中国土地上广泛栽植,成为一种脍炙人口的蔬菜。蚌肉金花菜,就是一款时令招牌菜。红花草的学名叫“紫云英”,花开为紫色,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因为白鹅爱吃,俗称“鹅花郎”,后来谐音为“荷花郎”。

与水缸腌制青菜或雪里蕻不同,金花菜属于小家碧玉的“阳春白雪”。腌制的器皿,以陶质小型酒坛为佳。酒坛腹大口小,密封性好。同时,还能散发黄酒的余香。春秋两季,正是腌制好时节。选取不老不嫩的肥硕金花菜,去除根部等杂质,洗净后放在竹帘上摊开,沥干水分略作阴干即可腌制。腌制时,放一层金花菜后撒上少许盐,再放第二层金花菜腌制。此外,还要用特制的光滑圆头小木棍捣实。用一团干净的稻草堵住坛口,再用一团黄泥糊实。半个月后打开酒坛,一股特殊的清香扑鼻而来。黄灿灿的腌金花菜,颜值高,卖相也好。

营业写真中的卖腌金花菜小贩图

民国八年(1919)上海鸿文书局印行的《营业写真图》第一百二十四“卖腌金花菜”图,附顺口溜:腌金花菜滋味好,此物乃自太仓到。不咸不淡直的鲜,生吃熟吃俱佳妙。金花之名好吉利,两朵金花夸及第。近来科举虽罢除,寒士尚俱喜咬菜根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街头叫卖腌金花菜的,大抵是乡下的农妇。她们划船来到城里,上岸后,携篮走街串巷叫卖。腌金花菜放在篮内,表面盖一块干净的毛巾。一声带有正宗吴语口音的“腌金花菜黄莲头”,抑扬顿挫“刮辣松脆”。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孩童们立刻手握硬币夺门而出,围住农妇争相购买。最少两分钱,就可以买一份腌金花菜。农妇用竹筷夹出一筷头腌金花菜,放在事先裁好的一方白纸上,把包着腌金花菜的纸头折成一个四方小包包。然后,用小瓶(瓶盖上开出小孔)撒上一些甘草粉作为调料。孩童们,尤其是女童们,取过腌金花菜,往往要求再“饶一点”(增加一点)。这个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一般都是能够得到满足的。

民国时期的苏州文人范烟桥,他在《茶烟歇》中记载:“苏州人好吃腌金花菜,金花菜随处有之……且其(叫卖)声悠扬,若有一定的节奏者。老友沈仲云曾拟为歌谱,颇相肖也。山塘女子稚者卖花,老则卖金花菜与黄莲头。同一筠篮臂挽,风韵悬殊矣。”著名评弹演员徐云志对这种叫卖声也颇感兴趣,还吸收到弹词唱腔中。如今,传统叫卖声已列入非遗名录。不知“腌金花菜黄莲头”叫卖声有没有收录?

腌盐金花菜和咸鸭蛋,是清明节前后最流行的江南食俗之一,“盐金花菜一周后可吃,淌黄油的咸鸭蛋要到立夏品尝”。现在苏州人的饭桌上还有用“清炒金花菜”配河鲜的食用习惯,这种搭配,一方面金花菜吸收了河鲜的美味后更加鲜香,另一方面也有用金花菜防止鱼刺鲠喉咙的作用。苏州人吃福不浅呢!可是,“腌金花菜”的习俗可能在苟延残喘了,谁还愿意做几分钱的生意呢?!  

2021年3月24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0)

相关推荐

  • 春天里个三叶草

    沪语朗读:渺渺 朗读者 春天里个三叶草 作者:沈嘉禄 沪语改写:丁迪蒙 朗读:渺渺 细雨初霁,春风轻拂,田里向个草头刷刷齐倒到了一边,摇曳生姿,碧波荡漾. 草头个学名叫苜蓿,勒上海郊区又叫伊金花菜,因 ...

