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志编修实务之十六·编后
编志始末,交流借鉴
无论古代的史志编修者,还是现代方志的编纂者,大都在志书正文后面写上一段用以说明的文字,这段文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跋”、“编后”、“编后记”或者称“修志始末”等。顾名思义,就是对村志编纂工作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的记述,是对整个修志过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阅读者和研究方志的重要史料,如同村志一样具有资政、教化、存史的功用。无论用何种称谓,它涉及到志书的编纂目的、编纂经过、编纂经验、资料来源、体例结构及编者的情况等许多方面。编后记的内涵相对要丰富,而利用“编纂始末”这一名称,可直接切入主题,让读者一眼明了此项内容主要是记述修志的过程。一般来讲,应做到以下四点:
1、主要记述修志始末。做到记述时有情节、有过程、有变化,使人读后如亲临“纂修之境”,增加编后记的可读性。
2、修志工作的艰辛、纂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独到的体会和感受,以及村志的特色,供后人借鉴。
3、对编修过程中有关问题作交待、说明。各村的情况不完全一致,在内容的取舍、体例的编排上有别于统一规定的,可在编纂始末中作出相关的说明。
4、适当抒发一点编后感。
总的讲,编纂始末应简洁有序,文字准确、精炼,内容言之有物。体裁从广义上讲是记叙文体,狭义上讲应是说明性的记叙文体。其所反映的内容为村志编纂经过、村志的资料来源、村志的体例结构以及编纂村志的经验教训等,既不需要论证,也不需要描写,更不能夸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