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炎

附睾炎


编辑/搁浅

案例一:

一个朋友,两年前盘腿的时候,有一天总是觉得腿放不平,之后逐渐的发展到走路有障碍。最近突然又加重,导致睾丸肿胀发硬,小腹偶尔会痛,小便也会不利,但如果他剧烈运动之后,反而就好多了,他是做体育工作的,每天都会运动,当运动变成不得不运动时,让他非常苦恼。

医院检查结果,诊断为附睾炎。

针灸 :气海 关元  下巨虚  蠡沟  三阴交

处方:防己  黄芪  桂枝   白术   炙甘草   白芍  。。。 7

二诊:盘腿的时候还是有牵扯感,但是睾丸肿胀发硬以及小肚子痛都好转很多,小便正常,再吃一次。

案例二:

男,58岁,也是被诊断为附睾炎。

这个患者虽然诊断是一样的,但症状相比之下就特别明显。

走路都不能正常走,肿胀的比较厉害,不能运动,休息会好点,早上比较轻,下午比较重,口苦烦躁,容易发脾气,小便会尿等待和尿中断.

处方:柴胡  黄芩  白术  茯苓  黄芪   白芍  炙甘草  防己。。。

一直持续到三诊:能正常走路了,肿胀消退,口苦还有,腿有点乏力,原方不动再继续吃几天。

他因为自己有不舒服,会经常看一些中医方面的书,他问我这个病怎么得到的呢?究竟是哪里的问题?

问题在肝上,影响到了脾,肝脾的问题。

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熏肝,散于膏,结于脐。故取之膏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予之,去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以过之经以调之。

-《灵枢》

大体解释一下:这个病跟小腹关系密切,小腹跟脾、肝、小肠关系密切,需要找到到底是哪个脏出了问题,顺经调整就可以了。

问题是我看了好几天这段话,发现了个问题:贯肝肺?小肠是怎么和肝肺联系起来的?小肠经有个大的分支:是从缺盆穴分开的,从缺盆穴一支走面部,一支从缺盆走腋下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支正穴是个络穴,直接络到手少阴心经上。

到底是怎么和肝肺联系起来的呢?我怎么都找不到。

我请教杨老师(@高远,河北中医学院的一名老师,对灵枢经有很深的见解,参与注释编著,所以我一般灵枢经有问题都会请教杨老师,他总会在百忙之中帮我解答,特此感谢。)

杨老师说:如果从经脉 络脉找不到联系,试着从经别找一下答案。或者从不同的篇章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

我就开始找有关方面的资料,黄药师说缺盆穴是个大的分支,肯定还有小的分支,从这个分支到心会经过肺,所以肯定会有联系到肺,我想想说的太有道理了,经络在体内本身就是会流动的,我把它当成一条固定的线来找,当然找不到了,这个需要想,用想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穴),沿手掌尺侧(前谷穴、后溪穴),上向腕部(腕骨穴、阳谷穴),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穴),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穴),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穴),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肩贞穴、臑俞穴),绕肩胛(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交会肩上(肩外俞穴、肩中俞穴;会附分穴、大杼穴、大椎穴),进入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穴、中脘穴),属于小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天窗穴、天容穴),上向面颊(颧髎穴),到外眼角(会瞳子髎穴),弯向后(会和髎穴),进入耳中(听宫穴)。 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穴),接足太阳膀胱经。 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气相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