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现在的工作没意义?是你不懂这个核心认知

主播:吴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6月20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
这本书是由国际认知语言权威本杰明·伯根所写。作者运用经过巧妙设计的相互关联的实验,提纲挈领地描述了一种新兴的语言认知理论——具身模拟理论,指出我们人性的本质、我们思考以及使用语言的能力是我们的身体与大脑合作的结果,而且展示了意义背后的机理。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工作的意义?”
工作的建立』 
还记得我们之前分享过的熵增吗?
它的意思是,我们所有的东西都在走向耗散和无序。
因此,我们反过来想,一个物体结构越复杂,建立和维护它所需的工作也就越多。
比如,马车时代,人们只要把马匹和车辆照看好就好。但是,进入汽车时代,不光有车辆,还有公路、信号灯、司机、交警等等。
等到进入火车和飞机时代后,对应的系统就更复杂了,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就都得跟上。
一个岗位少一个人,都不足以支撑这个系统的运作。比如,火车在进站时,车站少个信号员,这趟火车就得停运。对应的,这条火车线就得停摆。
所以,总体而言,工作是围绕复杂建立起来的。
人们的需求越丰富,环境就越复杂;环境越复杂,工作就越复杂。
其实,这个过程也符合熵增定律。
当物质不再成为羁绊人们思考的要素后,需求也在逐渐走向耗散和无序。
怎么理解呢?
比如,在物质匮乏时期,人们的需求就是:吃饱和穿暖。可是,当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解决后,人们就会产生其它需求。
那么,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就会有各种相应的岗位出现。
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分工。
工作的意义
所以,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外,其他工作都是建立在人类欲望的基础上的。
比如,除了衣食住行,人们有变白、变瘦、变美的欲望,有锻炼、欣赏和体验不同生活的欲望。绝大多数工作岗位的意义,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基础欲望而存在的。
所以,你想看一个人能不能成事,就看他对自己工作意义的描述就够了。
比如,有两个建筑工人,一个说自己在砌墙;另一个说自己在给孩子们搭建游乐场。
哪个人能把事做好呢?
当然是后者。因为他对于工作意义的理解贴近本质。这样,他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不满足于把事做完,而是把事做好。
比如,第一个人可能就是认认真真地砌一堵墙,但是第二个人在砌墙的时候,想的却是哪里要高一点,不然容易让宝宝碰头,哪里要低一点,宝宝容易迈过去,而不被绊倒。
这就是视角不同,带来的结果不同。
如果你不具备服务他人的视角,只是一味按照老板或者上司的吩咐做事,那么你再努力,也很难把事做好。这样,工作对你而言就是没有意义的。

 
『意义的定位』
很多人都说自己找不到工作的意义,是因为他们不具备两个视角。
一个视角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利他。不是只有换羊肉、换大米,才是生意。
每一个领域都是生意,每一个产品都是服务他人,满足他人需要的。
所以,看不到一个行业利他的方式,就捕捉不了用户感觉幸福的瞬间。
这样,一个人自然很难体会自己工作的价值。
而另一个视角则是向内的,体现的是你的能力所及。
如果你只是想着挣多少钱、怎么摸鱼、怎么吐槽,那么就享受不到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
也就是说,帮助他人和解决问题,都是可以带来快感和价值感的。
只是很多人看不到意义所包括的这两个要素而已。
内在的驱动力加上外在的正向反馈,一起帮助我们找到工作的意义。
总结一下,上班无聊只能说明你对于工作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一项工作能够出现,就必然有供需关系,只是你要善于找到这种关系中的价值,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