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二)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二)

导读:

这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位中医师--余浩老师(目前在湖北十堰创办任之堂山庄,致力于中医的传承及发展)的成长之路,他幸运的是从小就学习中医,最后科班出身。而目前我接触到更多的是半路出家,对中医一腔热血的民间选手,但无论如何,有些历程总归是相似的。比如通过率比北京摇号还难的中医师资格考试,这是专业人的必经之路,也是成为一名合法中医的必经之路。无论如何,这些连载致力于让我身边更多的朋友了解一名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向每一名中医师致敬。

同时也希望各位中医师们,对得起自己的资格证,要传承中医、发扬中医。让更多的学了十年医,一看病却处处碰壁的新医师们成长起来。或许这是体质与教育的问题,但我们依然相信,国家会越来越好,这一切会越来越好。

我们开始连载《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不知道会不会涉及版权问题,如有涉及请及时联系我。同时也支持大家购买正版图书!

苗增学

2019年2月24日

一、童年的回忆(上)

……学医可不是玩的事,得好好学才能救人,不然会把活人治成死

人……

只要按照我说的学,一定能学好,而且学好后也很好玩……

我的太爷是家乡有名的草医,给人和猪牛看病,在当地人缘很好,

也很有威望,他很想将自己一生的医术流传下来,可惜自己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一个是我奶奶,一个是我姑奶奶。我奶奶是大女儿,最终留在家里招了上门女婿——我的爷爷,而爷爷年轻时好赌成性,偌大的家业输得所剩无几,几百上千亩的板栗山最后输得只有两块了。

庆幸的是给我太爷添了四个孙子和一个孙女,我父亲老大,继承了太爷手艺的一部分,即给牲口看病,一本《牛马经》加上太爷的实践经验,将父亲造就成了一方有名的兽医,太爷的其他孙子一个学了木匠,两个当个教师,成了国家干部,眼看一生苦心研究的医术将要带进黄土,年迈的太爷常常叹息……

1975年的秋天,随着我的出生,太爷看到了希望!从我满月开始,太爷便天天抱着我在村前村后转,唱着我还听不明白的中医歌谣,将毕生的心血慢慢地灌输到我稚嫩的脑海中。随着慢慢地蹒跚学步到能够四处跑着玩,跟在我后面的总是我的太爷,气吁吁地

跟着我,口中喊着:“东娃子,慢点跑,小心有蜈蚣!”

欢笑声在太爷的担心中四处散开。我依稀记得三岁那年一个很重要的日子,村头李家的儿子涛涛不听话,李叔打了几下,结果涛涛突然面色苍白,手脚发凉,出气困难,慌忙中来找太爷,太爷拽着我,向李家跑去。到他家时,李叔的老婆站在门口,“怕是不行了,娃子脸色白得像张纸,出气困难!”太爷说,“别急,让我看看!”

涛涛躺在堂屋的凉床上,看上去出气很困难,太爷切完脉,让李叔

拿来两根缝衣针,然后倒上半碗酒,将针在酒中洗了洗,在涛涛的两个手腕内侧上一点各扎了一针,然后用大拇指在胸口反复推,几分钟后,涛涛的脸有了血色,出气也顺畅了。

太爷回头对李叔说:“娃子气性大,以后教育要注意方式,刚才差

点就气昏死了!”

李叔点头称是,在一连串的道谢声中,太爷带着我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我问太爷,“为什么缝衣服的针能救人?”太爷笑着

说,“不是针救人,是针扎了穴位救人,刚才扎的是内关穴,这个穴位能调理胸部的气机,我手推的是膻中穴,此穴为气海,涛涛是生气后,气郁在胸中,气顺了,病就好了。”

太爷用手摸着我的头问:“想不想学救人的本事?”我说:“想学想学!好玩吗?” 得好好学才能救人,不然会把活人治成死人!”

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觉得死人可怕。

看来学救人的本事是一件不好玩,而且会遇到死人的事情……

太爷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只要按照他说的学,一定能学好,而且学

好后也很好玩。听到很好玩,我便闹着要学救人的本事。太爷爽朗的笑声响彻山谷!

太爷的医学知识是其上辈传给他的,记得太爷说上辈人中有深悉阴

阳五行八卦的先生,不仅给人看病,还顺便帮人看风水,但长时间流传下来,也失传了不少。

现在想来,也许是几次革命将他们革怕了吧。而最终留给太爷的只有几本医书加上一些常用的效方(也就是农村常说的秘方),而太爷经过努力的继续学习和求教,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包括切脉诊病、药性整理、特效方剂、疾病预后、愈后调理等,但是如何将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向一个只有不到四岁的小孩灌输,还要不让小家伙感到枯燥,太爷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思索着……

1980年秋,记得我刚满五岁。太爷带我到山上放牛,一边走一边指着山上的花花草草说,这些都是药材,多好的药材啊!

我好奇地问:“什么时候开始教我学习救人的本事?”

太爷笑着说:“别急,慢慢来,你看前面那片刺藤上面一个个红红

的,咱们叫'蜂笼罐’,就好像装满了蜂蜜的小罐子,可甜了!不过上面有刺,摘的时候要小心。”

我闹着要吃。太爷摘了一个颜色深红的,擦掉了上面的刺,掰开后

抠掉里面的籽,然后将果肉放到我的嘴里,甜丝丝的,虽然水分不是很多,但真的很甜。

太爷说:“医书上将这称为金樱子,没有熟时呈青色,味道酸涩,

熟透了就很甜!”

“这也是药吗?”我好奇地问。

太爷看着我说,“去年你每晚尿床,后来我给你喝了几回'甜水’不就好了?”

