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环境决定论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以及左拉等人都是极大代表。他们的作品中都具有强烈的反应社会现实的风格,但是又因为法国作为浪漫主义运动的繁盛地之一,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不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特别是司汤达。他的《红与黑》,通过于连这一平民青年的形象,来抨击当时法国社会的贵族专制与虚伪。于连的性格的养成就与这种社会环境有着莫大的联系。出生于平民阶级的他,深知复辟王朝下的腐朽和专制实质,对封建贵族有种出发本能的敌意。他不愿意同仆人在一桌吃饭,这并不是他鄙视下层人民,而他所不愿的是自己比那些封建贵族低一等。其后他又与瑞纳夫人和玛特儿小姐“恋爱”,初始动机都是来源于自己对贵族的蔑视与反抗,从而来证明自我的价值。而再后来他又屈从于木尔侯爵,不是他对贵族的妥协和投降,而是想趁机借着这些所鄙夷的贵族的力量往上突破,突破自己本身的阶级,进而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最终达到证明自我价值的目的,实现平等自由。而这同19世纪的法国的社会现实相挂钩,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许多人来获得到财富的同时,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这对社会的中产阶级和平民阶级都起到了冲击,他们对封建贵族痛恨,也渴望通过证明自我价值,来获得自由。

同时于连追求着自我内心,心灵的自由,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又有着许多的矛盾。他一方面对自私伪善的社会厌恶,批判;而另一方面又受到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以伪善的方式来面对同样的社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最后于连又在自我自由得不到真正实现的无奈中选择了走向死亡。他的身上有着比平民阶级追求自由中,更高的理想:他渴望不仅在形体上自由,更重要的是在在自我内心的自由。这也是于连形象的高妙之处,也表现了司汤达对现实的批判。

而福楼拜也将现实主义的表达提升到另一种层次。他认为生活的本质就是平庸,要想在无情的生活中度过,就必须要拥有把握自己的能力。其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而福楼拜也力求找到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他将小说的背景设置在1848年资产阶级全面取得胜利的法国之中,刻画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而故事的取材也是来于真人真事:一个乡村医生夫人的服毒案。小说的环境与情节都真实自然。爱玛因为丈夫的平庸,生活的无趣,而寻找生活的激情与意义,红杏出墙,而最后又自杀。福楼拜通过爱玛的苦闷,及其寻找意义的过程和最后悲剧,来将上流社会奢侈豪华生活,堕落的道德风貌,外省生活的贫困,庸俗,死寂,以及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一一揭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社会,道德,政治的批判。现代人就如同爱玛一样,洞察不到物质的、肉身的自我的局限性,无法超越肉身的欲望,沉湎与肉身的幸福之中,成了一个四处碰壁的“瞎子”,也就是借此来隐喻人类在自身“宿命”抗争过程中的盲目性与无目的性。“人生的过程本质上时痛苦与不幸的,生命在终极意义上时虚无的。”(后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