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三梦桥
聂筠士,字君青,祖籍云南,从小在湖南长大。他住着三间草房,过着隐居的生活,而不愿出去做官。他的妻子叫顾湘蘋,是汉口人,也出身于世家。
筠士小时候读书特别聪明,但因为户口在云南老家,要到云南考试,路途遥远,来回很不方便,便花钱捐了个秀才。
他的妻子精通史书,还能写一些短诗。每当月圆花好、风和日丽的日子,俩人一起喝酒猜拳,听曲写诗,日子过得别有情趣。
他家本来就没有多少钱。他又不喜欢与人交游,柴米油盐一类的小事也从来不放在心上,简直就是一个逍遥自在的活神仙。
但是筠士的舅舅却在京城做官,是某部的司长。这时来信叫他到京城,恳切地劝他要努力求取功名。筠士想推辞不去也不行,不得已只好收拾行李上路。夫妻俩恋恋不舍地告了别。
筠士从来没出过远门,对一路上的风餐露宿很不习惯,心里特别想念家乡。他走到山东的时候,一天傍晚想找一个旅店休息一夜,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在彷徨,忽然看见一队人马打着火把从远处走来,他们全都身穿武士服,手里拿着刀枪器械。莫非是一伙强盗?

正在他万分惊恐的时候,这队人马走到了他的跟前。定睛一看,这些人身上背着狐狸、兔子、獐子和鹿一类的动物,原来是一伙打猎归来的山人。
他们看见筠士,就上前跟他打招呼,问他:“你为什么深更半夜呆在这里,是不是迷了路?”筠士点了点头。
人群的最后站着一位少年,大约十六七岁的样子,五官非常端正,穿戴也很华贵,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公子上前给筠士作了个揖,问他家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来到这儿,筠士都一一作了回答。
公子邀请说:“我家离这儿不远,你如果不嫌弃,就请到我家住一夜,明天一早上路。”筠士向公子道谢,于是便去了他家。
他们曲里拐弯地走了一二里路,就看见了一所高大的宅院。随从上前敲门,走出一位男仆,公子把筠士请到客厅,请他坐下,公子自我介绍说,他家祖籍是陕西人,姓孙,祖父和父亲现在都在朝廷里做官。他自己叫蓉伯,十四岁考中 举人 ,最近因为迷上了骑马射猎,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再看书了。
公子说:“我刚才是从西山打猎回来。正巧遇见了您。我们萍水相逢还是很有缘分的啊。”接着就命令仆人摆上酒宴,给筠士接风。
桌上全是刚才公子打回来的野味,筠士因为头一次吃这些东西,所以觉得味道非常鲜美。喝完酒,公子让人带筠士到东厢房休息。
第二天早晨,筠士起床以后,去向公子告别,但是公子还睡着没有起来。仆人把少年托他们代为赠送的礼物,拿出来交给筠士,筠士推辞了一番,才不好意思地收下来。
筠士继续赶路。快到卢沟桥的时候,他的车夫忽然病了,只好停下来,住在客店里。
第二天,天空下起了大雪,道路泥泞,行人都无法上路。筠士孤身一人呆在客店里,觉得非常寂寞,就打来酒,坐在火炉边独斟独饮,打发时光。他喝了几杯以后,就有了一点醉意,结果坐着睡着了。