  • 金花菜

    最补血的不是阿胶,而是它,隔天炒一盘,补血又补铁,肌肤更红润 心多多 巧厨教你做美味 2021.07.23  土豆微信 三伏天什么菜最受欢迎,当然数绿色的蔬菜了,夏季绿色的蔬菜很多,像豆角,茄子,黄瓜 ...

  • 春天有野菜吃,我都可以不吃肉!

    春天短暂得就像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比春天还短暂的,是鲜上天却限时赏味的应季美食.不过好在春生野菜种类够多,从南吃到北,够吃一个春天. 01 小心脚下 / 你可能刚踩死一盘美味!/ 荠菜 荠菜生性强健 ...

  • 油来油往(178)

    (自书自油) (2018年3月6日  周二) 层楼叠叠见, 乌鸫声连连. 春风荡旧事, 浓云集天边. (早上打油,一起加油.今日芸去医院复查眼睛,昨晚住回市区.每回城市,总听到乌鸫鸟天不亮就在高楼頂喳 ...

  • 腌制的草头叫做“腌金花菜”

    近日应嘉定黄振渭先生之邀作嘉定"一日游",晚餐安排在嘉定一家叫做"嘉味小馆"的小饭店,其中有一道腌制的草头,同行者均为上海人,竟然没有尝出这是用常见的草头做的菜 ...

  • 春天的滋味“苜蓿”,正值鲜嫩,人称“金花菜”,还能治白血病

    苜蓿有人把它形象的称为是"春天的滋味",因为在江南吃苜蓿的由来已久,基本在春天它是家家户户的一道时令小菜,喜欢的就是它那种清新的香气.它有个显著的特征是开黄花,在苏州,人们也把它称 ...

  • 风土识小|话说小塘菜

    葱葱绿绿的江南菜地 与几位东北的朋友一起吃饭,他们为了表达盛情,总爱说来几个"硬菜",我一听就乐了,"硬菜"者何?是否还有"软菜"?&quo ...

  • 风土识小|“扳倒井”酒话

    山东"扳倒井"的传说 不久前,我的一位学生,也是很一位很干练的后生,说要请我喝酒,我开玩笑地对他说,早年服役,在队伍上听得一段顺口溜:"一般不喝酒,不喝一般酒,喝酒不一般 ...

  • 风土识小|“文武之道”四川路

    1950年代的上海四川北路商业街 四川路,特别是虹口区辖的四川北路,是上海非常著名的马路之一.解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四川北路是上海市民的购物宝地,"走走看看南京路,买卖还在四川路" ...

  • 风土识小|廊下版画识“青檐”

    生气勃勃的廊下青檐版画艺术中心 廊下青檐民宿 对我来说,去金山区廊下镇参观学习青檐版画艺术中心,心仪久矣.这次总算如愿了. 人们常说上海滩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诚非虚言.即使在上海金山与浙江平湖临界的廊 ...

  • 风土识小|吕巷访古

    金山吕巷镇的蟠桃名闻遐迩 前些时日,我去金山区吕巷镇访问,回来我就写下了"吕巷访古"的题目,不是我"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上海周边的古镇,如同珍珠一般,需要以历史 ...

  • 风土识小|百年两幅画 今昔两重天

    百年前沈泊尘艺术创作旧影 适逢盛世修志,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在纂修<精武志>,我有幸能够参与其中并做一些工作,倍感光荣与荣幸.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推翻三座大山的奋斗史,如同一场昂扬激越的交响史 ...

  • 风土识小|姑苏繁华运河情

    苏州城外古运河上扬起风帆的舟船正在前行.据<亚东印画辑>1926年8月出版 有人说过"白发苏州",意谓苏州城历史悠久,如同"白发老翁",我以为此话只 ...

  • 风土识小|“清明祭扫各纷然”

    清代绘画<清明戴柳>图 今年清明节前,承蒙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陕西省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等主办单位盛情邀请,出席了"第八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 ...

  • 风土识小|一部浓缩的中华民俗史

    新版<事物掌故丛书>书影 庚子年末,上海辞书出版社依据较权威的古籍版本,校对查证原文,花费许多功夫,编辑出版了杨荫深先生<事物掌故丛谈>的"校订本".我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