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物件,收音机的历史变迁
做为70后的我,人生走了大半了,谁也不知道我还能呆几十年,虽说人生如草木,总是一春秋秋,人世的艰难,与苦甜,每个人都要经过,一辈子长与短,都应顺其自然。精彩也罢,失败也好。总有他美好的一段。对于我们普通百姓,过去的总是美好的。一个人到了回味过去的时候,说明他开始慢慢变老了,但回味过去,并没有错。尤其是过去曾经美好的事物,真的难以让人忘怀。
上图的老物件,大家都认识,收音机。相信大家都用过收音机,也许部分朋友手中还有收音机,如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年代,还能拥有收音机的,真的难能可贵,这是一种深深情怀。
很想听听大家关于收音机方面的故事,文章结尾后,敬请大家留言。畅议一下您与收音机之间相关的话题与感想。
也许我家条件稍微好一点点,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父亲因为在大队(村委会)做大队长(村支书),所有就有条件接触到收音机,因为七十年代,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广播,就是那种有线广播(前几天我发布的文章中所说的那种)。而我父亲就代表村委会(当时的大队)申请了一台收音机,用于收听与宣传中央与地方的政策方针。当然,那台收音机不可能拿回家,只有去父亲值班的村委会才能看到。
只记得那时的收音机,个子很大,声音也很洪亮,当然,用电也多,用六节一号电池,几乎两三天就要换电池了。很麻烦的。
自从亲自感受到收音机带来的欢娱后,我就对收音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小小的盒子,能唱歌,能讲故事,啥都可以,也恨不得自已家也有一台收音机。
终于,到了1979年冬,父亲才买了一台电子管收音机,拿回来以后,装上三节一号电池,全家人都围着火塘,一 边烤火,一边听收音机,收音机里面真的热闹,唱歌,讲故事,说新闻,听儿歌,,,,,。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听收音机广播,成了我们睡前最开心快乐的事了。
当然,什么东西都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到了85年。那台用了父亲将近一个月工资买的收音机,终于坏了。(不知道为什么那时没人搞家电维修)所以又没收音机听了,当然,85年。那时候我长大了,小学都快毕业,何况那时候电影也能经常看,不太想收音机的事。
电影虽然说可以看,但我还是学生,上学为主,何况电影也不是天天有啊。过了几个月,家里又买了台收音机。父亲也是与我一样,热衷听广播。
从88年进入乡镇中学,由于在学校里住宿,每周只有周末才回家,所以根本就没多少时间去玩收音机了,88年秋天,父亲买了台收录机,所以以前的那个收音机就给我了,每周六回到家,就听广播,像什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今晚八点半,晚间新闻快报。我都没放过,尤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今晚八点半。属综艺性广播节目,有故事,音乐,点播,相声……简值就是一台无影的文艺晚会(因为看不到现场图像)。从收音机中。我知道了梅兰芳。侯保林。马三立。侯耀华。李玲玉。还知道很多国内外大事。中学时要考时事题,很多知识都从广播中学到的!收音机。成了我生活伙伴。学习中的帮手。
中学毕业后(90年代),没考进学校,就步入社会,上世纪90年代初,很多农村没有外出务工先例,我就回到家,帮父母种田,做家务(我才十七岁)。那时候家家都植树造林,我家就造了杉树林70多亩(每家分的自留山才六七十多亩),回到家后就帮家里干活,减轻父亲劳动负责。晚上就与收音机相伴。其乐融融。快乐无边。
进入93年,我结婚了,当然,家里也早买了收音机,录音机,黑白电视机。为了更一步减轻父亲压力,我与妻子,儿子(半岁)三人独立而居,也就是分家了。因为父母,与两个妹妹他们四个人过生活更容易一点,为了增加收入,我每年春夏插完秧后。就去广西柳州挖煤炭,让老婆带孩子在家。在外地工作之余,就是听收音机,家里的那个收音机早坏了,我只能又买个小巧方便携带的收音机。谁让我离不开收音机呢。当每晚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身处异乡,听着柔情的音乐,望着如镜的天兰,似水的月光。也能多少慰藉我那深深的思乡情结。
进入2000年代,我们家乡掀起了打工潮,广东,深圳,珠海,东莞,钟山,浙江,到处都有人去。进工厂,干工地,砍杂木,搞基建,做保安,进酒店,我因为没什么技术,就只能进工厂,在广东阳江,江门,中山,佛山,珠海,都呆过,是收音机,让我知道说广东话,知道2008奥运会中国申办成功,知道当时的所有国内国际动态,知道当地时政新闻,天气预报。收音机,成了我外出务工,生活,工作,休闲,居家不可或缺的贴身伴侣。
直到今天,网络发达的时代,智能时代,我还有一台收音机,尽管没怎么听(因为收听环境改变,收不到多少电台),但我一直带着它,因为它已经是我离不开的一部分了。
就像一个相伴几十年的老朋友一样。只要还在,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