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有益)风云石马垭1933(之十三)

按:时光荏苒,有许多历史,已经消失在了硝烟和岁月中。但流逝并不代表忘记。守成匪易,而创业更难。坐享幸福,更当思先辈先烈。南充金宝石马垭,是新中国成立前西区革命胜地之一,这里有血有歌、有泪有成。在尊重事实基础上,试图逐步展现真实历史。每期刊发三千字,且待我娓娓道来……此为第十三集

回顾前事,请点击下列链接:

(启书有益)风云石马垭1933(之一)

(启书有益)风云石马垭1933(之二)

(启书有益)风云石马垭1933(之三)

(启书有益)风云石马垭1933(之四)

(启书有益)风云石马垭1933(之五)

(启书有益)风云石马垭1933(之六)

(启书有益)风云石马垭1933(之七)

(启书有益)风云石马垭1933(之八)

(启书有益)风云石马垭1933(之九)

(启书有益)风云石马垭1933(之十)

(启书有益)风云石马垭1933(之十一)

(启书有益)风云石马垭1933(之十二)

赵永奎说:“这几个人都不是啥好人。但这好像不是原因,这么多年了,才集中倒霉。啥子事情那么遇巧?难道是因为他们都是和国民党有关联的人?”

赵全英笑而不语。

赵吉安很是着急:“全英啊,你咋晓得这么多?为啥这几个人出事的事情,你都晓得这么清楚?你到底还晓得些啥?”

“亲家,来来,喝酒!喝酒!”赵元亨实际上是去解手(上厕所)回来,猛然听到竟然大中午的在桌子上谈这个,就下意识地拉了一下赵永奎的袖子,对赵吉安说,“扯远了,我们继续喝起走。”

赵永奎心领神会,在碗里又倒了大半碗,推到赵吉安的面前:“来来啦,哥子,跟到喝,喝高兴……”

赵吉安嚷嚷着:“不对不对,我先不忙喝,那几个人出事,为啥全英晓得那么清楚?她到底还晓得些啥子嘛?全英,你给干保爷说哈?”

赵永奎劝他说:“哥子,你喝醉了嗦?咋话这么多?来,我陪你喝。”

赵吉安一摸额头:“哎呀,好像还真有点上头了!没有想到,忙没有帮到好多,酒反而喝了不少!”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这顿饭竟然吃到了太阳偏西,赵元亨、赵继周两父子,把喝得差不多了的几个人挨着送了回去。

殊不知,回来的赵元亨突然对赵全英板着个脸:“你个娃儿,说话不分场合,要整出问题来。”

赵全英很是委屈:“爸爸,我哪说错、做错了么?”

“现在这个天下,毕竟还是国民党的天下。”赵元亨顿了一下,“以后是谁的天下,那是以后的事情。你大白天的把那些背密(不该说)的龙门阵摆到桌子上来说,你不怕惹祸?”

“我怕啥惹祸,我说的都是实话。”赵全英有信心地说,“今天在场的,都是自己人,还有你的亲家。这些人能有啥问题?”

赵元亨压低了声音:“朝贵、永奎、朝禄他们几个是共产党不假。但是,你的干保爷,和你想的不一样。”

赵全英还想问什么,赵元亨打断她说:“现在不说了。你也不要着急,等晚上你干保爷就醒了,一定会过来赵我说事情。你去帮你妈收拾一下,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忙忙碌碌的整个半下午,赵全英都是在打扫现场。最重要的事情,是积极主动配合母亲,把所有的肉都用炒热的粗盐浸渍了,腌制在一个硕大的陶缸里,待七日后拿出来清洗、悬挂,将其制作成为腊肉。那是整个冬天必不可少、可遇而不可求的人间美味。

果然不出所料。在一家人吃饭时,赵吉安风风火火推门而入。赵继周、赵全英忙着招呼“干保爷”,赵元亨主动让座:“亲家,吃饭没得?来,坐到吃。老太婆,去弄一碗饭过来。”

“吃了。”赵吉安并无好脸色,“你还叫我亲家?你眼头还有我这亲家么?”

一看氛围不对,青氏马上示意两个孩子,三人一起端着碗,去到了厨房里继续吃。

“亲家,有啥事情好好说嘛!”赵元亨还是很客气。

“我下午其实没有喝多少。我左想右想,总觉得不对头。你们家全英,咋晓得那么多共产党的事情?”赵吉安开始质问。

“不是给你说了么,他在学校道听途说来的,都是些假话,你莫信就对了。”

“你哄我没得文化、不识字?早就听说七宝寺有共产党,那是共产党的窝子。只要共产党内部,才可能晓得那么多的信息。你就给我说老实话,全英是不是加入了共产党?”

“话说到这份上,我就直接给你说算了。全英还真是你说的那种,她现在深受信任,得到了大力培养。”

突然“啪”的一声,明显是赵吉安拍了下桌子:“你竟然不给我说?我问你,我儿子两个月前加入国民党青年团,你晓得不?”