“可那时你说是糖水?”

太爷笑着说:“就是这金樱子煎的药水!以后可要记住了,金樱子

煎的甜药水可以治疗尿床!”

“知道啦!以后你不能再骗我,把药水说成糖水!来!拉钩!”

太爷笑着和我拉钩,然后我们继续跟着家里的老黄牛朝山里走去。

大山里的秋天随处可以看到成熟的野果,没走几步就看见前面有棵柿子树,树上的柿子已被采摘,剩下几个橘黄色的柿子挂在树上,非常诱人,太爷用树枝给我勾下来两个,我急不可耐地吃了起来,甜甜的爽滑的感觉很是舒服,太爷自己却蹲在地上拾满地的柿蒂把。

我说:“老爷爷,你吃个柿子吧,柿蒂把不能吃的。”

太爷看着我,笑着说:“这可是救人的好药!”

一听说救人的好药,我便帮忙拾起来,满地的柿子蒂一会功夫就拾

干净了,太爷用随身带的布袋足足装了小半袋。

“这东西看起来真丑,皱皱巴巴的,能治疗什么病?”

“打嗝!”

“打嗝也是病?我每天吃饱饭后都要打几个饱嗝,很舒服的事情,

怎么会是病?”

太爷笑着看着我,“打嗝多了也是病!而且很难受!”

我将信将疑,拉着太爷的手追随我们家的老黄牛去了。

登上了山顶,地势变得平坦了,前面有很多黄荆条,上面结满了许

多黑色的种子,圆滚滚的。太爷一边摘,一边告诉我,这些种子叫黄荆子,是祛风止头痛的好药。

我们一边放牛,一边采草药,当天边的最后一抹阳光消失,祖孙俩

才慢慢下山回家,玩了一下午我也睡着了,等我醒来发现家里来了几位不认识的客人,其中一个女的不停地打嗝,就像老公鸡吃了蜈蚣,不停地嗝噜嗝噜,满脸痛苦的样子,太爷摇了摇半醒中的我,让我看看打嗝打多了也难受,随后太爷抓了一把下午我们捡的柿子蒂给病人,让病人回家煎水喝,病人在半信半疑中离开了。

迷迷糊糊中,我晚饭还没吃完就睡觉了。在梦中太爷带着我爬了很

多山,认识了很多长相奇异的药材,太爷反复告诫我,这些药材都有灵性,与它们成了好朋友,熟悉了解它们各自的个性,就能够治疗世上很多疾病……(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名中医治疗眩晕医案精选

    中医是一门非常重视临床的医学,所以熟读名医的医案是学习中医的最好途径.<名中医治疗眩晕医案精选>收集整理近现代著名中医,包括京城四大名医.国医大师.眩晕学科带头人治疗眩晕的医案,每一个医案 ...

  • 一只傻涛涛

    这位是我儿子   pingpu

  •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四)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四) 导读: 这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位中医师--余浩老师(目前在湖北十堰创办任之堂山庄,致力于中医的传承及发展)的成长之路,他幸运的是从小就学习中医,最后科班出身.而目前我接触到更 ...

  •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一)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一) 导读: 这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位中医师--余浩老师(目前在湖北十堰创办任之堂山庄,致力于中医的传承及发展)的成长之路,他幸运的是从小就学习中医,最后科班出身.而目前我接触到更 ...

  • 我是铁杆中医》学术篇之《一个铁杆中医的心路历程》

    我的学徒生涯    1 家学渊源 我出生于中医世家,却并非书香门第,祖上是农民,原籍湖南岳阳彭家大垸.清朝道光年间,曾祖父彭吟樵不满包办婚姻,从老家出走,一担青菜挑进长沙,成了城里的"打工仔 ...

  • 一个小男孩的成长历程之八岁的牛牛(二)

    因着老公的生意遇到了瓶颈期,不知道瓶颈期多长时间才能度过去,在房子装修完毕后我的心里其实是极度急躁的.因为在这个瓶颈期内你不知道怎样来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又极度不放心将牛牛交给老 ...

  • 一个小男孩的成长历程之九岁的牛牛(二)

    我的急性子让我对牛牛学习上的帮助并不是很大,老公懒散的本性难改,随性的管束对牛牛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小伙子的成绩依然糟的一塌糊涂,到了后来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去书店买回来两套试题让小朋友做.做完一遍后我 ...

  • 荨麻疹、皮肤瘙痒怎么治疗?中医推荐一个传统方剂,多年经验分享

    荨麻疹、皮肤瘙痒怎么治疗?中医推荐一个传统方剂,多年经验分享

  • 第十九章:我的大学之草医朋友(下) 传统中医成长之路

    第十九章:我的大学之草医朋友(下) 第二天中午,我把我的<中医基础理论>拿给老张看. 老张兴奋地两眼发亮,十分激动地说:"这本书我一直想看,但又买不到,太谢谢了!" 那 ...

  • (连载18)一个中医的成长过程-我的大学之草医朋友(上)

    第十八章:我的大学之草医朋友(上)  一切如计划般进行,没有任何波动,大学第五年,我们正式进入了临床实习,我并没有象其他同学那样努力争取留在省城实习,而是选择了离学校最远的一个实习点.那是省城西部的一 ...

  • 一个50后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

    一.我的金色童年 1960年我三岁了,父亲因工作需要调到了北京.父亲独自一人带我先行来到北京,之后母亲才带着哥哥们来京. 初来北京的日子里,父亲要工作,而我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了,于是我被送进了装甲兵 ...