忽然,孙家的仆人骑着马来到客店,接他去喝酒,说:“今天主人家后花园的梅花开了,公子因为思念您,特地派我来请您去赏梅。咱们现在就动身吧,不要再拖延。省得公子久等。”
筠士便骑上马飞奔起来,跑了几里路后,回过头去一看,那位仆人却忽然不见了。他打着马,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就来到了前几天夜里住的宅院前。他进了大门,但客厅里却没一个人。
筠士不知道后花园在哪里,便胡乱走了起来。他已经过了好几道门了,但是小路仍然弯弯曲曲,总也走不到头,差一点就要迷路了。
正在着急的时候,突然看见长廊的左边有一栋小楼,小楼的窗子精雕细刻而成,非常精致。楼前的院子中间,种着一架葡萄,上面挂满了一串串红色和紫色的葡萄。筠士惊讶极了,现在已是隆冬,怎么会有葡萄?
他不知不觉推开房门,径直地走了进去,一个姑娘正坐在窗前绣花。姑娘见有生人冷不防进来,惊得一下子站起身来。筠士没想到会这样,就停下脚呆在了那儿。他知道自己走错了门,误闯了小姐的闺房,便不敢再往前走,转身出来。
这时,他听见耳边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睁开眼睛一看,自己还在旅店里。来人向他报告说,车夫已经死了,让他给点棺材钱,筠士就给了他二两银子。筠士又想起了刚才的梦,觉得恍恍惚惚仍在眼前。
天晴以后,筠士换乘了一辆车,接着向京城赶去,一到京城就去拜见了舅舅,舅舅暂时把他安排在部里。一有空闲,筠士就读书温习功课,准备应考。秋天,他在京城参加了举人考试,结果高中第二名。
一个月后,家里来信催促他回去。妻子从他走后就病了,整日不停地咳嗽,越到秋天病情越重。筠士因此收拾行李,停了一些时日出发返回。
他刚走过卢沟桥,又碰上了那位公子,公子为他新贵大喜,千方百计请他到家里做客。筠士不好意思拒绝,就又一次来到公子家中。
晚上睡下,他又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已经回到家里,老远就看见门上挂着丧幡,走进门,看见妻子的灵枢停在正房的旁边。

仆人见他回来,纷纷跑来见他,告诉他主母已经去世十天了。主母临死前,一直盼着他回来见上一面,常常叫着他的名字哭泣。只要一听见门帘响,就说是主人回来了。
临死的前一天夜里,她强忍着病痛起来穿好衣服,化了妆,给主人留了一封遗书。她把遗书仔细折叠好以后,再三嘱咐说:“等主人回来后,把它交给主人,一定要让他亲眼过目,希望他能了解我的一片苦心。”
筠士听了仆人的这一番话,心里非常懊悔没有早一点回来,不禁泪如泉涌。忽然一阵环佩叮当之声由远而近,只见妻子慢慢地从帷帐后边走出来,风姿绰约,跟活着的时候一模一样。
她对筠士说:“我没料到秋天一别,竟然是我们的永别。这都是我的命不好,谁也不能怨。”
她走到筠士跟前,拉起她的手,从怀里掏出手帕,替他擦去脸上的眼泪,说:“您不要过于悲伤,我前世是修微庵的尼姑妙莲,在浴佛节上见到了您。您当时是扬州的一个秀才,过江到庵里听诵经,我见您长相出众,气度不凡,不禁产生了爱慕之情,因此才投胎到人间,与您缔结了这段姻缘,其实并不是您的妻子。您的妻子现在已经成年,我领您去见见她吧!”
她领着筠士出了门,筠士感到飘飘忽忽像乘云驾雾。不一会,他们来到了一座宅院跟前,筠士一看,已是孙家的院子。院子里里外外张灯结彩,笙箫四起,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客厅里挂着绫罗绸缎,地上铺一大红地毯。
仆人见他来了,就赶快给他拿来了新帽子和新衣服,让他换上,只见自己顿时焕然一新。片刻拜堂乐奏响,他被人领着跟新娘拜了堂。等进了洞房,新娘揭了盖头,他才看清楚新娘正是那天坐在窗口绣花的姑娘,容貌秀丽、端庄,无与伦比。
正在他纳闷怎么会当上新郎时,忽然觉得有人摇他的肩膀,原来车夫等着起程上路,来催他起床。
筠士回到家,妻子已经死了,一切都跟他在梦中见到的一样。筠士痛不欲生。没过多久,一些名门望族争着来向他提亲,都被他拒绝了。筠士一心只想上 雁荡山 出家做和尚,但被亲友们劝住了,如果他一走,聂家就要断后了。