“我晓得,我当时还劝你,不要让娃娃跟着国民党混,你就是不听。”

“元亨,这个时代,毕竟还是国民党的天下。政权还在国民党手里,你我手无寸铁,不靠上国民党这颗大树,以后咋混?靠啥子吃饭?靠啥子撑腰?”

“你话不能这样说。现在国民党太腐败,苛捐杂税、严刑峻法,贪官污吏横行,根本对不起老百姓。你是看到的,今年还打算收我们五成的粮税。如果不是共产党他们安排全英组织妇女儿童,把周领班打了,我们大家都要遭饿饭。国民党腐败,共产党推翻他,难道有错么?”

“哪个朝代不腐败?你给我说!那么多人为了江山,拼命去争,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从来没有哪个朝代,打了江山是想让老百姓过得舒服的。既然是老百姓,就不可能过得舒服。到了他们那个位置上,没得人不享受、没得人嫌钱少的。你说的共产党,也脱不了这个壳壳。这个是千古不变的规律。”

“共产党和你想的不一样,还真是为人民的。”

“你思想顽固啊!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读过书,这个道理都不懂?”

“我就是懂得这个道理,才允许娃儿……”

“你懂个球!差不多十年了,共产党像打烂站一样,要地盘没地盘,要钱没钱,要枪没枪,要人也好像没人,现在国民党到处在抓共产党,那个队伍迟早遭搞完蛋。你竟然把娃儿送去加共产党,就是和国民党对立,就是和我们家对立。既然这样,我们这个亲家就不说了。你再不反悔,要出大问题,到时候莫怪我没给你说!”

只听见门“哐”的一声,赵吉安摔门离开了。赵元亨一声叹息。

母子三人从厨房出来,青氏问:“元亨啊,吉安会不会去告密?”

“他也是一番好心。”赵元亨继续叹气,“但为啥就看不懂形势呢?不过,我们要放心,他是肯定不得去告密的。我对这个亲家,还是心里有点数的,他应该不是那种卖人求荣的人。”

正是由于赵元亨同赵吉安因为小孩的入党问题而决裂,造成这个春节,一家人过得闷闷不乐。

春节,少不了需要点节日气氛。赵继周和赵全英两兄妹亲自动手,各自写了一副对联,粘贴在门上。

不能免俗,赵继周写的是“羊随新风辞旧岁,猴节正气报新春”,横批“万象更新”;赵全英写的是“三羊开泰人膺五福趁春去,万猴维新天降大运随日来”,横批“国泰民安”。

赵元亨拿出一圆(挂)土制的百响鞭炮,挂在门前放了,在一阵烟雾发散、土渣“沙沙”掉落的场景中,全家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比较丰盛的年夜饭,就算是过了一个形式上的春节。

乡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钱或者舍得花钱买土制鞭炮来放。为了发出声音,他们有自己的土方法。其中,最典型的方法,就是从柴灶里面取出烧红的木炭,放在石头上,淋上一点清水,再用铁锤使劲一捶打。根据力度、角度的不同,发出的声音或清脆、或沉闷,倒是别有一番情趣。唯一的问题是,声音不能连发,只能断断续续。但有一好处,就是完全不花钱,而且只要愿意,可以无限制地发出声音,哪怕一个通宵都没有问题。乡下人把这种操作,叫做“叫花子火炮”。诚然,穷人过年,有穷人的方法。

虽然有好吃的食物、好玩的鞭炮、亲人的团聚,但更吸引赵全英的,却是一年一度正月十四的“蛴蟆节”。

那是南充西路所独有的节日,全员参与、盛况空前,其欢乐程度,远远超过春节。

据说在三百多年前的清朝,金宝乃至周边几个乡镇,曾经爆发一场大规模瘟疫,许多孩童都在这场瘟疫中夭折,村民痛苦不堪。后经一个神秘的高人指点,才知道是由于的蛙神没有得到人们的祭祀,大为震怒,才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降此瘟疫。于此受到高人指点后的人们每到农历正月十四便兴起了这祭祀“蛙神”的“蛴蟆节”,以此来祈求上天保佑村里的孩子平平安安。年复一年,瘟疫果然不再来临,但这拜祭“蛙神”的“蛴蟆节”却也从此一代代的传承了下来。

正月十四,从早晨开始,赵全英便为晚上的祭祀活动忙碌开了。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扎“蛴蟆灯”。和哥哥赵继周在屋后竹林砍来两根细小的竹子,裁切成为和身高差不多长度的一段,剩余部分划拉成篾条。将竹子一头敲破,拿一个用篾条编成的圆圈,将敲破的竹子一端撑圆,用篾条扎实,外面再糊上一圈白纸或红纸,就形成一个灯笼的样子,留一个点灯和透气的小门洞,接着在灯笼底部竹筒里压上软泥,在软泥上插上蜡烛,就成为了一只装满人们祈求平安、消灾避难的“蛴蟆灯”。这是赵全英所持有的物件道具。

(欲知后事如何,请待下期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