不久,三年一次的京城 会试 到了,亲友们都来劝他应试,筠士呆在家里感到无聊,也想借机到外边散散心。到了京城,他仍然住在舅舅家里。会试结束,他以二等考生进入翰林院。
主考官是济南人,跟筠士舅舅是同年好友,特别欣赏筠士的才华,常说筠士将来必成大器。当得知筠士妻子死了还没有续娶时,便想把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他。
孙公托人向筠士的舅舅提亲,舅舅就替筠士做主答应了这门亲事。筠士不想违背舅舅的意思,亲事就定了下来。舅舅替他向孙家送了聘礼,只等着秋天前往山东订婚。
他到孙家后,给他开门的照旧是同一个仆人,出来迎接他的还是那位喜欢打猎的公子。他恍恍惚惚地觉得自己又进入了梦境。孙家到处鼓乐喧天,人来人往,铺设装饰,都跟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半夜客人走了以后,新娘卸去头上的装束,斜靠在熏笼旁边,也跟梦中见过的场景一样。
过了几天,筠士偶然跟公子谈起他们过去见面的情景,公子恍然大悟,不禁拍手笑道:“我几天以来心头的一个疑团,今天才解开了。我就说天底下哪会有长得这么像的人,但怎么也记不清在哪里见过。”
公子从此对筠士更加热情。原来筠士的妻子正是公子的姐姐,她是宠姬詹氏的女儿,容貌与才华在姊妹中最优秀,得到一家人的夸赞。她的许多诗,都被人们传诵一时,还没成年就已经刻印了诗集,享有女进士的美名。
一天晚上,妻子偶然从箱子里翻出一块没有绣完的布料,筠士问她是怎么回事,妻子回答说:“是当时没有绣完,随便扔在这里的。”筠士便给她讲了过去自己梦见她的情景。
妻子说:“你一说倒让我想起来了。那年因为跟两个姐姐比赛刺绣,挑灯夜战,想赶着天亮前把它绣完。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了脚步声,回头见是一个男人闯进来,便连忙站起来叫丫环翠儿。那个男人站在那里,没敢再往前走,过了一会儿又忽然不见了。”
“等翠儿赶来时,我正趴在桌上睡觉,她叫了半天我才醒来。我以为是碰见了鬼,就没敢跟任何人提起过。从您的梦看来,难道是您的灵魂来过这里吗?第二天我就突然病了,十几天后才痊愈。从此再也不敢深更半夜一个人呆着了。”

筠士见两个梦都应验了。才知道他跟新夫人的结合,其实是前妻撮合的,便在家里供了梦神牌位,每天早晚焚香叩头,祈求梦神让他的妻子在梦里与他相会。
不久筠士被任命为两京主考。他从读书人中,给朝廷选拔了大批的人才,一时间出身寒微的才子士气大振。不久他又被任命做了提督学政,三年任期满后,升任为御史。在任御史期间,因为多次指责朝政的得失,招来当时一些权贵的憎恨,他们便设法让皇上派筠士到 登州 做了太守。
筠士在登州任上。由于政绩卓著,不久就被皇帝招回了京城。车子走到卢沟桥的时候,他觉得身体有点不舒服,就暂时住在旅馆里休息。请来的医生误诊他体虚,让他服用人参、茯苓进补。
仆人给他拿药时,他躺在床上休息。他朦朦胧胧睡着了,看见仆人拿着名片进来告诉他:“来了一位贵客。”筠士看见名片上写着“蓬莱第三岛仙子青琴”,他不知道仙子是谁,就让仆人把仙子请了进来。
仙子风裳云鬓,艳绝人寰。筠士问:“仙子光临有何贵干?”
仙子却说:“我是您的前妻,您不认识我了吗?您的寿命本该今天结束,重新回到天宫来。但您还有一件案子审得不合情理,所以玉帝罚您在人间再呆三十年,弥补过失。您的新夫人不久也要仙逝,回到天宫。但我可怜您一个人孤苦伶仃,所以向天帝请求,延长了她的寿命,让你们白头到老。您一定要努力多做善事,体恤百姓,辅助皇上处理朝政,我去了。”
筠士惊醒后连连叫道:“奇怪!”这时仆人给他端来了药,他接过来刚想喝,忽然觉得有谁碰了一下他的碗,药汁洒了一床。筠士知道一定有问题。又另外请了一位医生重新诊断,医生说他受了风寒,过去的药方不对症,另外给他开了一个药方,他喝了药后,病很快就好了。
筠士回到京城就辞去了官职,整天寄情山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夫妻俩和和睦睦,白头到老,知道筠士一生轶事的人、称之为三梦桥。
参考资料《后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